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偷情--Closer

偷心/靠近/偷情

7.2 / 236,249人    104分鐘 | Turkey:98分鐘 (TV version)

導演: 麥可尼可拉斯
編劇: Patrick Marber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裘德洛 茱莉亞羅勃茲 克萊夫歐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有烏鴉的麥田

2013-02-02 15:25:59

來吧,為dan平反一下


在想一個問題,dan與兩個女人的愛情。
我感覺,dan了解anna比alice更多。

一開始,dan與alice一起闖進自己似乎已經失去記憶的童年花園,說到自己早早死去媽媽是一個菸鬼。而alice吸菸、受傷、年紀小,需要被保護。這觸發了dan內心的創傷機制,他想拯救alice就像想拯救曾經的媽媽。可將近4年的相處,dan都是用自己的第一印象去與alice相愛,可以說,他從未了解alice,alice也說他只了解自己的一部份。

anna與dan的第一場相遇,在anna攝影棚,dan闖進了anna的世界。這是公共場合,既正式又帶有一些禁忌的浪漫,而anna並沒有排斥與dan親吻。anna看上去高貴而堅強,其實這些都是與她內心的懦弱、恐懼完全相反相的性格,因為太脆弱而自我強硬。dan看到了這些,這些也正是anna性格里最真實的自己。從此dan開始想拯救她了。我相信,anna一定像極了dan的媽媽。

我覺得dan內心的天真更多,而不是表面輕易被看出來的懦弱。一個可以表達自己懦弱的人,其實並不懦弱。dan跟larry在醫院的對手戲中,他能夠在一個男人面前痛哭,對於人來說,尤其是男人。放下尊嚴,真實面對傷痛的自己,尤其在情敵面前,這是最最難做到的。他是如此忠誠於自己的內心,他的這一場痛哭讓我給這個片子打了五顆星。任何人都會有恐懼,尤其是早年失去媽媽的dan,他害怕孤獨,他太需要愛了,我相信他對愛的渴求,並不是簡單的假愛或真愛能評判的。他渴求愛,又無法接受讓愛變得污濁的東西(當然,他心理是如此認為的),我猜他這是對母愛的變相索取。但令我驚喜的是,每一次當他知道眼前這份愛開始變得渾濁的時候,所做出的反應都是真實的人性反應——不能接受,轉身就走。無論怎樣,他是真實的面對自己殘缺的內心,他是包容自己的人。試問,誰又能做到呢?larry不需要分析啊,他身上的攻擊性和人類的自我欺騙&愚蠢並沒什麼好評價的,到處都是這樣的人,用看似理智的真實的謊言來欺騙自己、傷害別人。
在我的人生觀裡,自己欺騙自己,是最可怕的。而larry竟做到了!這個人物寫的非常真實飽滿。好編劇!
其實anna也是這樣的人,所以他們最後才會看似貌合神離的在一起,其實我感覺他們這兩個「假貨」才是真正適合彼此的戀人。anna有憂鬱的情緒,她拒絕面對真實的自己,她太聰明了,聰明的掩蓋住內心的所有膽怯,用一個藝術家的真誠與自由反覆說服自己的內心,彷彿看起來「真實與自由」,她把自己包裝的太好了,只不過到了dan面前,一切崩潰,她愛dan的原因就在這裡,因為dan是如此真實的一個男人,而這些,她全部缺失。

再來說說alice,自由,這是我的第一感覺(往往第一感覺都不對似乎)。第二感覺就是,其實她跟dan錯失了一段真正的愛情。在她愛上dan的時候,dan並沒有因為了解而愛她。而後來,dan努力想了解她的時候,她覺得累了。我感激這場戲,dan一向直面自己的懦弱,故事最後,dan想試著開始做一個假人,想試著用謊言包容alice,但是alice沒有給她這個機會,他最終因為憤怒而一巴掌出手。

可能頭腦熬夜熬昏了,我並沒有仔細想清楚alice的個性,感覺是挺健康的一個姑娘,愛自己也會愛別人,優缺點都有,是個完美的劇本人物吧。

假設:dan和alice這兩個人都是真實對待自己內心的男女,那麼編劇想說的話,我大概體會了。愛是存在的,但或許不同步,因為彼此並沒有真心了解。荒誕的卻是,其實每個人永遠都是孤獨的,真正的心靈溝通並不存在,我們那麼努力的與人交流,都是因為有愛,而愛就會帶來傷害……

每個人都會從電影裡看到自己認同的東西,每個人都會記得自己願意記得的畫面,而忽視其他。我看到的,僅僅是我看到的而已。

寫下這篇的初衷,還是希望得到人類的認同。耶~我吱吱不倦的嘗試溝通,雖然我知道真正的溝通不存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