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雙面君王--Masquerade

7.8 / 7,041人    131分鐘

導演: 秋昌民
編劇: 黃兆尹
演員: 李秉憲 柳承龍 韓孝周 金仁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起吃雞吧

2013-02-14 21:59:18

電影中和電影外的民族主義情緒


    剛才看了看所有的短評,好多都提到「棒子反明」的可笑。我之前看《我是王》和《弓》一類的電影時心裡也怪不爽,後來自我反思了一下,多少有點想法,可以在此討論一下電影中的民族主義,尤其是怎麼看待外國電影中的「反華」傾向。

  【一·韓國人的民族情緒】
    應該承認,對於韓國本土來說,這部電影中的主題符合韓國一直以來的民族情緒。韓國自古就受到中國曆代王朝的壓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與中國相比,韓國無論是土地面積人口數量還是技術和文化都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怎麼生存?是進貢求得連年的安穩還是不惜代價也要保全我朝鮮的面子?在這裡,我們或許可以用 《一代宗師》的標準來進行劃分,有些人要面子,所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比如影武者;有些人要里子,比如那些政客,為了顧全自己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寧可外面窩囊點。
    其實大家看一下世界地圖並且仔細想想就會發現,自古以來只有中國保持了幅員遼闊的疆土,歐洲從來沒有大國,俄羅斯雖然大,但是生產力太落後,文花上更是糟糕,基本輻射不到西邊,美國加拿大才建立了幾百年,周邊也沒有小國林立,南美非洲太過落後就不必提了。在這種情況下,你就可以看出韓國的可憐來了。從《史記》就已經有朝鮮的記載,而根據李敖在《北京法源寺》里講到的,唐朝太宗還大規模攻打過朝鮮,種種跡象表明,兩千年來韓國一直生活在中國的影子之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世界上沒有比韓國更悲催的了。這不僅是一種生產力上的你強我弱,更是一種精神上的無形打壓。在這種情況下,韓國的民族心理漸漸的以內自卑外自大為主要特徵,甚至已經趨於變態。
    我舉個最現實的例子,我之前認識一個韓國留學生,我問她你對於美國在你們韓國有駐軍怎麼看,她說以前確實發生過美國大兵強姦婦女或是開車軋死兒童的事情,我們會一起點蠟燭祈福,也會感到生氣,但是假如沒有美軍的話,我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權衡利弊,駐韓美軍的存在還是應該支持的。我聽完之後有種三觀盡毀的感覺,當一個民族的心理已經發展到這種地步的時候,我覺得基本的交流與溝通都成了一種奢望。
    但是如果站在韓國的立場上,我們又能夠理解。以前朝鮮受倭寇欺負,明朝幫忙打倭寇,後來怕社會主義陣營欺負,於是求救於美國,這是小國的悲哀。雖然我最討厭民族的就是韓國棒子,但是我更討厭的是讓他們變成這樣的歷史、地理和政治,這種事情你能說是命嗎?但它還真就是命,這就是人類世界。

  【二·光海君就是民族英雄?】
    我首先得承認,關於光海君的知識我是從維基百科上得到的,理解上有偏頗,請大家原諒指正。
    百科中提到:
1608年,宣祖薨,光海君從被立為世子到登基的14年間,明廷5次拒絕冊封光海君,這在朝鮮歷史上史無前例,令光海君顏面盡失。繼位後,大明禮部仍拒絕冊封光海君為朝鮮王。在禮部的詢問下,使臣李好閔聲稱臨海君(長子)患有精神疾病,自願讓位於光海君,禮部於是派遣了兩名使臣親自前往漢陽拜訪臨海君求證。朝鮮使用大量白銀賄賂了使臣,終使禮部同意冊封。1609年,敕使入漢陽,正式冊封光海君為朝鮮王。明廷的態度對光海君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讓光海君對大明心存芥蒂(致使日後不願意出兵相助對抗滿清)。
    為什麼明朝屢次拒絕呢?百科中提到:
當時明廷也出現了與立儲有關的爭執。明神宗偏愛第三子朱常洵,欲立為太子,以禮部為首的滿朝文武強烈反對。最後,在1601年,明神宗辨不過內閣,只好立長子朱常洛(即光宗)為太子。因此,明朝禮部多次以非長子為由拒封光海君,堅持立長不立幼的立場。
    由此可見,光海君的「反明」是有個人情緒在裡面的。
    另一方面,光海君的「反明」真的就是好的是對的嗎?依然是《一代宗師》的提法,光海君的「反明」掙足了面子,尤其是為後代人,但是從現實角度來說,如果真的因為「反明」而打起仗來就是好的是對的嗎?老百姓是要里子還是要面子呢?明君絕對不會為了逞一時之快而放棄百姓,那麼這樣的君主還算是合格的名君嗎?
    在這裡我想強調一點,我沒有說面子和里子哪一個對哪一個錯,但是各有各的難處。再上升一點,生命和尊嚴哪一個更重要,中國人一般會選尊嚴,我也是,但是從客觀角度來講,我認為兩樣的價值同等,不分高低,就像《趙氏孤兒》裡的程嬰和公孫杵臼。還有個哲學家說人的本質是自我保留,有的留生命,有的留尊嚴,誰也不比誰偉大,誰也不比誰低賤。
    有點扯遠了,其實回過頭來說光海君敢於「反明」也是權衡了利弊的結果,當時努爾哈赤已經「反明」了,氣焰很足,光海君認為大明內外交困,終於顧不上朝鮮了,所以自己也就敢囂張一把。在滿清和大明的軍事鬥爭中,光海君因為自己的思想傾向而選擇了支持滿清,大臣們則是一群守迂之人,認為大明餓死的駱駝比馬大,於是這就產生了矛盾,導致光海君與群臣不和最終被廢。其實現在來看,政治鬥爭沒有對錯,不像某人說的「不要站錯隊」,政治本來就是賭博,賭贏了什麼都有,賭輸了大不了小命一條。在光海君於群臣的政治鬥爭中,沒有誰對誰錯,大家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有人說光海君有理想,境界高,這其實也是我一直以來的一個疑惑:動機能為行為正名嗎?我只想說,政治是髒的。

  【三·這部電影是愛國主義題材嗎?】
    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對於韓國本土來說,宣傳者完全可以在「愛國主義」上大做文章,不知道這部電影的票房有沒有學校組織學生觀影的貢獻,但在中國勢必會這樣。根據以上我所分析的韓國人的民族情緒,我敢肯定有一大票觀眾是奔著要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而去的。我不否定這種行為,只不過我更願意從別的角度來看待這部電影。
    但是反觀國內的觀影者,則完全迎合了韓國本土的「愛國主義」,形成了「反外國愛國主義的愛國主義」,這一點我覺得大可不必。
    雖然我知道這些反感電影中「反明」思想的有些人是非常不理性的,看到我說的會罵我,但是我還是斗膽問幾個問題。
    首先我想問:你在生什麼氣呢?
    僅僅因為光海君說了幾句「反明」的言辭就生氣那未免太武斷了,光海君反對的是什麼而你所維護的又是什麼?從影片框架來說,光海君反對給明朝進貢,派兵,那麼你所維護的就是納貢,要兵嗎?
    我們現在都在講平等,講人權,光海君的做法從表面上看應該說是現代主流價值觀的做法,是沒什麼可反對的。那麼說到底你是為什麼而生氣呢?我來告訴你吧,是「面子」。
    我泱泱大國豈能允許別人反對?你們這些小國必須服從我,膽敢反對?殺!這樣一總結就能看出,我們國人受的兩千年的奴化統治並未根清,嘴上說要平等,實際上只不過是自己身處不平等時的願景,當自己的利益得以實現時就不再管什麼狗屁平等,甚至鄙視和破壞平等。不過話又說回來,提到劣根性未免老套,基本都不提了,而我最近的發現是:這不是什麼劣根性,就是人性,不是中國人特有的。大家可以看看昆汀的新片《被解放的姜戈》,裡面的黑人老管家才是集人類的劣根性(尤其是奴性)之大成。
    其次我想問:滿清反明你生不生氣?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就好像國人一直糾結於成吉思汗其實是蒙古人一樣,有些人對於滿清的統治也是很反感的。雖然說大家都是中國人,但是漢民族骨子裡的「民族傲嬌情緒」一直都有。
    從歷史框架來看,光海君的反明等於說是和滿清統一戰線,如果說明朝已經腐朽無能了,那麼滿清取而代之也就無可厚非,那麼支持滿清的光海君更加無可厚非。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承認滿清也是中國的一部份(歷史和地理等各方面),那麼光海君的做法就只是攪和進了中國的權力更迭的鬥爭,而不具備什麼愛國不愛國之說,韓國和中國的某些觀眾,只能說是有點自作多情了。
    當然了,如果你覺得從人種上不能接受滿清統治中國,那麼你在反對光海君的「反明」上也就有了一致性,這是我所尊重的。我所批評的,是明明白相矛盾自己卻毫無知覺,這樣容易被人笑話,丟了面子。
    最後我想問:李自成反明你生不生氣?
    應該說,我們大多數是李自成一方的,漢族,底層,我們是同一個隊伍裡的,李自成反明你不生氣吧?
    那麼李自成希不希望別人也反明?我覺得他是希望的,這麼大一個帝國,人多力量大,多來幾個反明的還快,當然了,到時候你們都得死,現階段還是可以聯合的。從這一角度來說,光海君的「反明」何錯之有?

    說了這麼多,我只是希望大家下次反對的時候先弄明白別人反對的是什麼而你所維護的是什麼,只可惜大部份人都在維護一張沒有什麼里子的面子。
    
  【四·電影是好電影嗎?】
  我尊重說這部電影好看的人,也尊重說這部電影不好看的人,但不尊重為維護自己觀點而辱罵別人貶低別人的人。
  我覺得這部電影很好看,但是不認為這是一部極好的電影,關於電影好不好看和是不是好電影我有時候還是能分清的。
  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看到那麼多因為棒子的意淫而不高興或者蔑視之的觀影者,與他們討論一下這種想法,無所謂對錯,僅僅討論一下。
  謝謝大家。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