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MIB星際戰警3--Men in Black 3

黑衣人/星际战警(台)/黑超特警组(港)

6.8 / 388,512人    USA:106分鐘

導演: 巴瑞索尼
編劇: 大衛柯普
演員: 威爾史密斯 艾莉絲伊芙 湯米李瓊斯 喬許布洛林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eus

2012-10-20 05:28:44

穿越「黑三」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遙遠的月球監獄裡,關著一位窮凶極惡的重犯——鮑里斯。鮑里斯一直對地球圖謀不軌,而當他終於找到機會從月球監獄中逃出,地球也隨之陷入危險之中。回到地球的鮑里斯利用時光機穿越到了1969年,殺死了曾經將他繩之以法的特工K,就此改變了歷史,地球也因此遭到了外星人的大舉入侵。為了拯救地球,更是為了拯救自己的好兄弟K,特工J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同樣利用時光機穿越到了1969年,目的就是為了和年輕時代的特工K聯手,挫敗鮑里斯重寫歷史的陰謀……
作為好萊塢經典的科幻喜劇,《黑衣人》系列至今已收穫了超過10億美元的票房,在全球各地都擁有無數鐵桿粉絲。然而,自從2002年的第二集推出之後,這一系列便就此陷於多年沉寂之中。直到2009年4月,影片出品方索尼電影公司才宣佈第三集開始籌備的消息。事實證明,影迷們多年的苦苦等待完全值得,《黑衣人3》幾乎保留了系列的全套主力。除了威爾•史密斯和湯米•李•瓊斯這對經典的黑白活寶搭檔,影片還吸引了喬什•布洛林、艾瑪•湯普森等一干實力派明星加盟。影片的兩大核心主創,製片人史蒂芬•史匹柏和導演巴里•索南菲爾德時隔十年後重新聯手,聯袂為觀眾奉上了這道成本高達兩億美金的饕餮盛宴。索尼的重金投入換來了高額回報,《黑衣人3》目前全球票房收入近六億美元,與系列第一部相差無幾,而憑藉《黑衣人3》的強勢表現,《黑衣人》也成為索尼公司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系列電影。

隨著近些年來《蜘蛛人》、《綠巨人》等漫畫改編電影的走紅,漫威這家美國當今最具影響力的漫畫出品公司開始為人所熟知,今年《復仇者聯盟》的大賣更是讓漫威旗下的眾多超級英雄揚名全球。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黑衣人》其實同樣也出自漫威公司,而且如果論起出道時間,J和K這對黑白特工還得算是蜘蛛人等人的前輩。早在1992年,當時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便買下了《黑衣人》系列漫畫的電影翻拍權。從第二年三月開始,《黑衣人1》便開始了緊張的拍攝工作。然而,雖然僅僅用了五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前期拍攝,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97年暑期檔,這部科幻大作才得以與觀眾相見。
在《黑衣人1》里,原本是紐約普通警察的詹姆斯因緣際會之下加入了專門處理外星人事務的黑超特警組,成為了特工K的新搭檔。他們遇到的第一件任務就極為棘手,亞基倫人大使在地球被蟲族刺殺,大使身上攜帶著的能量源「銀河系」也被奪走。亞基倫人威脅人類,如果不奪回能量源,就將毀滅地球。為了拯救地球,J和K不得不挺身而出……
稀奇古怪的科幻道具,奇形怪狀的外星來客,誇張搞笑的幽默橋段,外加兩位一老一少,一黑一白,一靜一動的活寶警探,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造就了一部好萊塢歷史上經典的科幻動作喜劇。可能連哥倫比亞公司自己都沒有想到,這部被雪藏了四年,投資僅九千萬美金的電影,居然最後能帶回5.8億美元的巨額票房。
《黑衣人1》的成功來得過於突然,讓哥倫比亞公司有些措手不及。在原先的設想中,《黑衣人》並沒有拍攝續集的計劃。但出於商業上的考慮,這樣的優質品牌又不可能就此閒置。經歷了種種波折,直到2002年,難產的《黑衣人》續集才出現在觀眾面前。然而,五年的等待卻讓許多粉絲大失所望。在《黑衣人2》里,已成為特警組核心骨幹的J,在一次案件調查中發現了外星人的又一個邪惡計劃。化身為性感女模特的外星人瑟琳娜混入黑超特警組總部,綁架眾多人質,試圖以此相要挾以達到打擊地球的目的。為了保衛地球,J決定聯手已經退休的K,向外星人再一次發起挑戰……
雖然《黑衣人2》的票房也達到了驚人的4.4億,不過影迷們一邊倒的負面評價還是讓主創者們異常尷尬。批評的焦點幾乎全部集中在劇本上,由於第一集的編劇當時已加入《蜘蛛人》劇組,而新任編劇顯然又沒有抓到《黑衣人》系列的精髓所在,因此這部續集最終也就變成了對上一部的蹩腳模仿,在趣味性上較之第一集遠遠不如。《黑衣人2》在口碑上的慘敗讓哥倫比亞公司在對待這一系列的態度上重新變得謹慎起來,《黑衣人》也就此進入了長達十年的冬眠期。

當年在拍攝《黑衣人》第一部時,威爾•史密斯不過是個出道僅僅四年的愣頭青,在主演名單里,他也位於輩分和資歷遠勝於他的湯米•李•瓊斯之後。但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十五年後,雖然還是這對黑白配,但此時的威爾•史密斯已經是好萊塢片酬最高的黑人明星,影視歌三棲全能的他儼然已成為了好萊塢新一代的吸金利器。不過,再辛勤的勞模也有勞累的時候。自從2008年的《七磅》之後,威爾在長達四年的時間裡陷入了停工狀態。這期間有人說他在紐西蘭猝死,有人說他忙著和情人幽會。不過,其實威爾不過是把注意力從台前轉移到了幕後,開始研究起製片人這一行當。在度過了演藝生涯里最長的一段休整期後,威爾最終將《黑衣人3》作為自己復出大螢幕後的第一部作品。然而,威爾做出這一決定的過程卻是一波三折。早在2009年4月,索尼公司即公佈了《黑衣人3》的拍攝計劃,隨後,系列原班人馬陸續回歸,唯有威爾•史密斯這一招牌人物遲遲不見回音。為了讓威爾回歸,索尼公司給了他足足一年的時間進行考慮,期間大導演史匹柏更是親自登門拜訪進行勸說。最終,耐不住好友和家人的苦心遊說,更耐不住自己對於在大螢幕上表演的熱愛,威爾在千呼萬喚中高調回歸,最終讓影迷們得償所願。
在好萊塢,黑白配數不勝數,但能做到像《黑衣人》這樣一老一少,一靜一動,一莊一諧,默契程度十餘年如一日的經典搭配實在罕見。也許觀眾大多數時間都記住了那個愛耍寶愛出風頭的特工J,卻忘記了那個在他身邊那個甘當綠葉的特工K。然而,如果沒有特工K的完美互補,淪落為獨角戲的《黑衣人》系列註定達不到今天的高度。扮演特工K的湯米•李•瓊斯就是這樣一個人,看似舉止低調,然而卻是每部影片裡不可或缺的一顆重要棋子。在演藝生涯的早期,瓊斯因為外形緣故,多半隻能出演冷血反派。然而他並未因此洩氣,出生在德克薩斯州的他似乎天生就有一股牛仔的倔強,直到1993年,頑強的他終於等來了轉機。他與哈里森•福特合作的《亡命天涯》大受好評,他本人更是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年近五旬的他就此迎來了演藝事業的第二春,從此片約不斷。當好萊塢開始重新審視湯米•李•瓊斯,人們發現這其實是個戲路相當寬廣的演員。除了最擅長的偏執狂和神經質,他同樣可以演繹深情款款的角色,而他因為在喜劇方面的深厚造詣,則更是被人賦予「涼麵笑匠」的稱號。也或許正是如此,他才能成為《黑衣人》系列裡另一無法替代的關鍵先生。
為特工K尋找一名合適的年輕版替身並不容易,一方面要達到外貌近似年齡相仿,另一方面還得帶著湯米•李•瓊斯身上特有的那股冷幽默。最終,劇組將這一人選確定為喬什•布洛林。從外形的角度來說,只比瓊斯小21歲的布洛林,要去出演43年前的特工K,似乎並無太大優勢,難怪片中特工J都要嘲笑布洛林看上去有點顯老。然而,布洛林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他把特工K招牌式的面無表情學得異常到位,以致於有人開玩笑說他簡直長了一張面癱臉。拋去這點不談,布洛林在星路上與湯米•李•瓊斯也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同樣大器晚成的布洛林直到將近四十歲時才真正邁入了好萊塢明星的行列,自2007年開始,他陸續出演了《老無所依》、《決戰以拉谷》、《美國黑幫》三部重量級的好萊塢大製作,並且在其中均有著令人過目不忘的表現。2008年,布洛林憑藉在傳記片《米爾克》中的精彩表演,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的提名,達到了事業的新高峰。雖然,他的這張「面癱臉」讓他在好萊塢頗受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張辨識度極高的面孔也成了他獨一無二的個人標誌。

1895年,英國作家威爾斯創作了科幻小說《時間機器》,在這部小說里,主人公製造了一台時間機器,並利用它成功實現了時間旅行。《時間機器》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好萊塢的《回到未來》、《終結者》,到華語片裡的《大話西遊》、《古今大戰秦俑情》,穿越早已成為電影裡屢見不鮮的情節。以致於時至今日,「穿越」二字甚至已讓許多觀眾心生厭煩。既然明知觀眾已經對穿越審美疲勞,為何《黑衣人3》還要偏向虎山行,走上這條越來越窄的獨木橋呢?這恐怕還是源於本片「爆米花科幻片」的定位。
回顧以往的好萊塢穿越類影片,影片編導往往過份注重對穿越原理和過程的合理解釋,結果往往弄得兩頭不討好,一方面要被狂熱的科幻迷找碴挑刺,另一方面還要被普通觀眾抱怨為過份專業過份抽象。然而同樣是穿越,《黑衣人3》則根本「不屑」於向觀眾解釋穿越的科學依據,站在高樓上,手裡拿個小玩意,來一次自由落體,穿越就是這麼簡單。在《黑衣人3》的主創們看來,穿越只是一種途徑,因為有了穿越,特工J才能與年輕時代的特工K聯手作戰,延續他們的友情。穿越只是一個機會,因為有了穿越,特工J才能了解到自己的身世秘密,才能知道他和K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穿越只是一個理由,因為有了穿越,觀眾才能跟隨特工J的步伐重回那個令他們熱血澎湃的1969年,去追憶那個如今只能在照片和影像里出現的時代。
總之,比起其他好萊塢影片裡令人頭皮發麻的複雜穿越,《黑衣人3》的穿越絕沒有一點難為觀眾的意思。作為一部定位明確,就是要服務觀眾,娛樂觀眾的「科幻爆米花」大片,《黑衣人3》的穿越戲也是如此親民,真可謂是一場通俗易懂的「平民穿越」。

對於世界上的大部份人來說,1969年只是時間長河裡極為普通的一年而已。但對於美國人而言,這一年卻實在發生了太多值得銘記的事件,這一年也因此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味。當特工J剛剛穿越回1969年的紐約,迎接他的卻是電梯裡白人男子異樣的目光,以及路邊警察對他的無理盤查。發生這一切並非偶然。雖然馬丁•路德•金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讓許多人熱淚盈眶,雖然此時黑人民權運動在美國各地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雖然1969年1月4日,聯合國頒布具有歷史意義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然而長達幾百年的種族偏見又豈能在一朝一夕間消除?黑人在當時的美國社會裡仍少不了遭到其他人種的白眼。
不過在1969年,黑人與白人的關係已不再火藥味兒十足,黑人與白人的愛情也已不再顯得那麼驚世駭俗。就像影片裡那名白人女子所說的那樣,「要愛情,不要戰爭」,這句當年標誌性的口號既代表了許多美國年輕人對於黑人族群的同情,也表現出了他們對越南戰爭的反感。於是,就在特工J和特工K聯手大戰鮑里斯的一個多月後,另一件大事在美國也發生了,那就是著名搖滾盛事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的舉辦。這屆音樂節以「愛與和平」為主題,吸引了近五十萬名觀眾的參與。在音樂節的三天時間裡,來自全球各地的年輕人們以音樂為媒介,盡情狂歡,盡情詮釋了「愛與和平」的時代精神,最終將這一音樂節演變成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嬉皮士運動中的標誌性事件。
除了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在整個美國六十年代的文化藝術潮流中,還有一個名字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片中由特工W假扮的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作為二十世紀最具爭議性的藝術家之一,安迪•沃霍爾可謂身兼多職。他身份眾多,有著畫家、作家、導演、作曲家、出版人等多種頭銜。與其說他是藝術家,倒不如說他是藝術圈裡的社交明星。不過比起他那些高深莫測,常人難以理解的藝術作品,普通人似乎對他的情史更感興趣。安迪•沃霍爾生前風流韻事頗多,但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他和披頭士樂隊主唱約翰•列儂及其妻子小野洋子,三人之間超越友誼的曖昧關係。直到今天,這三個人的恩怨情仇仍是許多搖滾迷口中津津樂道的話題。
當然,對於絕大多數美國人,甚至絕大多數地球人而言,登月才是1969年最值得紀念的一件大事,而登月也因此成為《黑衣人3》中的一條核心線索。1961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的甘迺迪向全世界發表了一條爆炸性的消息,美國將開始進行名為「阿波羅」的載人登月計劃。經過長達八年的籌備,1969年7月16日,載有三名太空人的「阿波羅」11號飛船在人們的注目下緩緩升空,開始了一場值得被永遠銘記於人類歷史的旅程。7月21日凌晨,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功登上月球,他們雖然只在月球上邁出了一小步,卻意味人類在探索外太空的事業中前進了一大步。繼「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後,其後美國又有五艘飛船成功登月。「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的初衷雖然源自於冷戰期間的美蘇爭霸,但它所帶來的直接經濟與社會效益,對人類發展卻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也是時至今日,好萊塢仍要回憶那段流金歲月,向那個光榮時刻致敬的重要原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