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逆光飛翔--Touch of the Light

逆光飞翔/

7.4 / 826人    110分鐘

導演: 張榮吉
編劇: 李念修
演員: 張榕容 黃裕翔 李烈 懷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3-02-04 22:47:50

聽見成長的聲音


追溯電影史上最早跟盲人角色有關的著名表演,那可能是卓別林的《城市之光》——流浪漢和賣花女的故事。結尾處,隔了玻璃櫥窗,兩人重逢。賣花女治好了眼睛,卻認不出流浪漢。流浪漢的眼神百感交集,從興奮喜悅轉為失落無奈,手上的花,一瓣瓣落下。顯然,在多數電影裡,盲人角色要嘛成為故事情節的道具,像重獲光明的橋段;要嘛就是成為出色的配戲對象,反映主人公不離不棄的愛。
  
《逆光飛翔》有一個短片前身:《天黑》,同是張榮吉執導,裡面也是張榕容和黃裕翔主演,故事風格基本一致。主打曲略有變動,鄉謠般的《天黑黑》換成了古典音樂巴赫等等。兩個片子都是手持攝影,大光圈淺景深,畫面乾淨通透,外帶逆光過曝小清新的必備橋段以及傳統標籤。相當於導演經過短片的練手試驗,終於完成了真正的長片。
  
如果從包裝技巧來看,在技術上,《逆光飛翔》比《寶米恰恰》和《女朋友男朋友》要來得有賣相。《逆光飛翔》和《天黑》的創作方式比較特別,導演得知現實生活中有黃裕翔這麼一個人,了解他學音樂和愛音樂的人生經歷,然後用調查紀錄的方式去探尋他想要的故事。經過藝術加工處理,從黃裕翔的世界,創造出另一個對照的人物。也就是說,電影的故事是建立在既有事實的基礎上,而不是憑空編造而來(如果只拍盲人那就是個紀錄片)。
  
評價《逆光飛翔》,不可繞過的一個環節就是演員表演。因為有黃裕翔自己主演,據此可知,張榕容在搭戲和對戲時,確實生出不少困難。通過鏡頭可以看出,黃裕翔既看不見自己的表演,也控制不住表情(尤其是失明的雙眼)。你可以說,他是在演自己,一種出於想像和本能,對電影表演的個人詮釋。然而,一個幾乎很難融進電影形式的非職業演員,他勢必會給對面的演員造成很大的影響。而若要肯定張榕容的表演,必然要指出這點。
  
《陽陽》時代,導演已經找到了張榕容的完美角度,有點像《二次曝光》的范冰冰,被導演和攝影一通狂拍,近乎癮症。幾年過去,張榕容不見了青澀,多出了成熟。即便跳舞幾場戲,乳白柔光、少女翩翩起舞,很多人還是會想到岩井俊二作品。或許,演員有努力嘗試內心深化的表演,但在過多表象資訊的干擾下,觀眾反而會被「畫面好美」之類的淺白所吸引,這也是張榕容的遺憾所在。好在電影有各種特寫,依然加分不少,又有形體表現,算是全方面的表現。
  
再回到黃裕翔一線,導演顯然知道,感官聽覺對一個盲人很重要,所以,他有特地去做一些特殊的聲音設計,像主人公回憶裡的走道長廊。然而,在一些關鍵的聽聲辨人段落,《逆光飛翔》沒能給人予身臨其境的感受。至少,無法真正進入盲人的精神空間,沒了神秘也少了趣味。更致命的,這些段落依然是白得發亮的畫面,然後響起了溫柔美妙的配樂,喧賓奪主,試圖打動觀眾的打擊太過明顯。類似情況,影片出現了多次,實在處理得過於草率(當然也可能是技術掣肘)。
  
整體上,《逆光飛翔》是一部很順的作品。校園題材、勵志故事。一個喜歡音樂的盲人,一個想跳舞的少女。他們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受到了打擊挫折,但命運讓他們相遇,然後情節呈螺旋狀上升,最終抵達電影的終極訴求——逆光飛翔,聽見了成長的聲音。也許,不少觀眾會以為,電影應該在盲人身上有更多的篇幅反映,可是,導演的重點好像落在了「盲人對正常人」的心靈觸動和人生啟迪,他們彼此是互相影響的。
  
顯然,這是個很好懂的故事,但同時也缺少眼前一亮的東西。從青春片的潮流來看,《逆光飛翔》沒有《魚缸》那種張揚和不妥協,基本上還是好學生、好孩子,延續了台灣小清新電影的潮流。可以受傷,但不可倒下;命運可以有不公,但他們不會屈服。也不是說,這樣有人情味的校園就不好,這樣的青春就不值得鼓掌,只是,一味讚美這個世界的美好,表現有愛的相遇、相逢,總會讓觀眾變成選擇性失明。準確來說,這與《逆光飛翔》無關,而是在它之前,同類題材已經被翻箱倒櫃,掘地三尺,掏挖殆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