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ING

2012-10-30 12:15:57

三觀不同何以為謀啊


想了一下兒還是點了「推薦」沒點「力薦」,總體來講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片子,表現手法很文藝,但是點名的主題卻很現實,唯一讓我覺得彆扭的就是女主的三觀,實在很難理解。不過這還是回到了一個老問題上,也許就是扭曲的三觀和每個人面對自己生活迷惑的態度,才讓人覺得有拍成片子來討論的必要。

幾個突出感受寫一下吧,首先:不是一個世界的人真的可以在一起嗎?這一點我非常悲觀,如果有那麼1%的可能的話,也是要雙方非常非常地努力去了解彼此不同的生活,並且願意放棄自己一直以來的某些想法而照顧對方的感受,想做到這些非常難。

Hes出生長大的傳統家庭和他所接受的教育,註定她對出軌這件事兒還是心有顧忌,但她又註定是她那個圈子裡的異類,受不了平平淡淡甚至有些裝逼的上流社會的日常生活。這樣過了一些年之後她發現能夠從另一個世界裡的人身上找到生活的樂趣,所以她開始了另一個平行世界的生活,試圖從中找到平衡但是最後失敗了。

威廉希望過一個穩定的生活,他有令人羨慕的工作,很好的家庭背景,美麗和善的妻子,儘管還有個無趣的老媽(大概威廉本人並不覺得)。每次Hes和老媽拌嘴的時候,威廉什麼話都不說,頂多靜靜地圓個場兒,說明他並不覺得這樣的生活有什麼「需要逼得他決裂」的地方,他愛她老婆,並且不明白這樣過一輩子有什麼不好。

Freddie就是我認為那個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人。他的家庭背景我們並不清楚,但戰爭的經歷很顯然已經佔據了他某一段時間全部的生活,他在引以為豪的飛行經歷裡面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他知道現在這樣穩定的生活來之不易,但也因此迷失。他有些害怕別人的不認同,害怕自己給不了深愛的人什麼東西,害怕與他完全不是一個世界的Hes總有一天會打破他們之間微妙的平衡。說到底Freddie的敏感和隱藏很深的暴躁造成了最後的結果。

從最後威廉送了一本十四行詩給Hes做生日禮物就可以看出來,他懂得他們這類人珍視的東西,認為相愛就應該記得、就應該讓我高興,而Freddie爆發的誘因就是他以為「沒給生日禮物就要自殺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兒」,其實在此之前Hes應該已經偶有崩潰的時候了,絕不是這一件事兒造成的,但她可能解釋不清楚也不想去解釋,所以缺乏交流的兩人總是莫名其妙吵個底兒朝天。

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三觀不同背景不同的人真的很難在一起。因為要我們做到去了解另一類人真的太難了,我們可能是朋友可能是知己,但是要每天踏踏實實過日子處理一切繁雜的瑣事,同時又要在精神層面找到安全感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這些要做起來都太難太難。

舉個例子我覺得生日這件事兒真的無關緊要,早一天晚一天慶不慶祝都無所謂,如果有一天是特別的,會是因為其他的事兒而不是與生俱來的生日這一天。但是我知道有的人非常看重這件事兒,很看重某個紀念日,一旦身邊人忘了,他們就會迅速認定你是不關心他們。我可以理解這種敏感,我也可以接受,並且努力改變自己,但如果對方真的因此作出我認為「出格」的事兒,我也會覺得他們不可理喻,趕緊躲得遠遠兒的好。

其實說到底都是缺乏交流,缺乏相互理解,缺乏放棄自己想法去深切體會對方生活的勇氣。這是一件很無奈的事兒,每天都在發生,如果我們是個旁觀者我們可能能擇清楚,但當我們身處其中,很多時候想到的只是「你為什麼不理解我」,而不是「我要怎麼做才能理解你,並且讓你理解我」。

然後再來說說片子本身吧,整個故事都發生在一天之內,其間穿插的美好回憶都停留在女主的腦子裡,用她的視角敘述出來。Hes和Freddie之間的美好時光,他們之間發生的衝突,還有面對以往「正常生活」的無奈。無數次我都得按暫停鍵,停下來想想清楚,然後再繼續看下去,因為它敘述故事的風格實在有點兒太文藝,很容易就看暈了。

細節表現很美,女主的某個表情都有很多故事,我最喜歡的一段兒就是她衝進倫敦地鐵,然後在列車呼嘯而過的瞬間想起了二戰期間大家聚集在已經被當做防空洞的地鐵道裡面唱歌相互鼓勵又擔心未來的情景。還有就是最後女主站在窗前看著蕭條的城市街道,但其他人的生活仍然日復一日地發生著,孩子在廢墟上玩兒,也許這一瞬間她能夠理解Freddie心裡的糾結?無論戰爭為他帶來多少驕傲,那畢竟也是戰爭。而人們的生活不需要這些,大家需要健康溫飽的生活,需要安靜的下午茶時光和站在畫廊里欣賞藝術的心情。就像樓下大媽的丈夫,退伍海軍,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家人在照顧他,鼓勵他活下去給他信心和溫暖。

戰爭總是會過去,而停留在過去的人,卻需要我們拉一把他們。我想起抖森演的另一個片子Midnight in Paris,那裡面Gil也說,懷舊是永無止境的,但只有當你把自己融入現在、當下你的生活裡的時候,你才能發現人生真正的意義。Freddie接受了在南美試飛員的工作,他雖然說過「我再也不會去開飛機」,但還是不得不承認,這是他最擅長的事兒,也是通過這個工作,才能真的直面現在的生活,不說對整個人類社會做什麼貢獻吧,至少不會讓他僅僅停留在回憶過去,能夠讓他找到當時當下的他,存在的意義。

再來說說抖森吧,我估計大家都是因為這貨全裸出鏡又是主角所以才來看片子【摀住鼻血……查了一下兒IMDB發現這個最早在愛爾蘭和英國上映,過了快半年才引進美國,又因為是文藝片的關係所以好像並沒有上過什麼大的影展。本來抖森是帶著這個片子去多倫多的,結果TIFF的採訪很少有人提到deep blue sea,也可能因為他2011年片子井噴了大家沒空關注到每一部吧。相比其他配角或者客串的片子,這部他的戲份很多。儘管大家都說女主是唯一的主角,其他人都只出現在她的視角里,但不得不說兩個男主的演技都非常牛逼,我們觀眾通過女主的視角應該可以體會他面對這樣兩個人,兩個世界的觀念和生活的時候,我們會有怎樣的糾結。

抖森演的人物非常易怒,所以就看到很多齜牙咧嘴炸毛的橋段。我記得有人寫Henry V的影評的時候,說抖森可以舉重若輕,但是舉輕若重的時候不盡如人意。我非常同意這一點。大段大段的念白和同一種情緒即便持續很長時間,他都可以表現得很自然,但是到了用細節來訴說內心的時候,他的表演讓人覺得稍顯僵硬。用眼神兒和小動作來表現性格,我覺得是塑造人物的關鍵。相比起來我覺得他演的Scott,那種浪漫又有些不安的感覺,比這裡的Freddie要有意思得多。Freddie的情緒都在某一特定的場景下表達,是故意設計出來的。但是客串Scott短短幾分鐘幾個小橋段,就讓我們能管中窺豹看到這個人複雜的性格。

然後我記得抖森採訪裡面大誇Rachel的演技,不得不說女主塑造得很成功,儘管故事裡面女主的三觀我實在不能認同,但這種糾結還是完全被表達出來了。一個本身並不勇敢的人,有那麼多熱情和不甘心,又特別害怕失去。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不都如此嗎?這裡的Hes面對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愛情,我們面對的更複雜的事兒的時候,也肯定不可能痛痛快快地抉擇。

最後大讚電影配樂。我個人喜歡交響樂團或者室內小絃樂團的BGM,尤其在表達人物內心的時候,一段悠揚的旋律比任何語言都來得直接。音樂可以表達心情,也可以表達衝突。我之前對這個導演和配樂的團隊沒有任何了解,但看過片子之後確實覺得很棒。沖這個也要多打幾顆星啊。不過話說回來了,它畢竟是一個在小場景里唧唧歪歪的文藝片,個人覺得在自己電腦上看和去電影院看寬屏沒有什麼區別,所以默默偷笑一下XD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