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異形--Alien

异形/异形杀手/

8.5 / 955,990人    117分鐘 | 116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雷利史考特
編劇: Dan O'Bannon
演員: 湯姆史基瑞 雪歌妮薇佛 Veronica Cartwright 哈利狄恩史丹頓 約翰赫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YRY

2012-10-18 08:03:15

窺探《異形》系列,科幻怪獸類電影的「鼻祖」——看《異形1》


簡單地講一個故事,集中精力聚焦一條線索,細膩、認真、精準地進人人的心靈。這就是《異形1》。元老級的科幻怪獸類電影,或曰「鼻祖」,經典地位。79年是什麼概念?中國改革開放伊始,電影貧弱得很,只是小點心;老百姓觀念中都只是把它直接和話劇戲曲等同起來,不過就是生活移到螢幕上那回事兒。而美國人,已經可以將視角轉到外太空,外星人,轉到造夢的工程!場面不奢華但宏大,不復雜但精緻,不繽紛但清爽,不是3D但效果逼真。
駕著「諾史莫」號太空船,有7個人,他們進行星際商業運輸。滿載太空礦石後,正向地球返航。此時收到一組奇怪信號,像是求救,船長(研究員)要求大家前往信號源地搜救。到信號源地,一艘墜毀的大型飛船展現在面前,探索後發現:船上人員都死去了,化為化石;並且深入發現很多半人高的培養罐。正在驚奇中,爪子狀生物從罐中竄出,撲向一員,由於週身有侵蝕強的液體,燒燬了頭盔,直扎他臉。船長命令隊員將他帶會飛船內。沒多久,小異形穿破他的肚子,誕生在了飛船!逃走後變大(從蛻皮就可知,它生長速度太快了),隊員被一一殺害,最後剩下女主角雷普莉,將異形殺死(結尾十分鐘和異形的智鬥,很有看點!)。
其實綜觀影片,異形出現的畫面並不多,但是足以造成驚悚的感覺,牢牢吸引觀眾。神秘感,密室的恐懼與壓抑。
「電影開始的前六分鐘內,沒有一個人物出場,也沒有一句台詞,導演從影片伊始就著力渲染一種極度孤寂、無助、壓抑的氣氛。一切正如那句著名的影片宣傳詞一樣:『在太空中,沒有人能聽到你的尖叫』。」太空恐怖題材大概就從該電影始。
「『異形』在電影中的出場並不多,這也延續了『大白鯊』的特點。真正的恐懼來自於內心,來自於孤獨境地中的無助,來自於面對未知強大力量的無力,來自於面對同類相殘的齒冷和絕望。」
「作為全片最精緻的地方當屬異形飛船的內部結構,很經典。在幽閉空間裡給了人、人性最致命的攻擊。」
所以,與其說是異形給的驚悚,不如說是人性的異化給人更多的悲愴和恐懼。
「如果這部電影要表現的是人類在遇到未知危險時候的無能和無奈,那它算是成功了。」
「他從不用鮮血渲染暴力,因為那是再笨拙不過的手法」——這個反例就是《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
時至今日,電影的快節奏炫特技炙手可熱,但那樣精心的緩緩講好一個故事的手法真難得一見了。前者未必不好。如《玩命關頭》《不可能的任務3》《變形金剛》《阿凡達》《敢死隊》系列云云,可酣暢淋漓了。但該片用安靜的方式,啟迪人的思考;就像是老式語文課堂只有黑板粉筆,老式藥材鋪掌櫃只有二一添作五的算盤,老式文人只有汗牛充棟黃卷青燈,古時候小孩子只有踢毽子、玩彈弓、捉知了等卻沒有「蘋果」:科技弱,但與生命悸動、自然韻律合拍。
該片的成功也與當時冷戰的世界和社會背景融為一體。
「(異形)這種殘忍的寄生手段只不過是它帶來的巨大威脅的冰山一角。它血液的強酸性讓它變得不可摧毀,這種與敵人同歸於盡的生理結構不禁讓人聯想到冷戰中互相牽制的核武器,彷彿一旦出手攻擊敵人就會給自己帶來毀滅性的後果,但是守株待兔又會被無盡的恐懼銷毀殆盡。」
飽含政治寓意的壓抑感,讓人找到了共鳴;而且,「異形」以1100萬的製作成本橫空出世,卻掏走了觀眾口袋中將近1.83億美元,如此巨大的收益彷彿宣告著人們壓抑已久的情緒終於找到了宣洩的途徑。
之後又有嫁接的「異形」,圈錢的不賣好但絕對賣座的「關公戰秦瓊」般山寨的嘗試《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系列,周旋至今《普羅米修斯》仍延續之,使「異形」這個形象成為平地高樓一代經典。值得一提的是,《普羅米修斯》雖棄用《異形》一名,但亦號稱「《異形》前傳」,相較參造,確實可以這樣理解。尤其與這部《異形1》吻合度極高。如裡面的外星人飛船,大半個環的樣子,一模一樣!主流情節也相似:場所是飛船上,事件是去一個陌生星球,然後發現古老文明,被孵出的小異形攻擊,帶回飛船後小異形卵已經孵在了人體內。然後破肚而出,攻擊飛船上的人。最終被人解決或者同歸於盡:反正是美國人救世界的英雄主義;當然,背後都有一個挑戰上帝,希圖從外生物中獲利而不惜犧牲隊員生命的耍陰謀的內心「異化」的BOSS;裡面同樣有一個他的執行者——反派的機器人(生化人),他懷揣主人的秘密,只遵從主人的命令。在該片中,其實內在的秘密是:生化人即船長(研究員),他明知信號源是異形居地,人下去後肯定會有災難,而且把異形帶入飛船,會引起災難;但還是假裝不知道,讓隊員去做。——因為他接收的主人的命令是:帶異形到地球來,哪怕犧牲隊員的生命。所以,隊員們都在不知不覺中,步入這個圈套。
這便是人內心異化的反思。
當然,《異形1》和《普羅米修斯》,雖然內容有驚人的類似,但表達方式已經有了極大的改變。原初是樸實又不乏大氣的2D畫面,現在是紛繁鮮艷逼真立體的3D畫面;原初的沉靜,現在的豐富;原初就講好一個故事,主題是英雄主義,而現在是多加了開頭和結尾,關於世界,關於人生,關於人是從哪裡來的哲學的追問:明顯的,電影承受的東西更加多了。這是兩個時代的經典,很有可比性。世界的電影真的是大發展了,造夢的藝術越來越光怪陸離,與現實水乳交融,綻放光芒。可惜,今天的中國,竟然還拍不出像老美79年就誕生的《異形1》這樣的片子來。無論是故事的完滿程度上,還是畫面製作上,或者音樂、鏡頭的驚悚上,鮮有可及。
總的來說:「雷德利•斯科特真是劃時代的天才。在節奏,氣氛,場景各個環節上都讓人嘆為觀止。異性如果不是他起的頭,那估計今天早就被人遺忘了。」
這是一部好電影。

(摘:《異形4》風格變成了搞笑版,「被死忠影迷丟丟番茄就好好裝進籃子回家做菜吧。」)
2012年10月18日星期四 0:02寫,18日11:17修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