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安娜‧卡列妮娜--Anna Karenina

安娜卡列尼娜/贵族孽缘安娜卡列尼娜(港)

6.6 / 106,610人    129分鐘

導演: 喬·萊特
編劇: 湯姆‧史都帕 列夫托爾斯泰
演員: 綺拉奈特莉 裘德洛 凱莉麥唐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蘑菇精精

2012-10-13 05:29:13

事實證明我是無法接受一個乾癟的女人去演少婦的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安娜被毀了。

事實證明我是無法接受一個乾癟的女人去演少婦的。

古典劇王牌編劇Tom Stoppard 與青年才俊導演Joe Wright 把托爾斯泰的《安娜 卡列尼娜 》改編成了一部華麗麗的舞台劇:那些綾羅錦緞的戲服,那些超現實主義的舞台設計,那些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那些朦朧的燈盞效果,那些流暢的場景切換,都如此浮華夢幻。

可是這些浮華的裝點,別出心裁的改編,比起選擇真正適合的角色,哪一個更重要?導演似乎本末倒置了。讓Keria Knightley 來演安娜,這絕對是一個錯誤。

托爾斯泰筆下的那俘虜了Vronsky的安娜是這樣的:Because in the expression of her charming face, as she passed close by him, there was something peculiarly caressing and soft. 然而我們看到的是Keria 招牌式的撅著嘴的傲慢與凌烈的冷漠。這用在Elizabeth身上或許恰當,但安娜的柔軟,嫵媚,風情,被毀了。

蘇菲1997年的版本雖然是一個平庸的改編,但我們至少能從蘇菲的眼睛裡看到柔順,看到嬌媚,看到婉約,看到帶有輕微挑逗的含情脈脈。Keira 的眼睛裡也是有挑逗的,但那是一種令人畏懼的挑逗,一種冷冽的清高,一種高傲的姿態。有時候她會讓我想到章子怡,一樣兇狠固執的表情。她們這類的表情總讓我感覺欠她們好多錢,要還。

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是美麗與迷人並存的,託兒斯泰用的詞是charming, radiant, blushing,striking beautiful。我不否認Keira 有一張striking beautiful絕美的臉,她穿著一身華麗的黑色絲絨裙子,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誰都不能無視她的美麗。

但我拒絕認同她演的安娜是迷人的,我看不到blushing,radiant,charming,看不到一點少婦的光暈,一點少婦的豐潤, 一點少婦的秋波微轉,我們看到是那華麗黑絲絨下的一把瘦骨嶙嶙,可憐的安娜,舞台生風的裙子卻襯不出她的嬌媚,那條華麗緊緻的黑裙在她的胸前顯得鬆垮無力。在這點上,蘇菲的適合度再一次更加明顯。同樣的striking beautiful, 不同的是蘇菲同時擁有另人著迷的身體,那柔潤的胸脯,婀娜的蠻腰與那修長的姿態。而Keria 的身材:單薄消瘦的上身,粗壯的雙腿,顯得有些男孩子氣。這樣的身材或許也有一種別緻的性感,像她代言的Coco Mademoiselle, 但是那不是安娜。

Keira 作為一名青年有為的女演員,她的努力是不可置疑的。但我覺得她若要有所自我突破,去嘗試更多樣性的角色,還需要刻苦的修煉與豐富的人生閱歷:

她有一張精美的臉龐,她的臉在靜態的時候特別的美,那冰雕一樣的美,最適合作沒有表情的迷失裝。但是一旦轉入動態的時候,她的面部肌肉顯得緊張,僵硬,機械。失去了含情凝睇的生動,也沒有嫣然一笑的嫵媚,更談何專遞眸含秋水,眉目傳情的神態。她的面部表情永遠在0與1之間徬徨,0是憤世嫉俗的高傲,1是驚魂四射的悲痛,剩下的那些是機械的抽搐。至於她的笑,總是如此勉強,如此不自然,如此沒有感染力,彷彿她知道自己不笑才是最美的,所以克制著。

再有,她似乎特別中意悲劇,貴族也是她的特長,無法想像她去演農民,妓女或像Emma Stone 那樣犀利自嘲的女孩或是Anna Hathaway 在 Devil wears Prada 里那樣草根的角色。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各有所長嘛。但問題在於這一系列雷同的悲劇角色加劇了她緊張的面部肌肉,她哭起來更美了,笑起來也就更不自然了,那冷峻的雙眼裡似乎只有悲楚與掙扎,卻無辦法傳遞在愛裡的感覺,在歡樂裡的嬌媚,在幸福中的柔情。

所以Keira演的安娜是一個渴望悲劇的女王。她到那裡都是最顯眼的,最鋒芒的,最得愛的,然而當一切繁華富貴漸漸遠離她時,當甜蜜錦簇的愛情漸漸消失後,她開始懷疑這一切,懷疑自己的美麗,自戀的她無法容忍這種落差帶來的恥辱,心甘情願地走向悲劇,她死得時候,那血跡,在她的額頭星星點點排列得整體,如印象主義的畫一般,美,死都要這麼美。Guardian 的影評人說她演的是:she is the artless wife and mother, suggesting a new subtlety and maturity in her acting. 但觀眾們遭到了觀眾們的抨擊的:Personally I can』t think of an actress less suitable for the role than Knightley. Apart from the fact that her range, thus far at least, consists of pouting and yet more pouting, she simply looks wrong. Yes, I know looks aren』t everything, but my idea of Anna is as a rather more mature woman. (「我個人認為沒有再比Knightley 更不適合演安娜的演員了,她的表演除了噘著嘴,還是噘著嘴,她是一個錯誤。我知道外形不是一切,但安娜至少應該是一個真正的成熟的女人」)。她的評論很快就有了555條10086 +1 。看來我不是一個人在刻薄著。

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並不是一個自戀者,她渴望愛情,渴望被愛也義無反顧得去愛別人,為了愛情而走向毀滅,同時她也渴望被救贖,被道德救贖,掙扎矛盾的她最後走向了絕路。有點像是《魂斷藍橋》裡的馬拉,說到《魂斷藍橋》突然想起美麗的費雯麗,或許她是可以把安娜演活的。

如果說女主角是失敗的選擇,那麼男配角絕對是一個笑話。怎麼想到讓Kick-ass 裡的男童,去演一個英俊風流的軍人,托爾斯泰筆下的他是:squarely build, dark man, not very tall, with a good-humoured, handsome and exceedingly calm and resolute face.。如果要找Aaron 泰勒-Johnson 和Vronsky的共同點的話,那恐怕就是:Not very tall 了。相比97年的Sean Bean, Aaron 只能說是一個更加不合情理的選擇。至少Sean Bean 還是有男人的英氣的,Aaron 只是一個金毛亂髮,青春痘印滿面的少年。選擇他,無非是為了商業上的成功吧。


抱怨了一堆,休怪說我刻薄,我們談得是19世紀最偉大的文學作品,豈能任人不負責任的為了純商業目的而搬上螢幕。

另外我手頭只能找到一本英文版的安娜,所以只能引用英文,還好些段落都是直白的描寫,不應有太大歧義。再說這片本來就是英國人拍,英國人演,說的是英語。

註:這是一篇差評,建議keira的影迷,特別是喜歡人身攻擊的朋友們不如看好評吧。

至於誰才是真正的安娜,感謝下面淡茶同學的推薦,大家可以看看這篇: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31042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