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瑪格利特--Margaret

玛格丽特

6.5 / 18,348人    150分鐘 | 186分鐘 (extended cut)

導演: 肯尼斯洛勒根
編劇: 肯尼斯洛勒根
演員: 麥特戴蒙 安娜派昆 馬克魯法洛 奧莉薇瑟爾比 馬修鮑德瑞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心知_道

2012-10-22 04:34:18

麗莎,不哭。


文章前,先說一下,我看的是DC版,也就是三小時版。和兩個半小時版不太一樣。

如果說影片只是在探討青春期,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變化,似乎有點淺薄。
我到是在想,影片在討論人類世界,自由派和保守派,少壯派和老舊派的衝突。

作為一相對主義者,我認為討論一切事物的絕對性,是荒謬的。
也就是以一方意識形態,強加給另一方,所謂正確,完美,真實,都是虛無的。


前兩天,在部落格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人生的啟蒙之初刻,不是所謂婚姻,學業,事業的開始。
而是自我意識的覺醒,覺醒自己並非世界的中心。

麗莎她就是在經歷這一刻,她自以為以善意去撒謊是可行的時候,她就撒了謊。
然後她惡夢連連的時候,她又自以為自己可以去糾正錯誤。
然而,世事哪有這麼簡單,人生不是一場自導自演的Opera。

這世界自來沒有統一性,那些妄圖以統一一切標準,來沙彌人類之間衝突的意識,都是痴心妄想。
猶太人有猶太人的思想,阿拉伯人有阿拉伯人的思想。
即便不存在宗教,海邊的人有海邊的思想,山裡的人有山裡的思想。
即便不存在地域,黑膚的人有黑膚的思想,白膚的人有白膚的思想。
即使不存在膚色,十歲的人有十歲的思想,廿十的人有廿十的思想。

存在差異,就會有思想的不同,有人喜歡紅色,有人喜歡綠色。
有人喜歡金髮,有人喜歡黑髮。有人喜歡錢,有人要司機進監獄。
而這些不同都可能帶來衝突,甚至戰爭。

麗莎的痛苦,和所有年輕人的痛苦一樣,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以自己的單一觀念去理解世界。
而事實上,他們都是一廂情願。因為,他們都才只看到了這世界的冰山一角,自以為是地以為用課本的公式就可以去羅織世界。
即便是成人,即便是老朽之人,都不敢妄言,大徹大悟。
那個受人尊敬的數學老師,還不是經不足色誘。
那個飽讀詩書的文學老師,也照樣會被學生難倒。
辛勞的母親,照樣對女兒的教育一籌莫展。
到是Emily,面對著幼稚的麗莎,有點惱羞成怒,別再編織你的完美人生了!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衝勁,那是未來。
這是真理的原因,並不是成老年人的思想觀念是錯誤的,而是因為,那只是簡單的自然規律。
而年輕人,聽到自己是未來,往往飄然,以為自己才是完美,殊不知,他們也有老去的一天。
也會被下一代挑戰。
年輕人,有闖勁,並不是他們勇敢,無知者無畏,而且他們孑然一身,無所可失。
但等他們成家,子孫滿堂,家大業大,他們照樣會患得患失成為保守派。

什麼樣的經歷,什麼樣的年齡,就會有怎樣的世界觀。
麗莎,所經歷的事情,大多數人都會經歷,結果不會相同,可能差異成千。
但這就是人生,我們慢慢開始了解世界,在不斷改變中,產生對世界的看法。
世界真是什麼樣子?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當然年輕人的無知,並非一無是處。
或者年輕人的自以為是,可以成種一種理想,而成為改變世界的動力。
人類世界的發展,多由此而來。
科技,制度,文化,藝術。所有的創新,大多來源於少壯派。
大多數革新會失敗,但總有少數一些會成功。
而這就是世界為什麼變得更美好。

老成派也並非就只是裹足不前,他們的慎重,穩健,會降低少壯派冒進的風險。
讓發展,來得更平和,可靠。

我認為這是一種完美的人類社會結構。
文明不會停滯,也不會失控。


所以最後,我認為電影的基調完全沒有必要,這樣站在年輕人的一方而產生如此的悲觀。
在認識世界中必然付出代價,但拋棄無知和幼稚並不可恥。
另其,達不到完美,和自我標準,無需悲傷。至少,你為改變世界做了努力。

所以,麗莎,不哭。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