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 Rehoboth

2013-02-02 12:12:06

關於永遠的另外一個解釋——看《雲圖》有感


《雲圖》讓我想起日本漫畫之父手塚治蟲先生的漫畫巨作《火鳥》(就是《阿童木》的作者)。這部漫畫也是一部以佛教的輪迴來講的從外星講到地球的故事,這是一個跨古縱今、各星球間跳躍的敘事,想像力其實比《雲圖》還要突出。

電影《雲圖》在我看來,就是一存在主義和佛教思想的結合體。一個是強調無神論的個人命運的,第二藉著佛教試圖在混沌中表達善惡存在的秩序。佛教中的輪迴、佛性、三千大千世界等概念,在這部電影中都有提及。當然,正如手塚治蟲的《火鳥》,電影用了科幻的題材來包裝這一哲學性的支撐。事實上,存在主義和佛教思想本質上是可以相通的。

當然,基督教信仰在這裡給出了一個和電影完全不同的對宇宙和世界的解釋。首先,這是一個有神的,以及以神為本位的解釋體系。宇宙荒誕秩序的存在以及其終結與更新,是有來之及去之的完整的回答的。並且,這一荒誕本身背後存在的客觀秩序,即是來自於上帝更高層次的掌權。它的存在宣告在善惡不清的世界和宇宙背後,至高神主權的臨在。

而在救贖上,電影中提供的解答方案,是通過人類的自我善行、犧牲來實現。滴水成海——眾生被喚醒並且一起去實現這一覺悟性的使命。然而,作為基督徒,我思想和分野從邏輯上與電影差別之處,在於宇宙中(其實對於多數基督徒來說,嚴謹按照聖經啟示來看只有地球上存在人類),眾生個體自力的修行無論怎樣修也不可能實現個人的超越以及整體性的超越——這一點取乎於作為人類本身的有限性的本質。

而聖經所啟示給我們的,乃是一個關乎於萬民的人類及整個宇宙要被更新的福音,這個事情是要通過耶穌基督的再造萬有而實現的。萬有都將在基督里被更新。而我們今世認識耶穌、相信耶穌的人,將提前預嘗在福音中生命被更新的甜美滋味,等待我們復活身體的得贖。而因此上帝根本否決於人類在獲取祂的救恩中有任何善行參與的可能,因為救恩出自於上帝自己所做成,出自於祂的揀選和全知全能。

世界上只有一位完全的神的犧牲,才有可能為一切入做到——憑藉他們的有限所無法企及的,因為人類本身的有限,以及對善惡是非的評判並不可靠,也無法照著內心所知如此去行,因此罪惡在這個世界上便不會停止。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善人惡人,它都照耀。

故此,在其它宗教里所無的善惡標準,在上帝的十誡律法中啟示給了人類,也故此,把宇宙被更新再造,新天新地及永生盼望的應許,給了一切相信祂的人。

影片中虛構的一些關於人為了人犧牲的情節,還是吸引人的——這可以讓我們聯想到耶穌基督,當然,我相信人人內心潛在希望找到一位替代自己而死的上帝(那麼,為什麼人會有死呢?這以下就是聖經啟示,以及神學可以回答的問題了)。但是,佛教的你度我、我度你,你救我、我救你,這種思想背後似乎都在期待著別人成為上帝,喊口號其實誰都會,但真的像泰坦尼克上遇到船難,基督徒男士們集體挺身而出見證信仰生命的真實事件,則是很少的了。當然這是極端的例子。你不必要做個偉人供人瞻望,不必流芳千古,只要你愛人如己就可以了——我們不需要那麼多懷揣著偉大的使命邁人人類文明殿堂的偶像,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個真實地在生命中活出基督、傚法基督的人。讓那些虛妄的宗教離我們遠一些吧,讓那些想通過行為想拯救世界其實卻連自己也拯救不了自己的謊言離開我們吧。

最後,想起歌林多前書的十三章:
13:1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13:2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13:3 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13:4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13:5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13:6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13: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13:8 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
13:9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
13:10 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
13:11 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13:12 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13: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這愛就是耶穌的愛。在宇宙中我們的存在並不是偶然。耶穌並不是在你放下屠刀的時候愛你,祂遠在創造世界以前,在你正在母腹之中,在你你正拿著屠刀的時候,就一直愛著你。

2012.2.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