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密陽--Secret Sunshine

密阳/秘阳/Milyang

7.5 / 8,764人    142分鐘

導演: 李滄東
編劇: 李滄東
演員: 全度妍 宋康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倉鼠

2012-11-03 05:44:53

背陽面的憔悴心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你覺得李申愛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如果問我媽,她估計會根據影片後半段申愛失常的行為一言以蔽之「唔,有點瘋瘋癲癲的」。我想,那是因為她根本沒有質疑過自己顛撲不破的價值體系,或者說,她的價值體系不曾受到過致命性的打擊。但是,要我條分縷析地描述出申愛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似乎也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我只能說,是和我還有周圍不少人一樣再普通不過的人。

很難說看這樣一部慢節奏的文藝片是讓人樂在其中的,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在被這2小時22分鐘填滿的觀影過程中有走神以及倒咖啡看手機等等這樣那樣的小動作,可在這稱得上明快清新的鏡頭下,影片正如名字《密陽》所昭示的那樣是在一點一點揭開內心連最隱秘的陽光也照射不到的角落裡那一塊只有自己知道的瘡疤。可以說,在影片的前半部份,我很沒有耐心,我一直在等待著那迎頭痛擊的一刻到來,但那一刻始終沒有到來,而我的觀感卻在悄然變化,當申愛探視完那個殺死她兒子的罪犯後,當她的行為開始失控時,彷彿在對應機器內槽的電路走向一般,我一邊追隨著她的一舉一動,一邊在心裡浮現出「對了,就是這樣」的字眼。仔細回想後,我發現影片是沒有明顯的高潮的,李滄東導演輕輕地揭開你的瘡疤,然後又溫柔地把它闔上,申愛在常人看來的瘋魔行徑終於在抵達峰值後靜靜回落,一切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影像語言完成了它的任務,然而終究有什麼是不同了。


一 關於申愛


申愛帶著兒子回到丈夫的家鄉——密陽,從一次和幾個歐巴桑的聚餐里,可以知道申愛向她們宣稱自己來密陽生活的原因是對丈夫的愛,而對於弟弟,她則稱自己是想在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開始新生活,但其實,人生有很多行為是不需要太明確的註腳的,我想恐怕連申愛自己也說不清自己想在密陽生活的原因,只是在應付周圍人時需要給出一個漂亮的理由,一個冠冕堂皇到足以讓自己都信服的理由。

在後來謊稱自己買地的行為(也許是不想讓周圍那些家庭婦女看不起自己?)中,可以感覺到她是一個在日常行為中表演性質很重的人,這一點,從之前她在兒子演講時所表現出的那種誇張的開心和信教之後面對歐巴桑們顯示出的做作的「幸福感」,還有在信教後目睹罪犯的女兒被不良少年欺負時倒車回去默默地行了一會兒注目禮卻不去制止中都有所體現。事實上,在兒子被罪犯撕票後,申愛投靠宗教當然不能否定她想藉此解開心結的念頭,但是,我認為,更確切地說,是她找到了宗教這種美化自己的最佳途徑,她的「表演欲」在這裡得到了最大滿足——是的,一直以來她都在塑造一個理想中的自己,而宗教無疑是一個絕佳的寄託形式。

為什麼我會覺得申愛像我?對,沒錯,如果不是前不久我開始認真審視我自己,某種程度上,我是在為別人眼中的「我」而活,那個「我」可以高貴冷艷一塵不染,也可以活潑靈動宛若天使,但那是「我」嗎?我不知道,正如申愛也不知道,她早已在年深日久的「表演」中混淆了「理想中的自己」和「真正的自己」的界限,電影中有三個場景最接近真正的她:當罪犯打來電話時脆弱無助的她、警察帶著罪犯從她身邊經過時側身避開的她還有參加兒子葬禮時那個面若冰霜的她,所以她才會質問自己「我當初怎麼會做出那種反應呢」。

因此,當她自以為自己已經在宗教的影響下漸漸釋懷傷痛,已經可以宛如聖母一般用自己的寬恕(或許也是藉由寬恕罪犯來寬恕自己)當面特赦罪犯惶惶不可終日的愧疚時,卻發現對方早已在宗教的幫助下滿面紅光地得到了「上帝」的救贖,她的「表演」被毫無留情地揭穿了,那才是真正的迎頭痛擊!她終於發現一切都是徒勞無功的,自己的寬恕在別人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而最重要的,是自己根本就沒有寬恕——她仍然痛恨那個罪犯甚至恨不得殺了他!而那個罪犯卻心安理得地被「救贖」了!這種心理落差終於讓她一直相依為命的價值體系崩潰了。

之後,不管是偷東西也好,放音樂干擾祈禱也好,都是她對生活的瘋狂自毀,試圖勾引有妻子的牧師是為了用他人的污點來證實別人也有與自己相同的墮落,同時也是肉體上的自暴自棄。而那種一發不可收拾的放縱的衝動,曾經有過的人必定都會感同身受,「我已經這麼糟糕了,還有所謂嗎?那就讓自己越痛越好,我需要那種痛到極致的感覺」,那是一種最無能無力的絕望。

故事的最後,申愛回到了熟悉的家,帶著一頭長長短短的頭髮——那是她被自己剪壞了的人生,但是,她決定不再假借他手,要親自把它們修剪整齊,我能理解這種絕望後的觸底反彈,就像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那些過去就像散落在地上的髮絲,總要找到一個有陽光照射的角落棲息。


二 關於宗燦


看到影評頁面上有很多人不喜歡這位圓臉大叔,其實,他也是普通人的一個典型代表,憨直,熱心腸,一開始接近申愛有些動機不純但漸漸地陪伴變成了一種習慣,就像他當初參加教會活動時同樣動機不純但後來不祈禱反而覺得不舒服一樣。我覺得,一個人最困難的時刻往往不是靠你最親密的朋友度過的,很多時候,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只能選擇身邊離我們最近的那個人。宗燦對申愛好自然有他的用心,但是在這個時代,除了父母,真的有人願意無條件地為一個人付出嗎?所以,宗燦的出現是自然而然的,他的陪伴也是自然而然的,他對申愛的弟弟也不迴避自己去教會的目的,他就是這樣樸實而單純,我覺得,他甚至根本不需要去考慮什麼價值體系的問題,有一些人,他們就是憑本能活著的。他總是一臉笑呵呵地出現,很容易讓人理解為是諂媚的神情,可是這明明就是他生活的常態,他的形象就是與申愛相互映襯的。


三 關於表演


金度妍的表演實在太讓人驚艷!我可以肯定申愛這個角色如果讓過於美艷的演員扮演,說服力絕對會大打折扣。金度妍的髮際線很高,眉眼寡淡,很有幾分日本家庭婦女的感覺,是不太容易給人留下印象的氣質類型,而她的形象和角色的契合度真是太高了,影片後半部份極具爆發力的神經質表演也體現了她對於角色的控制力,坎城影后當之無愧!


四 關於寬恕與奉獻


會看這部電影有一部份原因是對喜歡的作者的迷信,她說這部電影所透露出來的東西也是她試圖在每一部作品裡去追問的人們可以稱之為「母題」的東西。看完之後,我想我明白了她說的,雖然我也覺得,這是年輕作者才會有的追問,老一輩的作家有嚴格的自我價值體系和道德審查系統,他們或許不想陷在這樣的問題里進退兩難,但我覺得這樣的追問不管是在文學作品還是電影上都是有審美意義的。所謂「寬恕」,所謂「奉獻」,真的有如高山上的落雪一般美好而聖潔嗎?「奉獻」為什麼一定要和「無私」這樣的詞排列在一起呢?為什麼我在小學課本里那些以身殉國的人身上又或者是現實生活中那些捨生救人的例子上很難體會到真切的感動?「捨生」的那一刻他們究竟在想什麼?如果他們沒有「捨生」的同時也 「奉獻」了,那他們接下來的生活會是怎樣呢?大概是回歸正常人的生活,那他們會覺得遺憾嗎?而站在道德製高點上「寬恕」對自己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的罪犯的那些人呢?他們又是怎麼想的?他們的想法真的和行為一樣單純嗎?

這些問題,真的很難得到解答,但我覺得,「寬恕」還有「奉獻」與「私慾」絕對不是二元對立的,它們是緊緊糾纏在一起,難分彼此的。申愛一場拙劣的「寬恕」表演最終毀了自己,而這個世界上,還有整合度極高的「寬恕」,藏在其中的私慾很難被其他人所察覺,但不管怎樣,我相信,當有一天,這個時代的主題變成「寬恕」與「奉獻」時,這個世界一定不是那麼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