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劇本胖子李亦樹

2013-01-11 22:44:12

嗯,有點長,算是結構和敘事解析吧


友情提示:這片不太適合談戀愛啊休閒週末啥的...太悶了

一. 我的整體評價不算太高

雖然我的整體評價不高,但是我得說明,我可是沃卓斯基這對古怪兄弟,不,兄妹的小粉絲。還記得當年《駭客帝國》出來的時候,我正上中學,在樓道里三百六十度扭腰躲子彈,還差點把腰給扭了。黑風衣黑墨鏡,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我認為「酷」的頂峰。
再一晃《v字仇殺隊》出來時,我已經上了大學,那時年幼無知,恰好極度迷戀朋克和無政府主義,我嚓,這片子太對我的胃口了,我還曾淘寶了個v的面具帶著去參加音樂節呢。
所以當得知他們在拍《雲圖》,片子出來以前,我是非常的期待的。不知是因為胃口吊得太高,還是影片確實違背了敘事的基本原理,看了片子以後,覺得雖然談不上難看,但是也沒有達到神作的程度吧。
沉下心來,分析了幾點原因,包括了看點,優勢和不足,在這小絮叨一下吧。

二. 《雲圖》的特色——並列式敘事的幾句廢話

先鋪墊幾句筆者對敘事的私貨:在大多數的電影故事中,最為主流的就是我們常見的完整敘事作品,即從片頭到片尾,講的是一個事。大家印象深刻的經典電影,十有八九都是這種大眾化傳統的敘事。儘管時代在進步,電影故事也越來越花哨,存在著比如多線索敘事,時空穿插剪輯等創新手段,但是一個電影說一個事仍然是最主流的。

戲中戲結構則是一種稍微複雜的情況,戲劇中比電影中更為常見,通常來說,戲中戲的套層結構數量總是有限的,並且不同故事的比例關係不統一,一般總要有一個主故事,和相對次要的里故事,或者正好相反,外故事只是形式主義和比對作用,里故事才是電影的重點,這類故事歐洲人在幾十年前拍了不少,不過由於其沖淡了單一故事的戲劇衝突,一旦觀眾厭倦了戲中戲的概念噱頭,倒也沒有太複雜的東西了。

稍微另類一點的則是並列式結構。並列式結構即在同一主題下,相互並列存在的幾個短故事,最著名的,恐怕是《黨同伐異》了吧。並列式故事最大的問題是,每一個故事的體量相對較小,因此很難把複雜的事說的清楚。尤其是情節轉折也比較少,因此難免給人以重複或單薄的感覺。從某種意義上說,並列式結構非常冒險,在用形式的噱頭pk觀眾固有的觀影期待、規律和經驗,誰贏誰輸說不好,但是畢竟不能常用,你看哪個80歲的大師是一直靠劍走偏鋒混飯的呢。

總體而言,主流的並列式結構通常是3個故事,也就是每個故事三十到四十分鐘,這樣相對的每個故事可以講述的比較充分,故事也比較好編排,(你看微電影欄目劇情景劇都是二三十分鐘的吧)如果你拿《地球之夜》反駁我,說五個故事照樣精彩,那太好了,我正要說,那是發生在單一空間內的五個場景,人物簡單,其狀態也一目瞭然。恰好從側面說明了說交代不同故事的資訊,增添每個故事的單位時間觀賞性,是並列式故事結構的軟肋和難點。

三. 《雲圖》的內容——六個迥異的故事
《雲圖》片長三小時,一共六個故事,因為是小說改編,還是單獨來看看六個故事吧。在這裡,筆者先不按照小說或者電影的敘事和時空順序,單獨的給他們摘出來,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也是小說的排列順序。


1.亞當的航行日記1850
年輕的主人公在南太平洋島嶼旅行,見證了黑人被奴役,(壓迫與反抗是貫穿6個故事的母題)主角因患病坐船返回家鄉,在船上搭救了逃亡的黑人奴隸。為主角治病的醫生見利忘義,妄圖加害主角,(殘暴、加害與救贖也是幾個故事的共通),幸好主角被黑人奴隸所救,深受感動,終於回到了故鄉與妻子相見,並致力於廢除奴隸運動。他的旅途被寫成了一個日記。
小說文體:日記體
影片風格:情節、探險獵奇(航海)


2.來自希德海姆莊園的信1936
年輕的音樂家告別基友,去倫敦投身音樂創作,卻經歷了創作受阻,愛情失敗,人生悲涼等事,並以信件形式寄給好基友,最後主角開槍自殺。(遺書中提到了輪迴、美麗新世界,可視為點題)故事中提及了一本日記,是故事1。而主人公在這個故事裡創作的音樂叫做《雲圖六重奏》,即整個《雲圖》的框架。
小說文體:書信體
影片風格:情感、基友

3.半衰期——路易莎的第一個迷 1975
女主角是一個小記者,因為意外,邂逅了物理學家,無意的被置身於反應爐陰謀之中,遭遇追殺,身陷險境。後被黑人相救,僥倖逃生。途中發現了若干信件,即故事2所提及的信。
     小說文體:懸疑小說
     影片風格:槍戰、懸疑、陰謀


4.卡文迪許的苦難經歷 2012
主角是個出版商老頭,因為簽約的硬漢作家殺了人,造成圖書大賣,發了財。卻被作家的幫派兄弟勒索恐嚇,只好投奔兄長,結果被兄長出賣,關進了恐怖老人院。最後終於在一群老人的配合下合力出逃。在這個故事裡,出版商收到了一份書稿,是第三個故事。
     小說文體:自傳
     影片風格:情節、輕喜劇

5.星美451的記錄儀 2144
在2百年後的未來,主角是個複製人服務員。因為看到好友「周迅」的覺醒失敗,主角也覺醒了,與反政府組織合作,並和帥哥相愛,後作出自我犧牲,揭露了政府殘忍利用複製人的陰謀。故事中穿插的,則是一個電影片段,即故事4的某段情節。
     小說文體:案件問訊記錄
     影片風格:科幻、政治、
 
6.思路剎路口及以後 很多年以後
世界末日後,人類重新進入了原始社會,人類分成了普通青年(河穀人),文藝青年(先知),二逼青年(食人族)。文藝青年科學家需要考察遺蹟,以便召喚太空人拯救地球,於是和普通青年主人公向著遺蹟前去,中途揭開了第五個故事星美的真相。最後普通青年搞定了白富美,在外星生了一堆孩子。中間有魔幻的心魔和預言,帶有了神話色彩。
      小說文體:口頭化回憶體
      影片風格:神話、科幻、動作

      仔細看一下每個故事你會發現,每個故事自己也是有著一個結構遞進的,先是有一個小引子,比如出版商的作家惹事,或者記者遇到電梯事故,接著才有一個突然轉向,轉到投奔哥哥或者教授被殺。這種不同故事之間的相似結構,也需要關注。

四. 小說與電影中的故事排列方式

在小說裡面,因為寫作的跳躍程度不如鏡頭靈活,我是指,你不能寫一句a立刻切到b,多少還要有一定的連貫性,因此6個故事實際上是按照上下部呈現的,每個故事分了兩半,先是123456,因為故事之間環環相扣,所以6也就是世界末日的故事,正好能夠銜接起5的結局,以此類推,按照54321又把結局倒著倒回去。
這樣小說裡的故事結構比較端莊典雅,6種文體迥異,順序是12345654321,很有對稱美感,規律明顯。

而電影裡,則沒有遵循這種一個故事切兩半的對稱形式,而是利用剪輯把每個故事處理得更加細碎,而按照時間先後的排列順序也被打破,在時空上顯得更加凌亂。

筆者以為,這種改動的效果自有利弊,正面說,可以更好地發揮影像的技術優勢,營造更加開闊的全景式影像空間。同時可以彌補小說起伏簡單的缺陷,參考一下電影的情節起伏點規律,讓影片盡力保持著起承轉合的節奏變化。
比如片尾,6個結局的排列,你會發現其順序的變化是有原因的,利用6個不同類型的故事結局的差異,來堆出一個具有情緒曲線變化的「電影高潮」:先是自殺刺激一下,然後家庭倫理煽情一下,然後是喜劇沖緩下,接著是星美的死刑昇華一下,最後再收到爺孫全家樂,給一個溫和舒緩的結尾。你看,這其實還是一般電影的情緒曲線吧。
但是這種打散了的故事素材切換,其缺點也暴露了出來,那就是過於凌亂,如果按照原有故事的結構順序,更具有形式主義美感,觀眾會明白接下來要發生什麼,因此存在一定的心理預期,齣戲入戲也有個精神準備,但是現在跳的過於詭異,讓觀眾很難深入到故事的核心之中。
尤其重要的是,原來的故事文字本身的表達,讓閱讀非常直觀能感受到彼此的區別,而影像儘管存在風格差異,但是畢竟轉變要溫和許多。切來切去,還是難免會感到乏味和雷同。

五.僅敘事來說,《雲圖》不好看
與大多數的電影,尤其是主流院線片相比,《雲圖》的結構顯然比較獨特,整體上還是近似於《黨同伐異》這樣同一主題的獨立故事,圍繞著壓迫與反抗,穩定與變量展開敘述。
風格與理念之爭不談,僅從講故事的角度來說,這樣操作具有違背電影原理的硬傷,註定了這是一個難看的電影。首先是觀眾在6個不同的故事中跳來跳去,注意力被極度的分散,儘管時空和場景差異較明顯,但是,6個故事確實也太多了,因為每一個故事本身還是有場景的跨度變化,以及超過3個角色以上的人物關係所組成,因此這就讓電影中的主角概念,早就打破了常見的四梁八柱,而達到二十個左右重要程度相似的角色。觀眾的注意力分散,帶來了不能移情的問題,而有限的螢幕時間,減去觀眾的自然反應時間,又衝淡了觀眾對某一角色的連貫印象。
顯然這個問題創作團隊也考量到了,因此採取了演員套拍的手法,每個主演扮演了3——4個角色。這樣的方式固然能夠減少演員數量,但是筆者以為,對上面提到的凝聚影片不能取到太強效果,甚至於觀眾絞盡腦汁找演員,以及抓拙劣化妝的精神頭,更讓人不集中了。當然了,這種演員集體大反串,更多的還是從「輪迴」的角度對主題進行昇華。只可惜演員和資訊之間拉近不同故事的距離,營造出一種關於人類全景和輪迴的意味,對於每個故事的複雜程度,並不能起到實質的幫助。
這似乎是整個影片最大的死穴。
而單說6個故事,因為是小說改編的緣故,有一些意思,但並沒有做到極致,由於篇幅所限,意猶未盡感頗為強烈。選擇形式感最強的《星美》的故事舉例吧,近似於《銀翼殺手》加上《駭客帝國》加上《1984》甚至還有點《攻殼機動隊》的豪華山寨版。其故事的核心是一個複製人覺醒,被人救了,隨即發現真相,自我犧牲。因為故事篇幅太短暫,缺少必要的起承轉合,加上前面說的,每一個故事本身還有引子,比如周迅的死作為引子固然合適,但是似乎搶佔了本來就不多的故事空間。而最後角色的犧牲必需要建立在人物形象立起來的情況下才有意義,男女主角的情感戲顯然突兀和短暫,不引人憐惜,政府的作惡多端也沒能很好的體現,至於動作場面和「科幻」的表現,肯定會讓人感覺不過癮。
以此類推,6個故事都是概念和形式大於內容,恐怕這也是整個影片讓人覺得華而不實的一個縮影吧。


六. 當然《雲圖》也不是一無是處,關鍵在於標準不同
實際上筆者看來,如果刨去每個故事背後的形而上的概念和意義,恐怕影片與6個套拍的又剪在一起的微電影,也不能好看更多。因此如果你抱著牛逼大師的觀念去解讀,自然能說出很多形式創新的道道來,但是你要是僅作為一般看片的角度,也不過就是那麼回事了。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就像把一塊切糕剁成六塊,上面葡萄乾和花紋還有點聯繫,但是你吃一塊就知道什麼味道,有必要連吃3小時嗎,這也太膩歪了。在實際觀影的過程中,只要前三十分鐘的新鮮勁過了,這種概念的創新甚至不能堅持到影片結束。
筆者僅是一般興趣愛好者的角度對《雲圖》成片效果,理想效果(觀念和美學的意義)以及因體裁產生的變化和侷限進行分析,只能代表個人一個相對寡淡的立場和觀點。
不同的標準,對《雲圖》的評價也必然不同。例如科幻迷來說,肯定是神片,對熱衷於研究演員八卦的觀眾來說,《雲圖》里一人飾演6角的手法,也會被津津樂道。
所以說,《雲圖》的形式主義和觀念意義,要遠大於其成片的實際故事性和感染力,可惜在當下傳統的拍攝和觀影手法中,我是指,沒有全息觀影的迅速帶入感,沒有觀眾互動的參與感,沒有時空自由組合的新鮮感,這些很科幻的觀影技術革命的話,《雲圖》畢竟算不上一個很好看的電影。

一些奇怪業務。。。
http://www.douban.com/note/6363111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