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怒漢--12 Angry Men

十二怒汉/怒汉/十二怒汉

9 / 866,236人    96分鐘

導演: 薛尼‧盧梅
編劇: 雷金納德羅斯
演員: Martin Balsam 約翰弗德勒 Lee J. Cobb E.G. Marshall 傑克克盧格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鯊魚笨笨

2012-12-13 00:00:22

第13個怒漢


呂美特的傑作《十二怒漢》改編自舞台劇,充分遵循了戲劇的三一律——時間、地點、人物的統一。而這個故事卻利用極簡單的元素表現出多重主題,最終理性戰勝偏見,人性戰勝冷漠,感情戰勝仇恨。

影片的序幕一拉開,12個陪審員中只有一人認為被告無罪。正所謂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經過簡單的陳述後,他要求進行一次不記名投票,才找到一位和他並肩作戰的盟友。這不得不讓我想到哥白尼和布魯諾,兩個為真理獻身的少數派。也讓我想到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到影片的結尾,兩人問了對方姓名,然後分道揚鑣。他們做了短暫的知己後,走入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一直到最後,被告是否有罪也沒有確切的答案。爭辯了那麼久,得到的答案也只是被告傾向於無罪,他沒有理由坐上電椅。陪審員一天的收入只有三元,他們可以為了和自己毫無相關的陌生人爭得面紅耳赤,也可以為了早點回去看球賽而敷衍了事。但是,繼續留在會議室討論和回去看球賽又有什麼區別呢?「沒有區別」。

再說說干擾性極大的證人吧。那個跛腳的老人,一輩子默默無紋,行屍走肉,從來沒有人過問他的意見。然而在法庭上,他的人生終於有了一次輝煌的可能,他將要提供判定被告死罪的關鍵證據。他也許並不是有意撒謊,他在內心裡早已把自己設定為重要的證人——法庭中耀眼的角色,因此他十分入戲地扮演了這個角色。多麼殘忍的諷刺。

即將結束的時候,11比1。回到了開頭的狀況,只不過反了過來。「無罪」對抗「有罪」是11比1。確實是對「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句話的挑戰。然而誤以為自己才掌握了真理的父親(不知姓名,稱他為「父親」,大概最合適了),最後終於像個孩子一樣哭了起來,說:「他無罪,他無罪。」被告無罪,他的兒子也無罪。早早埋下的伏筆,在此處達到高潮。這個父親從來沒有享受過當一個父親或者兒子,當他是兒子時,常常被父親打,現在他做了父親,才發現孩子總是傷透了父母的心。而在這個殺人案件當中,他把自己當作了死者,把離家2年的兒子當作了被告。他的兒子有罪,他的兒子不孝——父親這樣想著。這便是為什麼他成了「有罪黨」中的輿論領袖。但是他終於還是被說服了,不是被推斷,而是被情感,情感指引他看清自己的心。在他心中,無論兒子叛逆也好,離家也好,父子之間永遠被一種不可抗力所牽引。所以在撕碎兒子的照片後,他才失聲大哭。他終於明白了。

每個觀影人都是第13個怒漢,和陪審團一起思考和推理,一起憤怒和感動。好似從一個萬花筒的小小窗口,看到整個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