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力挽狂瀾 --The Wrestler

摔角王/拼命战羊(港)/力挽狂澜(台)

7.9 / 320,096人    109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編劇: Robert D. Siegel
演員: 米基洛克 瑪莉莎湯美 伊雯瑞秋伍德 Mark Margolis Todd Barr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鴻爪

2012-10-28 23:00:52

《摔跤手》:一出古典式的劇作結構


     看完《摔跤手》之後非常愉悅,因為它滿足了我對單一主角電影的劇作理解。它的敘事進程很簡單:摔跤手蘭迪經歷了年輕時的輝煌,年老傷病後退出,在短暫的幸福世俗生活之後,再次回歸摔跤舞台。《摔跤手》的整個劇作結構極其規整,在「視角」、「生活流與戲劇流」、「情緒積累」、「情節反轉」等方面,都可被視作這個類型的寫作範例,是一出完美的古典式劇作模式。

1

有過創作經歷的人會面臨一個直接的問題:我的故事到底有幾個主角?因為這會影響到故事的結構以及空間與視角的選擇。

《摔跤手》選擇了以蘭迪——一個晚年落魄的摔跤手為唯一的主角,講述他的晚年淒景以及如何他對抗這種狀態。通常情況下,單一主角的電影因為缺少了貫穿始終的情感對手,在選擇「生活流」風格還是「戲劇流」風格的問題時,通常會更靠近前者。

希德·菲爾德在他的劇作教程中,把人物的生活劃分為三大部份:職業生活(有關事業上的一切,對老闆同事的關係,個人感受等)、個人生活(婚姻和朋友間)、私生活(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在為主要人物設置生活細節的時候,這三部份基本上都是編劇考慮的範疇。對於《摔跤手》,蘭迪的職業生活自不必說,電影就是以蘭迪的摔跤生活為主線,講述一個職業摔跤手的輝煌與落寞。值得一提的是,在搖滾樂的背景下,各大報紙新聞報導蘭迪年輕時的戰績,從而揭開這個摔跤手華麗人生序幕(也是電影的序幕),音樂停止,電影開場便是20年後,這一時空壓縮的手法高度精簡,做的非常地好。

在個人生活方面,編劇為蘭迪設置了一個酒吧舞女,二人的共通之處在於——同樣的社會地位,都是靠吃青春飯。蘭迪還有一個對自己仇恨的單身lesbian女兒。

私生活方面,蘭迪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獨,手持攝影代替了觀眾的視點,緊緊跟隨蘭迪的腳步,如影隨形,帶領觀眾參與到蘭迪抵抗時間的生活細流之中:走路、打電話、沉思、注射藥物、酒吧買醉……為生活所迫而賣簽名的那場戲使用了蘭迪的主觀視角,他掃視了屋子裡各個簽名台後的人,那是跟他一樣過了氣的、傷痕纍纍摔跤手們,這樣的生活展示給了蘭迪內心一個觸動,為他退出摔跤場提供了心理助力。如果沒記錯的話,《摔跤手》從開始到結束,只有兩個場景沒有出現蘭迪的身影,一個出現在酒吧舞女的兒子玩弄蘭迪送給他的大力摔跤手玩具,一個出現在酒吧女從舞台上離開去找蘭迪。如果從戲劇上上來說,這兩場戲沒什麼問題。但從結構上來說,我認為它是敗筆,使本來屬於蘭迪的視角臨時轉移到舞女身上,從而破壞了故事結構的完整性。

2

電影是對抗生活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敘事邏輯便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種變化落實到人物上,就是情緒的不斷積累和發酵,最終導致爆發。

對抗生活體現了一種慾望。蘭迪退下來之後,本來計劃著跟自己的女兒和好,找一個跟自己相似的過了氣的舞女為伴,如果蘭迪的這種生活慾望得到了滿足,那麼最後蘭迪就徹底與世俗生活妥協,這無疑是與編劇初衷相反的。所以,電影使用了在情節劇中都會用到的「反轉」手法,讓蘭迪得到片刻歡愉,然後再剝奪女兒對他的接受以及酒吧女對他的愛意,但是這兩個點還不夠,於是,在超市中被認出是曾經的摔跤手之後,蘭迪徹底發飆,決定重回摔跤秀場,因為在他的心中,那個才是他應該呆的地方,也是為什麼他總讓別人叫他「蘭迪」而不是別的名字的原因。於是,在經歷了情緒發酵爆發之後,蘭迪在與生活的對抗中取得徹底的勝利。

3

作為以凸顯人物性格和關照人物命運的影片,《摔跤手》的細節使影片飽滿生動,同樣遵循「反轉」原則。即:用瑣碎的小細節去表現一個表面兇悍強大的人。比如,在自己孤獨的時候,蘭迪拉來了一個小朋友陪他打一款摔跤遊戲,對這樣一款老舊的遊戲,小朋友根本提不起興緻,可見蘭迪是個過氣的人物,他註定要,而且已經是被時代拋在了很遠的過去;在超市里,最初蘭迪不敢走進去做工,擔心被人認出,所以在進入超市的門口之前,他出現了觀眾在摔跤台下呼喊的幻覺,從而將自己內心的擔憂通過聽覺外化而出,這是非常電影化的手法,當熟悉工作後,蘭迪跟每一個顧客都打成一片,可愛十足,尤其是後來,在應付一個難纏的老太太時,給出了十足的耐心;在為女兒買衣服的戲中,他執意要買下一件自認為很好看的蘋果綠的嘻哈衣服,因為她覺得自己的女兒可能是lesbian,一個極力要討好女兒而又不知道該如何去彌補過失的的父親形象栩栩如生……

4

關於電影是人物第一還是故事第一的問題,基本上成為了文藝片與商業片的一道鴻溝。《摔跤手》在保證人物和細節的藝術性的同時,導演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用比較時髦的視聽方式——手提攝影,感官刺激——摔跤現場的暴力場面,色情渲染——酒吧的迷幻場所……讓影片有了很好的觀賞性。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被最後一個鏡頭感動。當蘭迪顫悠悠地爬上拳擊護欄上,攝影機給了他偉人般的大仰拍角度,他以最為經典的「大錘粉碎壓」縱身躍下,黑場,無聲,出字幕和音樂,蘭迪的人生完美落幕,而我們的人生因此而重新定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