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托托小英雄--Toto le Heros

小英雄托托/TototheHero/托托小英雄

7.5 / 6,055人    91分鐘

導演: 賈柯凡多梅爾
編劇: 賈柯凡多梅爾 Didier De Neck
演員: 米歇布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破傷風

2012-12-29 06:20:18

情緒、敘事和其他


      選修課期末作業, 原題目為分鏡畫面設計情緒表達與影片敘事o(╯□╰)o,然後還爛尾了。ps:我不是專業的。

2013.4.18 將去年寫的這篇影評又看了一遍,冗長而且結構混亂,加了小標題理下寫作思路,大家看起來也輕鬆一點兒=.=

     《小英雄托托》(此後都用《托托》)的導演雅克·馮·多梅爾(Jaco van Dormael),在拍91年《托托》之前,拍了十年短片,這大概解釋了《托托》里風格多變的多線敘事的原因。
     《托托》是一部實驗性很高的電影,對觀眾要求也很高。只有那些經驗老道的觀眾才會在第一遍看此片時不至於雲裡霧裡。片子內容還算簡單,但剪輯敘事手法卻相當不簡單。導演運用第一人稱的敘述者、三條敘事線和碎片式剪輯,將一個故事多角度地呈現給觀眾,同時儘可能營造出最符合第一人稱敘事者——主人公托瑪自身的情緒表達。

一、敘事者

    《托托》的主要敘述者是托瑪,而且是已經死去的托瑪。在托瑪的童年回憶中,敘述者依然是托瑪,卻變成了童年的小托瑪。托瑪的自述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貫穿托瑪的回憶部份,是故事的主要敘述人。在片子的剛開始,伴隨第一個鏡頭,托瑪便開始了他的自述。從片頭的兇案現場看出,此時托瑪已代替阿爾弗雷德而死。原本一個死人的自訴,傳統順序一般就是從童年到青年到老年再到死亡。但導演為了追求敘事上的突破,也為了更強烈地表達出托塔內心的掙扎和絕望情緒,先倒敘了老年托瑪的情況,再依託老年托瑪的主線,拾起嬰兒、童年至青年的記憶碎片,最後又回到老年托瑪的敘事線,從而構建故事。
      在老年托瑪的階段,大量的特寫鏡頭表達老年托瑪對自己自身現狀的極其不滿和對偷竊自己一生的阿爾弗雷德的憤怒,也強調了他的回憶者的身份,便於切換鏡頭轉到回憶部份。在老年托瑪復仇記的這條敘事線中,老年托瑪原本是待在一個類似養老院的地方,從他幻想用藥將監護毒死的橋段看得出他對老年孤老生活的極不滿意,並且他一直在蓄謀著逃離養老院殺了阿爾弗雷德。在這一階段,導演運用了許多閃回的記憶鏡頭或是幻想鏡頭。這些鏡頭不影響敘事,對情節展開也意義不大。它們的出現主要是為了渲染情緒。在托瑪自述過程中,說到憤怒之處,便幻想自己去阿爾弗雷德的別墅殺他的過程,此時鏡頭果真出現一隻拿槍的手。這些幻想的鏡頭與老托瑪的面交替出現,加深了觀眾的印象,使托瑪的憤怒得以通過鏡頭切換淋漓的表達出來。
      片頭的自述來自死人托瑪,觀眾在第一遍觀看時是無法理解的,又因為敘事主線是老年托瑪復仇部份,觀眾在開始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認為片子是老年托瑪在敘述故事,而片頭的兇案現場也就變成了懸疑,並一直給觀眾帶來錯誤的暗示:老年托瑪殺掉了阿爾弗雷德。片尾托瑪死後,自述聲猶在,而且與片頭相對應。觀眾這才明白,原來托瑪這一生,只是自己和自己慪氣罷了。已經錯過了自己追求幸福日子的時光,又如何能再去彌補呢?托瑪臨終最恨的那個人,其實就是他自己。
      因為死人托瑪游離在老年托瑪主線和回憶敘事片段之外,所以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會經常出現的第三人稱敘述者的鏡頭。只要稍稍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在老托瑪復仇的主線里,在托瑪的自述回憶裡,都會出現一些閃回的不影響敘事主線的鏡頭。如片中經常出現的穿著西裝的死者,這並不屬於老年托瑪的回憶部份,我們事後知道這其實就是托瑪本人。但在第一遍觀影時,我們會把這人誤認為是托瑪憎恨的阿爾弗雷德。這樣的鏡頭提醒我們:這部電影說的是托瑪自我尋找的過程,而並不只是單純的復仇記。托瑪的一生都在糾結於別人偷走了自己的那個人生,卻忘記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最終他找回的,是他的父親和姐姐的回憶,這兩樣,是真正屬於他的部份。這樣的鏡頭,不屬於敘事主線,這個觀察的視角應該屬於死人托瑪,這也是是導演的視角,導演借死人托瑪飛上天的靈魂的視界對人生的一種沉思,也是導演希望用鏡頭語言告訴觀眾他想表達的影片的真正含義。

二、敘事線

     《托托》的三條敘事線,主線是老托瑪的復仇之路,第二條是老年托瑪的回憶部份,第三條是隱性的,即托瑪幻想中的英雄托托的特務之旅。老年托瑪回憶童年、青年的記憶部份是穿插在主線老托瑪的復仇之路中的,相對於相當完整的老年托瑪的復仇敘事主線,童年、青年的記憶部份卻顯得十分破碎。就好比是真的托托在追憶往事,思憶出來的也只是畫面組成的片段而已。依託於老年托瑪的復仇主線,托瑪的童年和青年回憶得以進行。處理碎片化的記憶鏡頭,分鏡和剪輯決定電影優劣的成敗。

(1)童年碎片一
     在《托托》中,童年托瑪的部份是由小托瑪進行敘述的。此段時空的色調都十分鮮艷,音樂節奏也相當歡快,就像是一部正常的兒童片一樣。童年托托的生活是幸福的,這裡的幸福來自於一個完整美滿的家庭。在拍攝手法上,也完全按照兒童片的拍攝手法。使用一些小角度的仰拍,希望透過小托瑪的視角,為我們呈現出一個幸福家庭的狀態。
     當然,童年的托瑪有一個小小的陰影,來自嬰幼兒時期的一次火災。他固執的認為他和鄰居小孩阿爾弗雷德在那次火災中被抱錯。托瑪透過窗戶羨慕的看著阿爾弗雷德在生日的時候收到一輛真的紅色小車,他堅信那原本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如果沒有抱錯的話。導演為了加強阿爾弗雷德一家富裕狀況與托瑪一家的對比,在托瑪生日的時候,設計了一個橋段,托瑪也收到一個一模一樣的小紅車,只不過是玩具車。但是這時候鏡頭還是呈現出歡快的感覺,托瑪舉著玩具車開心地笑,此時托瑪雖然對阿爾弗雷德有些羨慕卻沒有太過妒忌。因為托瑪的家庭生活還是幸福的。
 托瑪童年的轉折來自於他父親的逝世。又因他父親的逝世牽扯到托瑪所認為的「生父」,托瑪對阿爾弗雷德開始怨恨。
 此時,一條隱藏敘事線開始展開,即小托瑪幻想中的英雄托托的形象開始形成。在小托瑪的幻想中,英雄托托幫助爸爸媽媽,抓了阿爾弗雷德的父親。在每次英雄托托的敘事線後導演總是將鏡頭重現回到老年托瑪的主線,英雄托托是托瑪憤怒的化身,老年托瑪處於托瑪一生憤怒累積的最高點。導演這樣安排敘事,很自然的做了過渡,又讓英雄托托的敘事線輔助了老年托瑪復仇的敘事線,將老年托瑪的情緒推向極致。

(2)青年碎片一
    第二段回憶跳到了托瑪的青年時代。此時,托瑪母親剛剛過世,托瑪家庭只剩托瑪和托瑪的弟弟,托瑪的姐姐早已逝世。在一個足球比賽中,托瑪看到一個女人的影子很像他逝去的姐姐。青年時代的鏡頭比起童年鏡頭,畫面風格就明顯偏於冷色調處理,並且剪輯的切換和跳躍也明顯減少。

(3)戀情
   通過青年托瑪觀看小時候的家庭膠帶的鏡頭,導演自然而然的將影片剪輯到托瑪的童年時代。如果說第一段童年的重點在於父親。那麼接下去幾段的童年回憶的重點來自托瑪的姐姐。
 托瑪的姐姐在托瑪一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她大概是托瑪的初戀。並在托瑪一生的戀愛史上留下印跡。她是托瑪的精神寄託,是他對阿爾弗雷德開始真正憎惡的原因。
 托瑪姐姐是個勇敢的女孩子,與托瑪的軟弱不同,姐姐敢愛敢恨,對事物有自己一番清新脫俗的理解。小時候的托瑪無疑迷戀著這樣一個靈氣的姐姐。
 這段的敘事交叉回憶了托瑪的童年時代和青年時代。托瑪一生愛上過兩個女的,一個是他姐姐,一個是伊芙琳。伊芙琳與艾麗絲有著驚人的相似,這也是托瑪愛上伊芙琳的原因。
 然而令人憤怒的是,在童年時代,托瑪的姐姐卻與他討厭的阿爾弗雷德交了好朋友,並將自己作的白花送給了阿爾弗雷德。在青年時代,自己交往好久的女友伊芙琳是阿爾弗雷德的正牌妻子。托瑪感覺阿爾弗雷德竊取了他的愛情,就像竊取他的人生一樣。
 然而兩段戀情中的女主角呢?托瑪的姐姐因為托瑪生氣打算放火結果自己葬身火海。伊芙琳深深愛上托瑪後打算拋棄家庭與托瑪私奔,但托瑪卻由於不敢正視自己的人生軟弱而選擇離開。托瑪的一生,都不願正面面對自己的命運。他對姐姐逝世充滿悔恨,卻將這種悲痛轉化為對阿爾弗雷德的恨。他明明有機會擁有自己的幸福能與伊芙琳,卻不敢爭取。他自我欺騙自己一切都是那場火災惹的禍,是阿爾弗雷德竊取了他的人生。但實際上,是他不敢面對生活,面對自己的心。他真正恨的人,也只是他自己。托瑪就是一個膽小鬼!
 也就正因為現實的托瑪是個膽小鬼,托瑪才幻想出英雄托托的形象,這個形象幫助自己射殺了阿爾弗雷德。在最終,隨著替代阿爾弗雷德的托瑪的逝世,英雄托托也死亡了。
    
    在老年托瑪復仇之路這條主線里,最後老年托瑪逃出養老院,來到阿爾弗雷德的住處,自己多年的夢想快要成真時,他卻放棄了。阿爾弗雷德的人生並不如他想得那樣幸福,重逢伊芙琳更讓他對當年的逃避愧疚。在老年階段,影像色調進一步深重起來,畫面中出現大片的陰影,剪輯節奏緩慢,預示著托瑪最終的結局。
 影片的最後,托瑪代替阿爾弗雷德死去,第一人稱敘述者死人托瑪在空氣中猖狂地笑著,鏡頭畫面開始游離。飛過草坪、機場,模仿撒在空氣中的托瑪的骨灰的視角。這種意識流的拍攝手法也是導演對托託人生戲劇性的一個總結。


 參考文獻:影片《英雄托托》的敘事分析 樓昕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