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機密真相--Flight

迫降航班/机密真相(港/台)/航班

7.3 / 376,389人    138分鐘

導演: 羅勃辛密克斯
編劇: 約翰蓋汀斯
演員: 丹佐華盛頓 唐其鐸 凱莉蕾莉 約翰古德曼 布魯斯格林伍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rantorino

2013-01-28 22:15:39

可惜了這一屋子精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故事源於一起本可能機毀人亡的空難。而丹澤爾演的機長在事故中鎮定自若,以極其天才的方式將墜機的災難降至最低,102人裡只死了6個。因此他被媒體呼為英雄。可他自己有酗酒吸毒的問題。實際上,他還是帶著濃重的酒氣等上本航班的,而此前他連續幾天夜夜笙歌。這些問題如果暴露,他可以被控謀殺。
按照國家對事故處理的規定,對事故的調查涉及飛行安全委員會一方,負責調查空難原因,事故機組成員、航空公司與航空協會之間利益攸關,所以可視為一方。
故事的重點就在調查中展開。這時片子已經放了差不多一個小時了。這一個小時裡,有機長跟空姐廝混、機長吸毒酗酒、機長救機、機長住院、機長在醫院認識一個吸毒女、機長出院繼續酗酒吸毒。就是沒有機長為什麼要酗酒吸毒。
剩下的時間,先是航空公司老闆,一個流氓型的大亨出來打醬油——明顯是以近年金融危機為背景批判富豪,以獲取觀眾的同感——可是出現時間太短,沒有前因後果,沒有一點說服力。
同時航空公司聘請的頂尖律師試圖說服丹澤爾機長,你只要最近不喝酒,其他的事情我幫你搞定。而丹澤爾莫名其妙的就是不願意戒酒,脾氣也莫名的暴躁。
這個律師值得一提。他是一個能力超強卻毫無是非的人,或者說資本家保護自己的一流工具。導演把他作為配角,一種工具式的存在,從出場到最後都只能表現他作為律師的能力,然而Don Cheadle內斂的表演,加上那句幾次出現的「I killed it"(在片中意為我把他們的報告斃掉了)帶來的那種自負和炫耀感,將這個律師塑造成本片唯一有說服力的角色。
但是丹澤爾就是不合作。到了聽證前夜。聽證其實就是一個過場,因為此時調查組能拿出來的所有有力證據,都被這個律師kill掉了。只要丹澤爾小心回答一些問題,答不出來說記不得了都沒事,就可以了。
結果他還是半夜酗酒,為了趕上聽證,臨場還用海洛因解酒。
聽證上一切順利,最後來個大轉彎,丹說我就是喝酒了,起飛前還在喝酒。於是進了監獄,他跟獄友講自己的經歷,說這一切因為我喝酒而起,發生那麼多事,我願意承擔責任。此時兒子也跟他和好,為一篇申請大學用的論文來找他幫忙,題目就是:我從未謀面,卻最有魅力的人(言外之意就是他)。
兒子問他一個問題:你是誰?他回答:問的好。(有誰看的出這個對話的深意何在?)
結束。
然後我憋了兩個多小時的問題:他為什麼酗酒,為什麼脾氣暴躁,為什麼酗酒多年,失去老婆兒子,有了新女友也不聽她勸最後女的也跑掉;為什麼律師為保他事情做盡,只消他開庭前不喝酒就行他也不聽,到最後聽證突然大改其志?
全部沒有回答。整個片子從一開始表現霸氣外露的,自負的但是確實頂尖的機長(精彩的開頭),接著出事後調查方步步緊逼,肇事方為自保做出各種陰謀(不錯的鋪墊)。本可以表現利益錯綜的官僚體制下各種人物的權謀鬥爭,導演非要讓丹澤爾華盛頓一人承擔片子的軸心,讓機長一個人的自我墮落成為唯一的故事線——實際上這與故事多方博弈的格局完全不搭。實際上,哪怕最後機長堅持說謊,而不是說出真相,也還能挽救整個行將傾頹的故事——至少其社會批判力量會更深,表現出臃腫的官僚體制和見利忘義的法律界及大公司合謀而對社會的傷害,而不至於落入」我犯錯了逃脫了懲罰但是怎麼能受得了內心的煎熬「,這樣的俗套。
然後我只能學著宮二感嘆,可惜了這一屋子的精緻:精緻的攝影,精緻的特效,精緻的表演尤其是Don Cheadle,還有滾石那幾首精緻的歌。最後成就了一部味同嚼蠟的片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