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

蝙蝠侠侠影之谜/蝙蝠侠前传侠影之谜/蝙蝠侠开战时刻(台)

8.2 / 1,579,929人    140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編劇: 大衛高耶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米高肯恩 連恩尼遜 摩根費里曼 蓋瑞歐德曼 渡邊謙 凱蒂荷姆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純屬菜鳥

2013-01-23 06:05:39

《蝙蝠俠前傳1:開戰時刻》劇情解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早在1989年,由蒂姆伯頓指導的第一部《蝙蝠俠》就已經登上了大螢幕,當時當然是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不過後繼的3部卻是一部不如一部,尤其是第四部,雖然演員們都呈現出了最佳的演技,但是依舊無法掩蓋這部電影的本質的失敗,此後,蝙蝠俠系列就被扔進了角落裡,無人問津。直到2005年,克里斯多福諾蘭用一部《蝙蝠俠前傳1:開戰時刻》才將人們對於這位超級英雄的記憶重新喚起。不同的是,諾蘭將其個人的意見和理解加入到這部作品中,使得這三部曲充滿了哲理和深刻的社會意義。所以無可爭議地它獲得了IMDB榜單的前250寶座。接下來,請允許我由淺至深地對這三部曲進行深入的剖析。
第一個片段:大量的蝙蝠滿螢幕飛舞,隱隱約約出現了一個大的蝙蝠的形象。
解析:簡單說來,當然這是蝙蝠俠的一種象徵。深入一些,大多數觀眾在未經提示的情況初看到這種情景,應該會被嚇到,這也是電影所要表達的「恐懼」。而之所以形成了一個大的蝙蝠形象,是為了表現一種「可利用的恐懼」,這其實是為影片之後的闡述埋下了伏筆。
第二個片段:布魯斯和瑞秋在捉迷藏,布魯斯拿著一個矛掉進了井裡,井中蝙蝠群襲來,布魯斯醒來。
解析:這是布魯斯最早與蝙蝠的接觸,也是從這一刻起,蝙蝠開始成為他內心的恐懼。
第三個片段:布魯斯因為打鬥被關禁閉,忍者大師出現並與其對話。
解析:這裡是本片的一個重要片段,它是本片的正反兩派的第一次交鋒。忍者大師說影武者聯盟是為了打擊犯罪,布魯斯指出他們是私刑者,忍者大師解釋說只有在爭奪中失利的人才是私刑者,他們往往被關押,只有超越了自我極限並為理想投入才能成為傳奇。這個應該是闡述了蝙蝠俠誕生的最早來歷。之後布魯斯和阿福的對話裡提到將蝙蝠作為一種符號應該指的是這一個。雖然忍者大師這樣說,但是其實影武者聯盟並不是如此,它們所標榜的正義何嘗不是基於它們自身所定的標準?又或者說,是驅動它們的動力。關於具體為何影武者聯盟不能培養出蝙蝠俠這一點將會在總結文中具體闡述。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影武者聯盟和蝙蝠俠都為著同一個目標而行動——超越極限,成就傳奇。
第四個片段:布魯斯上山找到影武者聯盟,在與忍者大師對打後昏迷。
解析:這裡有段對話是說布魯斯想要打擊罪犯,需要「將恐懼轉化成能對付他們的恐懼」,此時忍者大師指出他依然未能戰勝自身的恐懼,還不能將恐懼施與別人。這裡指出的是,布魯斯依然對於兒時的蝙蝠群充滿恐懼,這一點是他自己一直未能克服的。
第五個片段:父親救起布魯斯,布魯斯把矛還給瑞秋。
解析:這裡「跌倒爬起」就不說了,關鍵在於,矛和蝙蝠同為原始的象徵,後者象徵恐懼,前者象徵力量、攻擊。應該說這兩樣物品為蝙蝠俠的誕生埋下了伏筆。
第六個片段:父親與布魯斯對話,床上、火車上。
解析:這裡父親提到「有恐懼才會有攻擊性」,可能暗示了先後順序。至於火車上的對話,指出了父親是依靠公共福利事業來幫助窮人這一點。
第七個片段:去看歌劇,布魯斯聯想到蝙蝠洞的情形,催促父母一起提前離開,結果在後巷被搶劫犯槍殺,布魯斯失去父母。
解析:這裡是第一個矛盾衝突的誕生點:布魯斯和搶劫犯。布魯斯因此將父母雙亡的責任推到自己的恐懼和搶劫犯身上。此後的劇情主要集中於布魯斯是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的。
第八個片段:忍者大師對布魯斯進行的一系列訓練
解析:在這裡忍者大師主要是教會布魯斯怎樣接受憤怒的現實。另外有一點,提到一個殺人的農夫,影武者聯盟的做法就是處死,不能姑息養奸,這也是它們的一貫原則。
第九個片段:忍者大師和布魯斯的談話以及對於搶劫犯的回憶和布魯斯是如何一步步來到影武者聯盟的。
解析:同樣是失去親人,因為不能僅僅依靠憤怒來壓制住痛苦從而有一天毀掉一生,布魯斯和忍者大師卻選擇了不同的做法。忍者大師選擇復仇,從而壓制了憤怒和痛苦;而因為搶劫犯會供出黑社會老大的秘密的原因——他被幹掉了,所以布魯斯沒有辦法親手報仇。瑞秋指責他為了一己私仇,罔顧了那些和搶劫犯齊利一樣生活艱難的小民的處境,指出是因為黑社會老大的存在,造成了市民生活貧苦,真正的正義是要對抗黑社會老大的。而黑社會老大也「教育」他說你牽掛太多,你根本不懂什麼叫民間疾苦,只是侷限於自己的私仇。當然,也在這一刻起,布魯斯懂得了自己需要伸張的正義應該是一種超越個人的(即不為人知的)、更為廣義上的(即不侷限於私仇而是站在整個社會立場上的)正義。懂得了這個道理,布魯斯解決了搶劫犯的私仇問題,他開始深入罪犯的心理以解決他的恐懼問題。忍者大師指出其實他是對於他自身的恐懼而並非那種罪犯的恐懼。布魯斯本身衣食無憂,根本不會擁有窮苦小民犯罪時的恐懼,他要克服的是自身的恐懼,對自身憤怒所能造成的強大破壞的恐懼。最後,忍者大師指出了促成布魯斯韋恩成為蝙蝠俠的兩大最重要的原因:成為恐懼本身以及成為看不見的恐懼。
第十個片段:布魯斯通過了訓練,卻因為在殺農夫問題上與影武者聯盟發生不合,並且得知了它們將要毀滅高譚市的計劃,於是毀掉了影武者聯盟,就出了杜卡(忍者大師)。
解析:這裡應該是整個電影的第一個高潮部份,本片的第二個衝突爆發:布魯斯和影武者聯盟的衝突。關於如何成為恐懼本身在總結中另說,在這裡,殺農夫成為布魯斯和影武者聯盟衝突爆發的導火索。影武者聯盟殺農夫、毀滅高譚市為的是消滅罪惡、重建正義,而布魯斯認為高譚市還有得救,不能毀滅。這也直接引發了日後蝙蝠俠和影武者聯盟的衝突:前者的原則是不殺人,而將罪犯交給法院審判;後者則認為一切罪惡都應該被毀滅。這裡布魯斯的一句話很耐人尋味:「這就是我和他們的不同」。不同即通過審判或是私刑來處置罪惡。
第十一個片段:布魯斯和阿福在飛機上的對話。
解析:這裡是本片的第三個矛盾:布魯斯和他父親的矛盾。他父親相信,只要通過慈善來帶動高譚市的富人一起幫助窮人便能保持社會穩定,但是他的死證明了這種溫和的辦法不可行。布魯斯選擇通過一種符號(請注意這裡的用詞,事實上蝙蝠俠的定義在很早也就是這裡就已經闡明了,蝙蝠俠是一種符號,個人肉體只是載體)——它兼具原始、超越個人、廣義上的和具有恐懼性的特點,通過剛烈的強力來打擊罪惡,來維持社會的穩定,這恰恰是布魯斯不同於他父親的地方。
第十二個片段:布魯斯在作為蝙蝠俠抓住黑幫老大後,一大早與阿福的對話。
解析:這裡本來沒什麼好說的,不過阿福有一句話「如果你假裝找樂子,說不定真能找到快樂」其實表明阿福很早就開始勸說布魯斯過平凡人生活了。
第十三個片段:布魯斯帶著兩個辣妹在酒店嬉戲後,與瑞秋在門口的對話。
解析:這裡是本片的第四個矛盾:布魯斯和瑞秋的矛盾。布魯斯說自己「我不止這麼膚淺,其實我還有更多」,卻被瑞秋回復「你是誰不重要,你的所作所為才重要」。瑞秋作為DA,相信依靠法律能將壞人定罪,相信只有通過合法的正規途徑才能打擊罪惡;而布魯斯認為由於正直的人士太少,只能依靠凌駕於法律之外的手段來協助法律對罪犯的審判。
第十四個片段:最終決戰前,在布魯斯家被燒前,忍者大師和布魯斯的對話。
解析:這是本片最高潮部份的前戲,本片的主要矛盾在此得到集中體現。影武者聯盟數百年來一直都扮演著毀滅重建的角色。這裡有一點,忍者大師說它們之前試過毀滅高譚市,卻被布魯斯的父親等善心人士所阻止了,他們幫助的勞苦大眾卻反過來殺死了幫助他們的人。這一次影武者聯盟再次歸來毀滅高譚市。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影武者聯盟並不是視一座城市是否已經到達了無可救藥的地步,而是以它們自身的標準來裁定。換句話說,影武者聯盟自認為上帝,享有裁決一座城市生死的最高權力,而裁定的標準都是它們自己定的!到這裡,可以看出布魯斯通過蝙蝠俠來挽救高譚市其實是對社會價值的最大挖掘。影武者聯盟為了自身的存在而忽視社會的客觀存在,蝙蝠俠反過來是其最大的維護者。
第十五個片段:在韋恩豪宅的廢墟上,布魯斯和瑞秋的對話。
解析:這裡瑞秋第一次向布魯斯坦露了心跡:「我深愛的那個人,他幾年前走了,至今還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沒有回來,有一天高譚市不再需要蝙蝠俠,也許我還會再見到他。」從這裡可以看出來,瑞秋希望的是深愛著的布魯斯,而不是蝙蝠俠,她不能接受一個戴著面具維護高譚市的男人——一個將普通人當作皮囊的符號。具體的分析將會在總結中說明。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也為第二部《黑暗騎士》中瑞秋、布魯斯和哈維登特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大概對於整部《蝙蝠俠前傳1:開戰時刻》而言,畢竟因為是諾蘭的第一部蝙蝠俠電影,商業性還是大於內容性,不過,影武者聯盟和蝙蝠俠的對立已經建成,而這也是三部曲所構建的大背景框架下的一個開端。值得注意的是,片中大量的對話實際上已經為後續的兩部埋下了伏筆。總的來說,這是一個關於蝙蝠俠是如何誕生的故事,蝙蝠俠的誕生大於整個城市社會的探討。這是一個,戰勝並成為恐懼,並以其來打擊犯罪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