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邑人

2013-01-09 07:01:08

總統殺局:境外勢力的民主亂局


實際上,「The Ides of March 」這個片名直譯的意思是「三月十五日」,文言一點可以是「三月望日」。英文單詞「ides」,在古羅馬曆中3月、5月、7月、10月的第15日,其餘各月份的第13日。March是三月,片名也即自然是「三月十五日」。 Ides是古羅馬曆的說法,在這裡相當於是中國文言文。把月中的十五日單獨命名,其實中國也有,在文言中,「望」即是指的是農曆的十五日,而「朔」則指的是農曆初一。蘇軾在《前赤壁賦》中的開頭說「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就是說在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歲在壬戌,他與客人在七月十六那天去赤壁泛舟玩。既是過的意思,既望就是過瞭望日的第二天,是十六日。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月圓之夜,蘇軾「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好不快活一夜。

 

而「The Ides of March 」中的三月十五,在西方中也有典故,因為這一日是尤利烏斯·凱撒大帝的遇刺日,凱撒是西方歷史上的明君,他於公元前44年的三月十五遇刺,這一天也就成了有名的凶日。在莎士比亞的劇作《凱撒之死》中,一個預言者告訴凱瑟,要「當心三月十五日」。所以「The Ides of March的」作為片名是一個像徵,暗喻著某種爭執上的陰謀和詭計。

 

《三月十五日》被意譯成《總體殺局》的故事,直接針砭總統大選背後黑幕,更揭示出背叛、貪婪、虛偽等人性弱點。導演及主演喬治·克魯尼一向對政治非常感興趣,而且一向共和黨不滿,在2008年前後一度傳出要競選總統。而《總統殺局》也是在將故事背景放在了2004年的美國大選之上。說到喬治·克魯尼的政治偏好,他對於非洲的蘇丹問題就格外讓人關注,2012年3月16日美國當地時間8點45分,喬治-克魯尼因在華盛頓蘇丹駐美大使館前示威而遭逮捕。這件事讓他名聲大振,而在此前他不顧風險,攜一把AK27直衝南蘇丹,並投了南蘇丹獨立一票。他還與有人發起慈善項目,專注於解決蘇丹、剛果東部的危機和軍事衝突。而且,他還關注中國的政局格式,並對中國當下的統治者表示了他的不滿,在2008年,他還是將人權問題與北京奧運掛鉤的領軍人物,他曾對北京奧運會的一個主要贊助商施加壓力,並一度用惡毒的言辭污衊中國。

 

其實,他污衊的不僅僅是中國,在《總統殺局》里,他對於美國總統大選進行的解構,還有對於權力的嘲諷,力度也一點不小。故事,先是描寫了一個光彩奪人總統候選人的形象,然後通過競選班底中的媒體發言人的視角將整個選舉進行了剖析,在在外人看起來充滿希望的總統競選團隊背後的齷齪與傾軋一一揭露了出來,在其中,所有的光輝形象都一一被鉤沉,變得陰險不堪。

 

電影放在2011年播出,而劇本則早在2007年就已經開始了準備,因為2008年歐巴馬的當選,喬治·克魯尼為了不給歐巴馬添亂,為了不讓人猜測,於是將電影押後,然後移到了2011年,也沒有為2012年的大選添亂。因為《總統殺局》看過之後,對於西方的民主,實在是不再感興趣,也無法再充滿期待與敬仰。這些境外勢力,他們玩的,已經不是一場政治,而是權力的遊戲。

 

但是,我還是那句話,美國人自己再怎麼批判自己的政治制度,對自己國度的政治運作進行怎麼的解構與嘲諷,都是他們自己的事,顯示的也不是政治黑暗這一面。恰恰相反,他們能夠自由地批判自己國家的政治,就已經是一種莫大的進步了,而且政治生平,本來也不值得像CCTV那樣去刻畫,唯恐別人不知道我們不幸福。正是因為他們的政治清明,所以才會有故意挑刺的作品被製作出來,以製造政治清明的對立面,這樣才能產生戲劇的衝突感。就像香港的治安,在全球內來說,都是一流的,但是香港的「警匪片」卻一直很火爆,如果只看電影,還真的以為香港到處都是槍戰到處都是治安危險呢。真實的情況恰恰相反,這只能說是本地文化的自信,壓根就不怕你去製造衝突,那種在螢幕上的衝突,正好可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如何去防範。

 

如果說因為喬治·克魯尼批評了境外勢力民主的醜陋就成了左左的旗幟,那才是真的腦殘,敵人的敵人不一定是我們的朋友。克魯尼對於中國的苛刻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而且只能證明克魯尼是一位真正對政治關心的人,他會看不慣所有政治黑暗,不管是我們,還是美國。

 

但,《總體殺局》無論怎麼說都是一部相當不錯的片子,它其中的政治衝突性,還有戲劇化反轉的情節,都相當的不錯。而且,即便是作為一部批判西方民主的片子,也可以拿來作為對於民主運作的參照,以便在真實的民主過程中出現片中的情況。

 

想像中學時候學過的課文《競選州長》,作者是短篇小說的大師馬克·吐溫,記得在課堂上,老師帶著對西方民主制度好一番剖析,帶著我們批判西方政治的虛偽與骯髒。但再想一下,馬克·吐溫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就已經可以自由地批判自己國家的政治呢。而我們到了現在,還是不能,那麼,究竟是別人真落後,還是我們假進步呢?不說也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