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ndyhole

2012-12-25 11:23:53

沒野心


有一個誤區:大家都說《雲圖》被稱為「最難被改編成電影的小說」。這種說法會誤導很多觀眾,讓大家以為這本小說晦澀、深奧,拍出的電影難以親近和姿態高高。其實《雲圖》的文本語言本身就非常視覺化,敘事流暢、情節豐富,結構的巧妙也不影響轉化成電影語言後的效果。這個」難改編「其實是指文本的敘事範圍和資訊量。資訊量的巨大和立意豐富才是《雲圖》改編成電影之路上的最大考驗。

六個獨立故事、從1850年到後末日未來,六個主人公的完整故事互相隱喻,人性的共同和時代的相似特徵一次次被應驗和延伸出更加深刻的立意。這樣的謀篇佈局足以用史詩一詞來概括。提克威在處理敘事手法時拿起了他最得心應手的工具:剪輯。快速的交叉剪輯起到了很好的組織敘事功能的作用,不同空間時間的人物和劇情被精確串聯,於視覺上,提克威沒讓人們陷入宏大敘事量中的疲乏之中。

這樣做的代價是捨棄相當大部份的情節。原著中每段故事精巧、細緻、亮點很多。比如星美那段,這個部份在立意上異常深刻,呈現了一個反烏托邦的現實諷刺寓言,可謂精彩絕倫。但到了電影了,為了統一節奏和調子,這一段成了好萊塢式的獵奇、視覺奇觀之旅,最後的覺悟反思也只是淪為隔靴搔癢。類似這樣的處理在影片中遍地都是,總的看來,原著中偏向殘酷、絕望的語調被稀釋和和諧成了主流價值觀所能承受的那一套。提克威很顯然無意在思辨性上大做文章,六個故事著力呈現的無非也就是奇景、人性和電影本身的魅力。

對這部電影感興趣的孩子們建議你們先去看原著,不用害怕劇透,那麼龐雜的劇情只會讓你好奇導演會怎麼拍成電影。我看此類電影的一大樂趣就是看呈現的畫面和我看小說時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有什麼不一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