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五月之戀--May Love

五月之恋/LoveOfMay

5.8 / 192人    Taiwan:109分鐘

導演: 徐小明
演員: 陳柏霖 劉亦菲 田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One.

2012-11-17 19:52:40

好像這篇東西,和電影沒什麼關係。


還記得初中的時候,每個清晨騎著自行車上學去,撐著因為疲倦而蜷縮在一起的眼皮,頭頂的灰白色,不知道是陰霾,還是早晨的朦朧。我總會經過新建的薛福成故居,看著帶著江南味的建築,粉刷過全新的白漆,沉在城市凌亂的一角。
那時候的我,看生活裡的任何東西都是不順眼的。我還在學校的作文里寫我覺得這種故居的新建在我看來是多麼荒唐。不知當初是誰推掉了原來老宅的牆,又興師動眾再重建起來,用全新的一磚一瓦來標榜官方對文化名人的緬懷,可卻又收取著門票。當時我實在看不出這樣的意圖,只覺得是那些人對歷史的痕跡做樣子式的紀念,給他們臉上貼了些金順便再撈點門票錢。
有一天,在外婆家,舅舅和我談起崇安寺邊新建的阿炳故居。我一聽,查德冒出的是同樣的對新建的所謂故居的輕視。舅舅卻略微激動起來,說,那裡都是我們童年的回憶啊,看著那些老式模樣的房子,就像小時候一樣。 我感覺心頭突然被什麼震了一下,抬頭看了看在房間另一頭的母親,她正在不緊不慢地給坐在輪椅上的外婆餵著飯。那麼一瞬間,我突然覺得充斥著自己的憤怒,鄙夷,那些我視為力量的狂妄,被一種靜靜流動過的東西衝走了。

我媽媽小時候和三個舅舅在老圖書館邊上的老房子里長大。臨近城中公園和崇安寺,想像中很有小城中心溫暖安逸的味道。我想像中母親長大的那地方,有著瓦磚堆砌的屋簷,以及些許坑窪的青石路。看著舅舅談到新建的故居時,臉上的那種久別重逢般的欣慰,我對這些新房子倒是有了些許認同。

我一個小屁孩,怎麼可能真切理解舅舅在時間流逝之中尋覓到的親切感呢。我可以感受到些許,可是那份強烈又怎麼可能相比。





扯得實在是遠了。說回到電影,當到了後半部份,開始講起爺爺的故事的時候,前半篇若隱若現即將消失的共鳴感一下子濃郁起來了。

開頭的時候講到瑄瑄在哈爾濱的學校里學習京劇,這種主流外比較冷門的文化,一個青春期朝氣蓬勃的姑娘。也許只是我個人的緣故,我總覺得這樣的姑娘是無比寂寞的。這種寂寞不是需要身邊有個誰來照顧自己,而像是期待遠方某個明白自己的朋友的精神上的陪伴。
我不曾去過北方,看著電視裡的畫面,總覺得有種親切感。想像中哈爾濱冬季光禿的樹枝,雪地裡是不是也有一個姑娘哈著氣回到家,然後看著窗外面,一個人不知道在尋找什麼。也許這只是面鏡子,照的是寂寞的我。
不管如何,瑄瑄認識了阿磊,後來又有了遙隔兩地不斷的思戀,實在是美好的事情。 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了些什麼。

對比之下,離鄉多年的爺爺是多麼的落寞。爺爺是想回家的,可是他的家在哪裡?回到哈爾濱,故人已經不再。自己的兒子,本該是多麼親切,可是見了面也只剩下不停的點頭稱道。爺爺濃濃的鄉愁,只好托在薄薄的五月雪上。時間就這樣子流過生命,帶來了距離,又帶走了些人。爺爺落寞的終點,究竟在哪裡。

我很恐懼,這種同樣的無家可歸,會在未來悄悄地落在我頭上。當我第一次登上飛往英國的航班,我的未來就無家可歸了。我也許會一直屬於兩種文化間的空白之中。我可能會無法完全融入另一種文化,而當我回到故鄉的時候,故鄉也會變成我不熟悉的樣子。那我的依戀會是在哪裡。



腦海里一直是電影裡爺爺坐在鐵路邊長椅上的畫面,這裡不是故鄉,可是故鄉又找不到了。生活在一圈一圈的滾動里變了模樣。面對著變化,只有過去所熟悉的可以給人以安慰,這就是寄託吧。我們在年輕時候所接受的一切,都將會成為老去後所熟悉的掛念。這點也許永遠不會變。爺爺的寄託變成了五月雪,瑄瑄的寄託還沒開花。

如果有一天,人走了,花兒謝了,那還剩下什麼。
不敢想像。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