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九命貓@victor-eyes

2012-11-12 16:13:32

遊蕩在荒原上的孤獨靈魂


       Detachment,超然,在英語裡有兩層意思,一是不受他人影響,獨立客觀,二是缺乏情感,冷靜漠然。這個詞既是一種人生態度的硬幣兩面,也是西方從古至今的一派藝術傳統,經由文學、表演、繪畫、攝影等等滲入電影藝術——電影拍攝的先天角度也有超然意味。可以說《超然》的電影內涵和手法都詮釋了這個詞。
       導演顯然深諳濟慈、T•S•艾略特、加繆等詩人、小說家延續而下的藝術傳統,不僅用了時下流行的仿紀錄片的影像效果,用短暫的記憶閃回片段描繪人物心理,穿插偽紀實的人物採訪,對每個人物不煽情、不評價、有距離地關注,而且開篇就用了加繆的句子——我從未這般深切地感受到,我如此超脫於自身,同時又如此依存於世界。阿德里安•布勞迪飾演的男主角亨利就是加繆世界的局外人,他擁有與人進行思維情感交流的讀心天賦,想迴避這種心理負累而不可得,如他在日記中所言,他就像他像一張鈔票,在無望的人們手中流動,沉默而憂傷地暗自哭泣,這就是不幸之源。鈔票被不同人摸過之後,必定帶上每個人的指紋、體溫、汗漬、細菌……濟慈說,詩人進入一個房間,出來後已經不是他自己,而是房間裡的所有人,氣質憂鬱如詩人的亨利,雖然選擇了人際關係相對簡單輕鬆的代課老師這一職業,選擇超然於人群的生活方式,但去皇后區亂校代課一個月後,他也悄然發生變化。
       此片層面豐富,不同的人會被不同的點觸動。首先刺痛人心的,自然是美國的青少年教育問題。自由散漫,追求個性,曾經是美國引以為榮的民族特質,而導演卻在質疑青少年過份自由的負面效果。自由意味著你對自己及他人必須擔負一定責任,而他們幼稚的心智尚不能擁有合理的判斷力,這就容易自我放縱,他們荒廢年華,隨意逃課,沒求知慾,濫用暴力,侮辱老師同學。片中有個執意不戴乳罩上學的姑娘就是典型,她認為自己不是下流,只是自然,卻不知自己的外在形像已敗壞如妓女。而片中與亨利產生特殊感情的三位女性之一,站街姑娘艾瑞卡,就不是追求自由個性了,或許是因為無家可歸,或許是慘遭強暴之後自暴自棄,她未成年便投入這可怕的行業,美國每年有大量這樣的姑娘產生,這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影片中出現的老師,基本上都是有正義感責任感、性格鮮明的好老師——當然也有個別仇視學生的納粹式典型——儘管他們各自都有破碎的生活問題,有的夫妻關係冷淡,甚至鬧離婚,單身的也孤獨寂寞,缺乏溝通交談之人,有的每天面對學生的侮辱已瀕臨崩潰,但他們總在考慮,如何在這個聲名狼藉、差生成堆、如即將倒塌之厄舍屋的爛學校儘可能挽救學生。導演也質疑美國家庭的責任,放任的青少年長大後,成為放任的父母,他們把孩子甩給學校,視教師為必須完全擔負孩子教育責任的服務性職業,家長會——教師發現孩子出問題根源的第一現場——卻無人到場,當年也似乎有過家長與學校的良性共生,如今的衰敗,也似美國社會的衰敗。
       孩子們究竟怎麼了?青春期是個很微妙的階段,它部份決定了人未來的成長方向。在中國校園,從教師講台的位置,你會看到很多昏昏欲睡、毫無生氣的大學生,而去普通高中,中專,你會發現很多孩子像電影裡這麼躁動,沒錯,中美混亂的青春景像將越來越趨同。每次看到一個內心騷動的孩子,我都似乎能感覺到他們紊亂又旺盛的荷爾蒙分泌。無論是那個手染鮮血的虐貓少年,還是肥胖蘿莉,都自覺如同困獸,無力面對週遭逆境,區別只是以傷害其他生命還是傷害自己為解決渠道。我們如何做師長,做長輩?從小缺乏榜樣模範的亨利,對此尤為關切。
       影片的情節核心,即亨利如何處理和他人、包括學生的關係,及如何處理和自己的關係,這是互相交織的兩條線。他的故事也折射了當代城市荒原里一部份人的生存狀態。因為稟賦異人,他能很輕鬆地讀懂別人的心靈,他對他人及他人選擇的溫柔尊重,已非普通人能及。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主動將尚未做愛滋檢查的小妓女收留回家的,更不用講給還在吐血的中毒少女做人工呼吸了。但他對人始終保持距離,避免感情,避免親密關係,避免完全的交心溝通。漂流在海上的沒有歸屬感的無助者,拒絕尋求歸屬以求自我保護。亨利這個人物詮釋了超然這個詞的兩面。亨利相信寫日記可以導出思維和情緒,他的文字有種灰暗的艾略特式現代詩意——整部電影都有這種詩意。我們常說寫詩可以有效地治療抑鬱症,到電影近尾聲的時候,我們漸漸發現亨利一直承受著可怕的童年陰影,唯有書寫能讓他這麼多年孤獨無援地活下去,並熱心幫助、挽救青少年。
       亨利鎖在心底的故事,是通過他和片中三位女性的相處情節緩緩揭示的,宛如懸疑片一般。除了小妓女,胖蘿莉,還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女教師。除了插入影像,導演還常用粉筆動畫來表現人物心理,女老師跟亨利約會的時候,插入一兩秒砌牆的動畫,直接寫出亨利與她隔離的心靈關係,由此你能揣測出英俊溫柔如亨利的男人,為何會長久單身。越是年長的姑娘,自我意識越強,她會不停傾述自己的事情,再生硬地問約會對象,你的故事是什麼。她無法體會亨利的內心,這也為誤解他埋下伏筆。
       胖蘿莉長久受到父親、男同學侮辱,歧視,只有亨利可以理解她,尊重她,她暗戀這位老師是情理之中的。亨利與她的關係,也揭示一個殘酷真理:有時候不要對一個人太好,希望破滅後是更深的絕望。她很有cult藝術天賦,亨利勸她靠書寫排遣孤獨抑鬱,她卻已深知藝術的治癒功能對她無效,解決人生所有糟糕問題的途徑只有自殺,甚至連自殺都是一場行為藝術。這也正是亨利母親選擇的道路——不只解決問題,還讓死亡達到一種震撼效果。
       亨利就像EVA裡的真嗣那樣安靜內向,女教師唐突的關注,胖蘿莉絕望的求救,都無法攻破他超然於眾人的內心。只有在兩方面都潤物細無聲的艾瑞卡能搞定他。失足少女艾瑞卡面對亨利的善意幫助,僅僅是短暫地拒絕親密和友好,很快便放下戒心,而且溫柔地強行攻破他的世界,她為他做飯,買廉價戒指送他,陪伴他老年痴呆的外公,偷看日記,視其為唯一家人,更重要的是,她能真切地感受他的內心。他和艾瑞卡互相救贖了,他只能向她慢慢展現他的童年——單身母親酗酒,嗑藥,最終裸身自殺於浴室,我們猜想她可能受過亨利外公,也就是她父親的性侵犯,因而無法成為正常人。如此,我們也就明白母親為何會用鎖住他房門的方式保護幼年亨利——不能讓他看到不該看到的景像。無論是劇中人,還是觀眾,都不知道亨利母親留給他的錄音帶里究竟說了什麼,也許有更深沉可怕的秘密。觀眾對亨利身世的猜想,幾乎在亨利被女老師誤會性騷擾胖蘿莉的時候證實了,他反常地爆怒,畫面頻繁切換外公、母親、艾瑞卡等人,他怒吼,你以為我是那種老變態嗎?還有事後他忍痛將艾瑞卡送去收容所,這些都暗示他內心深處一觸即發的恥辱之源。經歷電影高潮戲——從這個誤會場景到胖蘿莉自殺——之後,亨利終於不得不面對他超然態度之下的內在——空心人。在開放式結局下,無論亨利和艾瑞卡會走向何處,他終究學會了接受親密關係,這是亨利的自我救贖之途。
       那麼他如何改變與其他人,尤其是學生的關係呢?我們來討論影片的另一層內涵——知識,特別是文學對人的救贖作用。電影中的教師們壓力山大,面對美國這樣的功利社會,他們也迷茫於知識特別是文學的作用,當然也無從教育孩子。亨利經歷了一個轉變,我們可以比較兩堂勸學課的內容。第一堂發生在亨利受納粹歷史片觸動後,他要求學生拒絕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的同化,大屠殺是類比,被凌辱的娼妓亦然,他希望學生在閱讀中建立自我信念體系,以知識技能武裝頭腦,保存自我。這是由大至小,從普遍經歷至個人體驗的態度。到了篇末講述坡的《厄舍屋的倒塌》,亨利開始由小至大,以個人經驗代入對文學的傳授,他描述穿過教學樓長廊走向教室時胸口壓大石的感覺,並主動承認自己就如此,每個學生都表示認同,此時他再念一百年前具有同感的坡寫的這篇小說,這漸漸倒塌的建築也是人的存在狀態——他理性崩潰,精神陷落的過程。或許亨利已認識到,文學就是人學,具有治癒、救贖的嚴肅意義,也許這只是導演和編劇為電影增添詩意的手段。不得不提,《厄舍屋的倒塌》不僅恐怖,而且有含蓄的兄妹亂倫元素,跟片中很多晦暗不明、欲說還休的細節一樣,加劇我們的疑惑——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無法看清所有真相。
       阿德里安•布勞迪是個極有魅力的演員,如果你看過他成名前出演的《細細的紅線》,就知道這個只有兩句台詞的龍套小角色如何在群星薈萃的電影中出彩——他憂傷的氣質,會說話的眼睛,資訊豐富的肢體語言,令他渾身都有戲。他本人的特點與角色渾然一體,令這部充滿現代詩意的電影生動可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