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西遊:降魔篇--Journey to the West: Conquering the Demons

西游降魔篇/除魔传奇/西游

6.8 / 10,223人    110分鐘

導演: 郭子健 周星馳
編劇: 周星馳
演員: 舒淇 文章 羅志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甘於當副車

2013-02-12 06:10:51

十年西遊降魔篇,萬年周星馳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所有報導都在說這是星爺闊別四年後的新作,我想起04年在汕頭大學星爺和胡興榮教授的對話,胡教授問星爺《大話西遊》的創作初衷是什麼,星爺說很喜歡《西遊記》這部小說,但是不夠錢拍,並且覺得自己永遠也不夠錢拍,所以改編了另外一個故事——《大話西遊》。我代入式得想,《降魔篇》也應該是那時候的星爺腦內所產生的一個構想吧。我不知道這是星爺籌備多久的作品,只是肯定不止四年,我說「十年西遊降魔篇」也只是沖「十」這字好看罷了。

 

    電影開始,躍然螢幕上的是「導演:周星馳」,對於我來說這已經足夠興奮,甚至把之前耿耿於懷的「這片子沒有星爺」的想法拋之腦後。正如之前看別人的影評那樣,星爺「大膽重複,全面超越」,幾乎每個場景我都能找到以前星爺片子的影子,卻不煩、不膩,沉浸其中,享受其中。也像星爺自己說的那樣,整部片子其實自己由頭演到尾,每一個角色都是他。

    玄奘對著沙僧唱兒歌,沙僧不厭其煩對他動手:《大話》里唐僧對至尊寶唱「Only you」;

    段小姐找人演戲騙玄奘,噴血的場景:《唐伯虎》裡的對穿腸噴血;

    段小姐對玄奘的追纏:《大話》里痴情的紫霞對至尊寶;

    玄奘的師父對他解說佛理:《蘇乞兒》裡的洪日慶;

    佛祖的掌:《功夫》裡的如來神掌;

    「兒歌三百首」:《功夫》裡的秘籍;

    玄奘最後對「大日如來咒」的參悟:《功夫》裡的「如來神掌」和《蘇乞兒》的「降龍十八掌」;

    段小姐那個利用各種原理行駛的車:《零零發》裡的發明;

    空虛公子身邊的大嬸問他是不是要把天殘腳拖走,囉哩囉嗦:《大話》里唐僧問孫悟空是不是真的想要月光寶盒;

    困住孫悟空的山洞:《大話》裡的盤絲洞;

    孫悟空的歸順:《功夫》里火雲邪神的認輸;

    玄奘雙手合十對佛法的執著:《功夫》里阿星被打得不成人樣仍然拿起木棍敲火雲邪神的頭;

    ……還有許多,我已經不記得了,不是我不認真,而是片子的笑點、回憶點、感悟點實在太多,如果一一羅列恐怕要逐幀重溫電影慢慢碼字。

 

    從小到大,所有影視作品中有關佛的情節都在說「眾生平等」,卻沒有任何一個讓我感受得如此明顯如此明了。玄奘的師父說眾生平等,眾愛平等,男女之間的小愛也是大愛的一種,經歷過才懂得。開頭,大嬸質問玄奘有沒有丈夫,有沒有死過丈夫,看似是笑點,片子結束才頓悟這質問充滿智慧,大嬸的問和師父的話異曲同工,這也是一種平等罷。

 

    優秀喜劇之所以少就是讓觀眾笑太難,觀眾的笑點越來越高,能夠搞笑的橋段越來越少,單純靠誇張的表情和亂七八糟的打鬧已經不能稱之為喜劇。譬如片中收妖之後出來的是一個可愛的掛件讓我會心一笑,譬如玄奘勾住道士的鼻孔、肥婆大叫著跑出來讓我莞爾一笑,譬如老四教段小姐跳舞勾引玄奘卻陰差陽錯那段讓我捧腹大笑,譬如空虛公子、譬如孫悟空……言而總之,這是一部合格的喜劇,《降魔篇》是周星馳的電影,所以它必然具備的就是星爺的天馬行空,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笑點都能在周氏電影裡看得到。

    周氏喜劇對我來說更大的特點是「笑著哭」,從小就是個淚點奇低的人,看星爺的電影不知道哭了多少次,不過通常都無關愛情,像是《蘇乞兒》里父子倆吃狗飯的情節,這次看《降魔篇》卻把眼淚獻給了段小姐,那一段對白是N多影視劇用爛了的,卻異常觸動我,玄奘趕了她很多次,可是她都回來了,她放不下他。玄奘說第一次見到她就愛了,我想那是真的,第一次她救了自己,展示了自己驅魔人的法力,那時的玄奘對她應該是一種崇拜的愛,他也想自己和段小姐一樣那麼厲害,可以直接除妖救下那些無辜的人。

     說到他倆的第一次見面,想到開始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幾經波折、大家奮力營救最終卻還是被吃了,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花這麼多時間精力去填充一個醬油角色,私以為這是星爺在顛覆觀眾已經被以往的影視劇困住的思維定勢,諸如這樣的設定在《降魔篇》里還有不少,不喜歡的人稱之為漏洞、敗筆、缺點。

 

    《降魔篇》和《大話》是一種怎樣的關係,我梳理不清,看完《降魔篇》的第一反應是想把《大話》重溫一遍。電影中師父對玄奘解釋了沙僧成妖的原因,說了豬剛鬣的故事,和大家以往的認知都不同,卻沒有說孫悟空的,私心想是因為《大話》已經用上下兩部展示過了。還有一萬年的經典台詞,至尊寶說的時候是否想到了玄奘和段小姐,《大話》裡的穿越時空曾經讓我錯亂過,現在我又自尋煩惱了,卻實在忍不住不去聯繫。

 

    我不信佛,也不太懂佛理,只是略微記得兩首詩,覺得像是為《降魔篇》量身定作的。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初期的玄奘,初期的主旨。玄奘一直在問師父卻始終得不到明朗的答案,師父的「一點點」也不明示,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去實踐去感悟,面對感情也不敢承認,一次次逃避,強迫自己驅魔、收妖、悟道……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師父的教導,最後頓悟的玄奘,整部電影的主旨。孫悟空和幾大高手大戰,唯獨放過玄奘,這不是主角效應,我看到的是孫悟空對如來的挑戰,片中如來始終沒有露面,對孫悟空來說玄奘就是如來的狗腿子,像是他的化身,所以他拔掉玄奘的頭髮卻不殺他,他當著玄奘的面殺掉一個又一個,他想眼前這個人承認如來的無能,即使玄奘心愛的人灰飛煙滅如來也救不了……到這個時候玄奘已經不是原先的玄奘了,他可以承認自己的愛,可以帶著這份愛成佛。孫悟空和玄奘在一片純淨中時我想到了《哈7》里哈利「死後」和鄧布利多在國王十字車站,他們都重生了,參悟了。

    斜陽下師徒四人走在去西方的路上,玄奘轉頭看到了段小姐的影像,他帶著那份愛上路,這份愛和他對眾生的愛一樣,和師父破戒吃雞腿卻又沒有破戒一樣……

 

    段小姐,空虛公子,玄奘,天殘腳……他們都說自己是「驅」魔人,但是電影名字叫「降」魔,這個過程是玄奘的成長,也是星爺從《大話》到《降魔篇》的成熟。

 

    愛了星爺這麼多年,看到這樣一部作品,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去寫《降魔篇》的觀後感,主觀是什麼客觀是什麼?!我愛他,他給了我一部同樣值得愛的《西遊降魔篇》,這就夠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