電影訊息
海豹六隊--Seal Team Six: The Raid On Osama Bin Laden

海豹六队突袭奥萨马本拉登/猎杀拉登(港)/突袭乌萨马本拉登

5.7 / 8,997人    90分鐘 | UK:101分鐘

導演: 約翰史達克威
編劇: Kendall Lampkin
演員: 凱姆吉甘特 安森蒙特 佛萊迪羅利葛茲 艾勒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菊人

2013-02-17 19:58:37

兩部關於捕殺本•拉登題材的電影



捕殺本•拉登的題材本身就充滿了許多看點:軍事、恐怖、懸疑、政治、科技……所以距離這事發生一年後,美國就出現了以此為題材的兩部傳播廣泛的影片:《海豹六隊》(Seal Team 6: The Raid on Osama Bin Laden)和《獵殺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兩部影片都採用了仿紀錄片的形式和風格,表現了美國於2011年5月1日如何採取特別軍事行動,把本•拉登擊斃在其藏身地——巴基斯坦阿巴塔巴德城中一座普通而防護森嚴的民宅里。把兩個影片對比起來看很有趣。當然由素來善於拍攝強硬的軍事題材的女導演Kathryn Bigelow執導的Zero Dark Thirty,看上去要紮實、硬朗得多,主題也比較引人深思。

《海豹六隊》聚焦於具體執行捕殺任務的「海豹六隊」的三四名核心戰士,從他們的角度來表現這一事件,主調是激勵、褒揚,體現了對美國反恐行動、英雄主義的讚頌。影片用英雄人物接受媒體的訪談片段、歐巴馬的演講以及某些新聞報導的片段來凸顯「紀實」的質地。戰士和CIA情報人員訪談的片段在整部影片中有規律地出現,與情節的展開互相交叉,似乎是當事人對已經發生的事件進行解說、評論,在整體架構上起到框架性地突出「紀實性」特徵的作用。

不過,「紀實」只是一個外殼,《海豹六隊》的整體風貌還是一個故事片——我的意思是,其敘述結構和影像表現的手段更多地是表現了一個戲劇化的故事。這個故事包括宏觀的方面和微觀的方面。「宏觀」方面:美國政府,從CIA到白宮,如何偵查情報、分析情報,經過反覆討論,做出決策,並著手培訓演習,最終取得勝利。「微觀」方面:海豹隊6隊的戰士,如何面對困難、創傷,如何與家人告別,如何相處,最後完勝歸來。兩個方面交織敘述,其走向一致,主調也一致。無論是情節敘述還是畫面風格都很平滑順暢,沒有什麼意料之外的疙瘩,也就沒有太多驚喜,總之最後就是一路平穩地克服種種困難,最後高唱凱歌。可以說是個平庸的故事。

《獵殺本•拉登》採取了一個更為個人化的視角。它講述CIA的女工作人員瑪雅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如何鍥而不捨,堅持追查本•拉登的行蹤;最後在變幻的政治局勢下,經過困難重重的上報、等待高層決策與批覆,最後經過海豹突擊隊的行動而完成任務。這名女情報人員,在《海豹六隊》里也是主要人物之一,名為薇薇安(在故事裡都是化名,不過現實中確有真實原型)。《海豹六隊》也突出了她的頑強、敏感和韌性,不過同樣經過了比較扁平化、戲劇化的處理。而《獵殺本•拉登》對她的表現,更複雜細膩,其形象不是偉光正,而令人不安。因為這不是一曲頌歌——卻使我們對人物的可貴之處印象更為深刻。

《獵殺本•拉登》,看似沒有一個清晰、平滑的故事框架。其實其「故事性」還是有的,只是比起通俗的劇情片而言,隱藏得比較多。導演採取了小標題來切分情節進展,比如:「人為的失誤」、「金絲雀行動」等,但每一階段情節的推進,並沒有常見的戲劇化的轉折和提示;常常只有日常情景的過渡、地點的切換、事件的轉變——湧現的是大量的場景、人物看似沒有一定方向的行動。

之所有造成這種效果,一是故事講述的方式避免了通常的起因-發展-高潮的展開,二是鏡頭畫面呈現的方式。比較一下《海豹六隊》就很清楚。作為軍事、間諜題材的電影,《海豹六隊》展現了技術性的看點:如何跟蹤、如何偵察、如何進攻,還有政治決策的過程:如何說服、如何決議。跟蹤和偵察在幾分鐘時間裡把發現敵人、跟蹤以致於最終發現目的地的過程交待完畢;進攻的過程也表現得頗有戲劇性:演習、部署,敵人的尖叫、反抗……總之都很中規中矩。而在《獵殺本•拉登》里,技術性的場面表現得很少。跟蹤的場景常常在人物的近景和鬧市的全景中反覆切換,跟蹤者的緊張、茫然、幸運地再發現——種很平常的情緒流露在這個過程中,而不是像《海豹六隊》的間諜英雄那樣似乎胸有成竹、穩操勝券。攻破本•拉登住所的情景,採用了兩種「看」的方式:一是在漆黑的夜裡看到的人影憧憧的突擊隊員,二是透過戰士們的夜光鏡看到的屋內的景像。屋裡的「敵人」只有慌張、閃避、零星的抵抗,沒有激烈的對抗。總之,Kathryn Bigelow迴避了很多這類故事常見的表達方式。最後甚至都沒有給敵人一個完整的面容,而只有他的鼻子局部。最後也沒有對勝利的渲染,女主角坐上了龐大和空曠的專機回國,淚水潸然流下。

從這部影片中,你可以感到導演對這一歷史事件具有的個人化的視角,以及較為強烈的疑問,這包括:「國家保衛者」的高度職業化能力和素養是不是毀掉了他們的生活?在戰爭中需不需要堅持原則和底線——以便避免「成為像敵人那樣的人」?「反恐」、「復仇」是否是「正義的」?而這些「人性的」提問,又沒有直接拋出來,而是通過隱忍、硬朗的敘事呈現出來。
        
總之,兩部同一題材的影片,《獵殺本•拉登》更勝一籌,從對比中可以受到如何把一個本身具有看點的題材拍得更好的(符合主流價值觀意義上的「好」)啟發。當然,兩者之間相似的情節聯繫起來看也會有心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