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王的盛宴--The Last Supper

王的盛宴/鸿门宴/TheLastSupper

5.8 / 876人    120分鐘

導演: 陸川
演員: 劉燁 吳彥祖 張震 秦嵐 沙溢 聶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摩西不夜奔

2012-11-30 10:27:11

中國政治文化黑暗之源


現在的一切,與歷史有關;如何看待中國的現在,也與如何看待歷史有關。陸川的《王的盛宴》的野心就在於,要以自己的方式去釐清中國數千年政治文化血脈之根源。

從《南京南京》到《王的盛宴》兩個歷史題材的電影,都讓陸川耗費頗多心力,而直面歷史並且有所思考,讓陸川這兩部片子都頗顯鋒芒,因為中國太多古裝歷史電影沉浸於奇技淫巧的賣弄,和玩弄權謀的樂此不疲,一群古人打來打去背後,看不到一個導演的歷史觀,更看不到創作者對歷史環境下人性的發掘。

陸川徹底拋棄了古裝片動作上的漂亮設計,而是追求質樸有力,如同片中項羽、劉邦等人重劍擊盾的渾厚金聲;而在權謀這個中國幾千年來把玩得爐火純青的主題上,陸川的興趣沒有停留在二月河水平的權謀描寫,而是直指中國式政治權力鬥爭的源頭,於是,就有了這場王的盛宴,所以這場《王的盛宴》,不是鴻門宴,而是劉邦這個後來不可一世的王者攝取天下大權而終極一生的宴席。

所以,劉燁版的劉邦忽然成了李爾王,而其從造型到表演方式,無不在偷師同樣改編自《李爾王》的黑澤明《亂》中的仲代達矢,但這個劉邦更善於自我表達,耄耋之年的王者講述自己如何竊取了滅秦勝利果實,又如何埋葬真相於永久的歷史黑暗中。對中國曆史規律稍感興趣,並對近現代真實的中國曆史稍有了解的人,自然一點即透,很容易對號入座。楚漢兩派勢力聯手滅秦,滅秦之後開始內戰,劉邦一方以毫無底線的方式竊取了勝利果實並開始攬大權於一身,然後為所欲為。

劉邦的晚年陳詞,將自己得天下的成功之道歸功於敢於突破一切原則,比如入關稱王之後入秦王宮、為鞏固權力殺害知道當初真相的人。起於微末而得天下,劉邦開創一個中國式攫取權力的方式;而項羽,則註定是一個劉邦之流中國式成功者的犧牲品,他可以與劉邦共同征戰,但他不可與劉邦為敵,因為再勇武冠絕天下,也無法對抗一個以勝利為唯一目的的人。

陸川做的種種設定,在《史記》、《漢書》等史書記載中確實有依據,比如項羽出身貴族,而劉邦出身草莽,項羽勇武過人卻有婦人之仁,這裡歸結為其貴族氣質和原則;劉邦善於用人敢於突破常理,這裡則歸結為為了權力而不惜一切無底線。對於呂后這個一度忍受巨大做女人痛苦的角色,影片對其的設定和塑造豐富程度甚至超過了男主角劉邦。

同時《王的盛宴》遵循了古裝歷史片的規律,主線可以演繹,而細節之處盡力營造真即時代質感,因此影片中的秦王宮和殿內設計,人物造型到兵甲設計,雖有不符合歷史記載之處,但已經足夠完成影片追求細節真實的目的,達到了這一點,在頗為舞台化的表演中,歷史的真實質感和主題的鋒利強勁融為一體,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頗為震撼。

何況,陸川也從日本歷史題材影片中確實學到了東西,比如真實生活化的表現方式,在劉邦呂雉家庭冷暴力一節中就表現十分到位,劉邦之狡黠、好色、對名利的慾望和野心都體現得頗為有趣,而將《史記-高祖本紀》中劉邦傳奇的出生經歷調侃成「都是我媳婦編的」,也是影片細節中的亮點。

圍繞劉邦一生角逐天下權力的感悟,項羽和韓信都成了配角,尤其是項羽弱化成了一個貴族的符號,用來襯托表達劉邦之王者的成功之道,而韓信則承擔另一個主題:勝利者如何書寫歷史,以蕭何為主線的後半段,把「很多真相永遠會隱藏在黑暗」闡述到了極致。

頗為遺憾的是,如此野心恢宏之作,陸川似乎心有餘而力不足,或者如此強大的歷史觀需要一個足夠強悍的創作者和足夠的製片工業體系支持,主客觀條件顯然還不具備,而編劇和導演在戲劇功力上的短板更直接造成了故事和戲劇衝突上的比較嚴重的缺陷。所以《王的盛宴》還是過於急功近利於觀點的表達,前一半時間劉燁大篇幅的獨白將本應有的精彩衝突消於無形,而對人物先入為主的定性也造成角色塑造過於主觀和簡化,尤其是對項羽歸於貴族所以滅亡的論定,以及在統一還是分封的治國選擇上草率的表達,呂聿來飾演的子嬰本來設定很巧,但在先入為主的觀點強加之下,這個角色對於戲劇衝突和主題表達更強有力的作用被早早結束了。

所以,黑澤明改編自《李爾王》的《亂》,歷史時空完全虛構,卻拍出了強大的歷史感和人性,而《王的盛宴》則為了急切地表達歷史觀,拋棄或弱化了太多本應尖銳衝突強勁表現的人物關係和對決,導致主題的表達只能靠獨白。

在李仁港的《鴻門宴傳奇》之後弄出這樣一部《王的盛宴》,有些刻意地淡化鴻門宴這個核心橋段,而將其擴大為劉邦一生的權力角逐之盛宴,這是陸川的勇氣,也是他在面對一個好的項目被人搶了風頭之後,作為一個創作態度比較嚴肅的電影作者的自尊和自負。然而中國導演在大題材上的認識和把握能力的不足,尤其是戲劇素養功底的薄弱,也讓《王的盛宴》未能思行合一,令人不免遺憾。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