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30 07:37:47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導語:文藝派的評論者大都不太能接受嬉笑怒罵式的喜劇,很多人花了20年的時間才能把周星馳的地位從「不入流」變成主流,喜劇才子的慢慢長路,走來心酸。相較之下,Woody Allen是讓文青們比較認同的喜劇創作者,主要原因在於他的喜劇比較不傾向於瘋瘋癲癲,反而帶著一點藝文色彩,就連那絮絮叨叨的口白都能嚼出形散神聚、舉重若輕的滋味來,不得不讓人佩服。
導演年過七旬,要不閉門息影,要不追憶往事,還有一種為數不多的,就是Woody Allen這種隨心所慾不踰矩的老頭子。年老的Woody走出了紐約城,開始難以自拔地迷戀於歐陸名城,由巴塞隆納一路開往巴黎再到羅馬,用長鏡頭把玩起誠實的風光自然,完成了他碎碎念式的旅行遊記。他像一個迷路的遊客,憑著自己的感官去體會這些城市的歷史文化,從「美國人與歐洲城市」碰撞的火花當作嘮嗑的起點,荒謬劇情中的犀利,仍舊是他招牌的世故。
故事以羅馬為背景,演出好幾段發生在誠實之中的人生風景。一對男女決定閃婚,但是雙方父母碰頭,卻各自懷抱偏見;迷路的人妻遇上仰慕的男演員,卻為了是否和他上床而陷入掙扎;獨自等待在飯店的丈夫因為一個按錯門鈴的妓女而產生一段飛來艷福的遭遇,也在無意間改變了對性愛的壓抑態度;一個和女朋友同居的建築系學生,因為一個女演員的介入而陷入感情兩難;最奇妙的是一個不清楚理由就走紅的平凡男子,從爆紅到過氣的大起大落……男男女女、形形色色的生活在Woody的電影中被精簡成精彩的微故事,嬉笑怒罵中浸透出媒體時代的可悲,反而高高在上的羅馬教廷並沒有被當成重點。因為「教條」未必能理解人間事,每段愛情的虛偽、每個潛藏於心的慾望,都是合理的。因為人就是人,自私是天性,出軌是潛能,只有身處人間,你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才是五味雜陳的生活。
在電影中,Woody做了多種大問題的討論,也是對往事的客觀反思。對於婚姻,幾段艷遇、背叛糾纏在明星、妓女、搶匪之中,投射出名利、慾望、危險的誘惑面,在異鄉的陌生感中迷失又解放;對於愛情,Alec Baldwin和Jesse Eisenberg一老一少,像是Woody的理性和感性相互辯證的兩個分身,「小三」愛倫 Page的博學和膚淺則像名人的兩極面,愛情始終不如名利吸引人;對於夢想,依舊「愛演」的Woody ,繼《獨家新聞》之後,再度又導又演,詮釋「退而不休」的音樂人,發覺葬儀社親家的歌唱天賦,更鍥而不捨地為其打造「沐浴間舞台」,好讓他在觀眾面前如洗澡時放鬆高歌;對於成名,Roberto Benigni沒理由的「一夜爆紅」,一舉一動撐了報紙頭條,還有美女們投懷送抱,從受寵若驚到痛恨沒有隱私,卻在「過氣」後渴望有人關注,對成名又愛又恨又矛盾,在Woody冷眼旁觀的司機口中道出真理:「當名人或無名小卒,人生都可能殘酷又不滿足,但還是當名人比較好。」
這些在現實生活沉重的話題,在Woody的電影中融入爆笑橋段和「吟詩作對」的台詞,或是上流社會的浮誇場景,都成了知識分子的自我解嘲。在愛情文藝的表象之下,透出十足的諷刺性,不同於《午夜巴黎》的知性浪漫,反而讓文青成為被嘲諷的對象,對名人的挖苦更是切中要害,深知連愛情和夢想都成為不滿現狀的寂寞代名詞,只有妓女的角色最單純,也只有性愛最歡愉,名聲和地位反而才最虛偽的過眼雲煙。
向1962年義大利多段式電影《三艷嬉春》致敬的《愛在羅馬》,像是發生在羅馬的小人物狂想曲,地位成就宛如黃粱一夢,卻是對無名小卒到名人大師難以割捨的追求,或許,這正是看透世情的Woody Allen對人性依舊好奇的原因。
8.0/10.0
台詞:跟著靈車走就找到你們家了。
片段:按錯門鈴在露天公園中調教新婚宅男,一受一攻之間,意外開啟宅男的性愛開關。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