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悲惨世界/孤星泪(港)/音乐剧悲惨世界电影版

7.5 / 345,861人    158分鐘

導演: 湯姆霍伯
編劇: 維克多雨果
演員: 休傑克曼 羅素克洛 安海瑟薇 亞曼達塞佛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ophie Z

2013-01-02 21:01:47

關於Les Miz的非專業人物吐槽(我愛這版的Marius)


後記寫在最前
寫完這篇影評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腦海中一直揮之不去的旋律也終於沉寂下來。沒想到國內的電影上映又迎來了一大波討論的逼近。這篇影評,其實也不算是影評,應該說是關於影片中的人物角色以及選角過程的八卦集錦,是看完電影后特別想和友鄰分享的一些周邊。我知道和專業級的豆友們相比,知識儲備依然相形見絀,但是還是很感激有那麼個機會可以拋磚引玉,聽到那麼多深刻或者有趣的見解,甚至和評論豆友最後成為友鄰。
雖然是吐槽,但是我想說我愛這部音樂劇我也愛這部電影(嚴格說這部電影就是音樂劇的實體場景版),我曾在中途哭得頭皮發麻,我也在電影結束後的三個禮拜內完全沉浸在OST中無法自拔。有一次深夜一個人從lab出來因為覺得作業太多生活悽苦於是不自覺地哼哼there is a castle on the cloud……我愛每一個演員的表現,哪怕快被媒體和影迷黑出淚的Russell Crowe我也越抱著同情的心態越看越覺得萌。曾經看到一篇報導說Tom Hooper導演最後用的全部都是現場的同期聲而非事後配音,那讓我覺得演員有這樣的表現力實屬驚人。而觀影時我在Ottawa某個小影院裡聽到的雷鳴掌聲已經說明了大部份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認可。
那天聽一個老同學說看Les Miz國內場的時候遇到了三分之一的人中途退場,也有人評論像是看了2小時的國外京劇。好在除此之外我聽到的幾乎都是褒獎,甚至還看到了用當初刷復聯的精神反覆刷Les Miz的真愛粉。我還是相信音樂的感染力可以在國內聚集一批Les Miz劇迷或者音樂劇觀眾群體。畢竟沒有市場基礎,Les Miz的音樂劇中國版進駐大舞台依然只是個計劃或者說是夢想。


Valjean -- Hugh Jackman
最早在大螢幕上看到休叔當然是因為他的金剛狼,後來看到在致命魔術中看到他的表現也驚嘆大長腿的出眾的演技。單從人物刻畫方面來說,休叔很好地演繹了一個從掙扎到新生,從背負責任到最後成為革命一部份的Valjean。而由於電影因為不受舞檯布景的侷限,人物的情緒在各處自然場景中得以放大,於是相比音樂劇僅靠聲音傳達情感,電影版的Valjean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人物內心世界。比如Valjean逃出監獄後在山間面對陽光時那種獲得新生卻又前途渺茫的感覺,後來走投無路紅著雙眼怒斥著這個可悲的不能接受他的世界,再後來面對Javert要重新逮捕他時的悲憤,到最後臨死前看著Cosette笑,然後對天上的Fantine說我完成了責任的那種交待了一生的解脫幸福感……表現空間一旦被擴展,那麼呈現出的人物完整性是任何一版音樂劇Valjean都無法表現的。
另外電影裡開創性地添加了一個新的唱段——在Valjean救出小Cosette後在馬車裡的那一曲suddenly(這個詞在雨果的法語原著中以brusquement反覆出現),這個音樂劇中沒有的唱段很好地刻畫了Valjean突然變成了一位父親的心情變化,填補了音樂劇里Valjean面對小Cosette的感情空白。而休叔在和小Cosette對話時滿眼的慈愛,也預示了他未來那些年對於這個女孩的責任。
當然,對於一部從頭唱到尾的電影來說,我們無法忽略演員的音樂表現力。當年東尼獎頒獎禮上休叔和Neil Patrick 哈里斯一起又唱又跳anything you can do的時候讓人驚嘆休叔的能歌善舞,oscar的主持秀也證明了他的舞台才能。不過僅僅停留在主持水準的唱功能並不能保證一定可以撐起所有男主角的唱段,畢竟Valjean這麼經典的角色已經有太多的音樂劇大師演繹過了,超越並非易事。休叔最後交出的答卷令人滿意但是卻並非完美,例如那首爭議頗多的bring him home。看過25週年版Les Miz的人應該都記得,那一版的encore曲中有各個時期音樂劇中的Valjean大合唱,大合唱的第一個選段就是技巧要求極高的bring him home。當時每一個Valjean都表現出了千迴百轉的音色,而那種開始祈禱然後悲憫最後赴死般的情緒,卻在電影裡被休叔全部處理成了從頭到尾都是缺少層次感,甚至讓人感覺是一直都吊著嗓子的平鋪直敘。說起25週年的bring him home合唱版,那就說一下那曲的第一嗓——寇爺Colm Wilkinson。電影裡一個很大的驚喜是發現Bishop的飾演者是Colm Wilkinson,他曾是1985年倫敦首演版和1987年百老匯首演版的Valjean,十週年裡的主唱,2002年的上海站也是他扮演的男主。至今我還記得寇爺那經典的略帶沙啞的God on high, hear my prayer,娓娓道來,如泣如訴。如果看過歌劇魅影,那麼你會發現25週年一群phantom合唱時,最慈祥的老phantom還是他。寇爺那種平和的救贖的笑容配合著教堂內溫和的光,總有種讓人覺得安心的感覺,請他擔任Bishop的角色真的是再合適不過。既然老版Valjean和休叔演了對手戲,不知道這位老前輩會給休叔的演唱怎麼樣的評價。

Javert -- Russell Crowe
如果說這次電影版的選角最會引起音樂劇粉吐槽的人物,那麼Russel可能就要渾身都是槍眼了。Russel適合很多的悲情英雄角色,例如曾經的Nash,例如曾經的角鬥士。但是與這些絕對的正面角色不同,Javert這個悲情人物特殊在他的前半段始終是國家機器的形象出現,若要好好演繹那個警察的冷硬與堅持,Russel顯然不能用之前的英雄經驗來詮釋這個角色,但是他的表演慣性似乎讓他滿臉寫著潛台詞「其實我是好人」。前期人物性格如果沒有到位,那麼後期堅韌不拔的追捕的動機就變得牽強。唱功上,曾經玩過樂隊的Russel音域似乎很窄,於是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的他唱歌有念歌詞的感覺。走出影院地時候我不住地感慨這個Javert是說唱歌手麼,也有豆友評價說他唱得充滿了搖滾腔。Stars和最後的suicide這兩段本是Javert內心獨白高潮戲的唱段,因為電影中獨特的佈景設置,觀影重點很容易變成:咦,他怎麼那麼喜歡走邊邊?他真的不會掉下去嗎?餵走裡麵點好嗎,哦不用擔心他掉下去了,這次他真的跳下去了……印象中最貼近我的想像的Javert是10週年裡Philip Quast。不同於25週年裡Norm Lewis表現的從頭到尾的憤怒,Quast的聲音更加堅硬眼神也更像一隻鷹,尤其是他唱出了原著中Javert的那種自成與固執。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觀看下面這個金剛狼和角鬥士在pub里斗唱的the confrontation,Russel的馬步以及搖滾腔調在他自high的時候顯得非常有趣:http://www.youtube.com/watch?v=0fB6LIsntpg


Marius -- Eddie Redmayne
相信大多音樂劇粉心中的Marius的聲音只有Michael Ball一個。25週年最後老版演員登場合唱one day more,Michael Ball的浪漫而又華麗的聲音出來的時候獲得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頓時甩了同場的那個90後尼克 Jonas扮演的Marius幾十條街(YouTube上神評論:The audience is cheering loudest for Michael Ball because this was the only time the whole night they got to hear the part of Marius sung properly)。尼克 Jonas是pop歌手出身,雖然有過broadway經驗,但是他的嗓音和肺活量的侷限總讓他的唱腔充滿了隨時會斷氣的吃力感,隨之而來的就是觀眾聽他演唱時更加費力的感覺。幸運的是,電影版里小雀斑Eddie Redmayne沒有再讓人失望。
在觀看電影Les Miz之前,我對Eddie的全部的印象就是他在My week with Marilyn裡的呆萌的笑容(請不要說他是托雷斯好嗎),所以我並不確定他是否合適去演一個熱血青年。而這次的Eddie給我的最初感覺是聲線迷人但是表情茫然,不過隨後戀愛中的深情被這個在伊頓接受過專業音樂訓練的畢業生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最精彩的表演是在戰爭結束後那首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在一個採訪中Eddie說當時看到劇組正在招人拍攝Les Miz的消息後,就用iPhone錄下了自己唱的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然後發給了他的經紀人炫耀了一下自己挺能唱。結果他的經紀人在沒有告知他的情況下又把這段發送給了Les Miz的製片人,就這樣他獲得了Marius 的角色。Eddie本身的聲線就很容易讓人一見傾心,引用一篇豆瓣劇評裡的話,Eddie有介於男孩和男人之間讓人心碎成渣的音質。那句there’s a grief that can』t be spoken響起開始鏡頭給了他的側臉很長時間的特寫,從空虛到悲愴。最後唱著oh my friends, my friends, don』t ask me,眼淚下滾的那一刻姑娘們心都顫了。在ABC小合唱的時候,Eddie足夠有辨析度的嗓音也撐起了整個演唱,唯一的遺憾是Marius光芒太強而壓住了他的死黨,那個本該是阿波羅般發光的男子,革命青年領袖Enjolras。


Enjolras -- Aaron Tveit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最後天亮了,Enjolras他們發現全城只剩他們在戰鬥,他們守護的人民最後拋棄了他們,然後這個時候小男孩兒唱起了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然後是慢慢響亮的合唱。最後一部哈利波特之後我就很少遇到從頭到尾都鼻子酸的電影了,但是我沒有想到眼淚最集中爆發的一刻會是這首歌。最慘烈的那場搏殺結束後,是很經典的那幕Enjolras身批紅布倒掛在木頭橫欄上的情景,感謝電影保留了這個。話說看過Gossip Girl的同學可能會發現這個Enjolras的扮演者Aaron Tveit客串過Nate的表兄。其實這傢伙是真正的broadway演員,在當紅音樂劇catch me if you can里擔任主唱(75和77樓同學推薦他的「Next to normal」)。不過Aaron Tveit的嗓音太顯柔軟,激情和力度似乎並不足以勝任Enjolras這樣的英雄角色,在red and black里他尤其表現得缺乏底氣,最後都被Eddie的聲音蓋住了。另外由於電影的編排關係,這裡的Enjolras存在感很低,也許大家會發現小男孩Gavroche比他更像革命首領。
25週年裡的Ramin Karimloo是個人最喜歡的一版Enjolras,他當年在最後的one day more大合唱中,站出來在一群前輩中唱出那句One more day before the storm時,表現力不亞於其他的老版唱將。2011年開始Ramin在Queens Theatre里演唱Valjean,聲音非常美但就是略顯年輕。當然Ramin在25週年版的歌劇魅影裡的表現就已經足夠驚艷了,而且個人認為他是那麼多版的phantom里最英俊的一個。鑒於他的外形和聲音都很適合舞台之外的地方,電影沒有邀請他來飾演Enjolras有點可惜。


Eponine -- Samantha Barks
幾天前我在豆瓣推薦電台里那首on my own的時候就預感自己會在這首歌的時候把持不住淚崩。Eponine在一片漆黑中抱著胳膊緩緩地唱著I love him, l love him, I love him, but all is on my own時,有一種笑著哭的甜美和絕望。25週年的時候,非科班出身的Samantha Barks把那種經典的女二號情緒演繹得那麼到位,以致於讓人覺得她的表演絲毫不遜色於10週年時的Lea Salonga。大概是因為對她的期待太高,於是在觀影時有點小失望,電影裡Samantha的表演相比舞台表演略顯僵硬,特別是彌留時期的那首a little fall of rain沒有唱開,她的犧牲被淡化了,而這本是一個可以挖掘更多表現力的角色。
而關於Eponine角色的競爭者據說還有Scarlett Johansson,泰勒 Swift 和 Lea Michele。關於前兩者,扶額感慨製作組是怎麼想的居然會考慮巨波妹子SJ和女巨人TS去演骨瘦如柴的Eponine,那簡直和選Bieber去演Marius一個檔次啊。至於GLEE的女主角Lea Michele,在她在還是枚小蘿莉的時候就已經表演過Cosette,必須承認那首castle on the cloud非常動聽,不過長大後的Lea總給人一種唱歌情緒過度飽滿的感覺,她的on my own中很難聽到淒楚只有悲怨。或許還是春醒中那樣的角色更適合她。感激電影最後選了Samantha,大牌明星和螢幕熟臉並不能保證一個角色的感染力。


Cosette -- Amanda Seyfried
由於一直都不喜歡公主型姑娘,所以我始終不能對成年後的Cosette有好感。劇中的她在經歷了童年的不幸之後變成了故事裡唯一幸福的人。她可以擁有母親付出生命的囑託,可以擁有Valjean十多年的父愛,可以擁有Marius的「I didn』t live until today」一見鍾情。而她是唯一什麼都不需要付出的姑娘,不用擔心生計,不用為情敵送信,不用在槍林彈雨中陪著心上人。很長一段時間,我一聽到Valjean唱起bring him home的時候,就覺得是Cosette拖累了他。不過在電影的最後,看到Valjean死前在教堂里看著Cosette露出笑容時,我突然明白了這個姑娘存在的意義。她是整個悲慘世界裡唯一的亮色,她需要毫髮無傷,純潔無暇,她需要一個童話故事般的結尾,這樣她才可以帶給Valjean或者說整個故事一點希冀和慰藉。所以她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去幸福去愛就夠了(評論7樓的姑娘說得特別好大家可以直接skip去看她寫的那段)。
關於Cosette的角色,Amanda夠美夠花瓶,她在街頭回頭一笑的時候我是女人都蕩漾了。因為之前在broadway過一段時間,而且有過Mamma Mia的經驗,她的唱功也能撐起這個角色。據說Amanda其實想演Eponine,果然花瓶人物連她自己都愛不起來。不過有傳言當初Emma Watson曾加入了Cosette的候選競爭。雖然Emma和Eddie都曾是Burberry的模特, 並且都合作過夢露那部電影,以及Emma長得也足夠花瓶,但是從她的聲音來看,不知道如果她演Cosette會不會有人憤憤地跳出來喊Ten points from Gryffindor~


Fantine -- Anne Hathaway
最初知道Anne能歌善舞是在奧斯卡上看到了她和休叔的表演,而真正聽到她的歌聲,是在一個多月前在影院裡看到Les Miz的預告片的時候。當寂靜的大廳裡響起那首I dreamed a dream 時,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這首被蘇珊大媽用來秀肺活量的歌可以有這樣的淒楚演繹。電影裡的Fantine邊唱邊流淚,昏暗的光把她臉上的傷痕映襯得格外觸目驚心,支離破碎的聲音赤裸裸地傳遞著她的絕望和痛苦。Anne的發聲並不專業但是勝在感情充沛,最後那句but there are dreams that cannot be出來的時候,可以感覺到全世界的悲苦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曲終的那幾秒鐘的寂靜里,我聽到了影院裡滿場的啜泣聲。
題外話表達一下對Anne的祝願,這兩年Anne勞模般地奔波在幾乎每一部電影裡,趕場似的看著她扮演單戀女,扮演公主,扮演蝙蝠俠的女朋友,還有被剃髮拔牙的單身媽媽,真的是太辛苦,希望這次可以提名最佳女配拿到小金人。這裡附上25週年版Fantine的扮演者Lea Salonga寫的影評,她給了Anne好高的評價:http://entertainment.inquirer.net/74609/miss-saigon-dont-miss-les-miz, 以及Anne曾經有過的演唱集錦http://www.youtube.com/watch?v=ohAKEdHJO4E(你們知道她還會唱rap嗎?)


Thenardier夫婦 -- Sacha Baron Cohen & Helena Bonham Carter
不管是哪一版的Thenardier夫婦,這倆大神出場的時候都會是全劇最輕鬆的時刻。Master of the house出現的時候的我本想和全場一起打拍子的,結果沒有人動彈我只能作罷然後自己默默用腳踩拍子。那個悲催的Santa太適合聖誕了……電影裡的戲劇效果做的好出彩,這裡的Thenardier先生(Sacha Baron Cohen,大獨裁者的男主,Hugo裡的警察,所以知道為什麼眼熟了對吧)雖然年輕了好多但是那種無賴的市井氣息依舊,每次喊錯Cosette名字都會引起爆笑。Helena,沒有看電影前光聽OST以及看她在Sweeney Todd裡的表現,會覺得她的聲音太軟沒有黑店老闆娘的范兒,不過電影裡她畫著濃妝頂著爆炸頭出場時,只一個眼神就補上了聲音裡缺失的氣勢。不過大概是Helena瘋女人演得太多了,有種感覺無論她演誰她都是在演Helena自己。默默懷疑她是不是已經不太會接正常人的角色了。
說到這裡,才發現這次卡司的真心豐富,因為很難在其他場合遇到金剛狼,貓女,角鬥士和貝姨在一起唱歌給你聽。


tips:
1. 鑒於回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這裡小補充說明一下,舞台上的Les Miz是音樂劇(musical)是區別於歌劇(opera)的,兩者特點可以wiki也可以參考98樓同學的舉例,以及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860160/discussion/51176148/ 這個討論中響箭同學的回覆。
2. 由於紀念場的卡司都不盡相同,文中所說的25週年和10週年版均指的是被錄成DVD的那兩場。
3. 如果觀影后遺症嚴重的話,看完LM後的兩天內,你會不斷地哼哼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看完LM的兩週到三週內,你會反覆聽OST或者各種紀念場,然後開始能哼唱各個選段;這種大腦被洗腦的癥狀在一個月後基本可以完全解除。
4. 看到這篇關於選角八卦集錦的碩/博士生們,如果你們想跟唱grad school版的Les Miserables,歡迎戳這裡:http://www.douban.com/note/259082525/



觀影感受
本來打算首映的時候就去看的,結果首映的時候我們還在Quebec的高速上奔跑,所以拖了一下,這一拖就從2012的聖誕拖到了2013的新年。新年第一天電影院裡依然幾乎滿席,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在看過當年同樣把音樂劇搬上大螢幕卻失敗的Phantom in the opera之後,我並不抱著很高的期望值去影院看Les Miz,但是電影效果卻大大地超出了預期。如果大家不是特別糾結於電影與音樂劇的比較,那麼drink with me,one day more和epilogue這些需要合唱的小高潮都被導演處理得很漂亮。

之前看了很多很多遍的25週年和10週年的DVD,以致於很多唱段可以跟著唱了,包括Thenardier夫婦那段經典的快板。後來在場外遇到一個戴眼鏡的中年人路過我身邊的時候在哼唱bring him home,聽到人家第一句God on high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學得太業餘了連fan都稱不上,於是觀影過程中也很識時務地沒有張口。電影的淚點太多,我做了充分的心裡準備依然中途哭得頭皮發麻。慶幸的是自己沒有收拾就出門是對的,在洗手間看到一群姑娘頂著哭花了的眼線在補妝。

今天影院裡有很多頭髮花白的老人,互相扶持著來或者和子女一起來。所有觀眾都很安靜,會在演出結束的時候很有秩序地從前到後慢慢退場,沒有喧譁,但是在電影落幕的那一刻會鼓掌。渥太華是個英法雙語區,在開場前我聽到了不同語種的低聲聊天。故事結束掌聲響起時候,我突然很羨慕把這兩種語言作為母語的人,法國人講述了這個故事而英國人把這個故事搬上了舞台,他們任何一方都可以名正言順地為悲慘世界這部作品自豪。而我只保留最微薄的希望,希望國內引進這部電影的時候可以完整地保留那首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就像當初看10週年版最後的17國大合唱時,希望出現中國聲音一樣。



---------
後記,2013年冬天的時候終於在多倫多的Princess of Wales Theatre看到了LM的Mirvish Production: Ramin Karimloo唱Valjean,Earl Carpenter唱Javert,Melissa O'Neil唱Eponine,Samantha Hill唱Cosette,卡司和後來的2014Broadway production很相似。毫無意外地,再次淚流滿面,走出劇院在寒風中也哭成愚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