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低俗喜劇--Vulgaria

低俗喜剧/

6.3 / 1,201人    93分鐘

導演: 彭浩翔
編劇: 彭浩翔
演員: 杜汶澤 邵音音 薛凱琪 鄭中基 田蕊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2-09-12 18:40:09

對彭浩翔保持敵意


不出所料,緊接著國民教育的輿論話題,《低俗喜劇》在香港票房高收。半年前的香港國際電影節,這部亮出低俗賤格牌子、打著保衛粵語粗口文化的片子,令在場觀眾陷入了可怕的癲狂。說是粵語,電影跟廣東廣西等白話區聯繫不大,它只關心香港(電影圈)的人和事,只伺候香港觀眾。在缺少預算的情況下,劇組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拍完了片子。說真的,寫到這裡,我都差點要以為彭浩翔就是香港電影的良心,一心用誠意來做電影。

然而,還是半年前,《春嬌與志明》時候,喜歡在部落格上耍京腔的彭浩翔一邊罵發行方、一邊罵觀眾,令人大跌眼鏡。這個擅耍小聰明、從不掩飾沾沾自喜情緒的香港導演,面目愈發可憎。具體於《低俗喜劇》這部片子,它所表現出來的騎牆姿態最令我反感。固然也可以解讀為:這是彭浩翔對香港《電影檢查條例》的反擊(《出埃及記》、《志明與春嬌》上映時的風波),只是,《低俗喜劇》的用意恐怕不在於此。在合拍片成風的情勢下,香港成為被遺忘的領地。眾多合拍片主要考慮內地市場,基本摒棄了本土市場。這時候,如果借得本土話題來炒作一把,轟動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顯然,最能吸引眼球的不外乎三級片,與其被打為十八禁,不如主動宣稱:我就想拍一部低俗的東西,特區影視處順道還了一回人情債,被動配合。本質上,《低俗喜劇》與《維多利亞一號》的行銷策略並無二異,但彭浩翔這回選擇了輕裝上陣,降低風險,穩賺不賠。《維多利亞一號》的血腥暴力叫很多人吃不消,那就換個路子,開開下三路的玩笑,變本加厲也無妨。於是,整部《低俗喜劇》就好比餐桌上滔滔不絕的黃段子笑話,主動下三路,大打諧音擦邊球,剝削和貶低女性——也是彭浩翔屢試不爽的。似乎無毒無害的背後,彭浩翔包藏了禍心。他把自己降格為低俗,此舉又事先堵住了批評者的嘴巴,絕對的立場正確。

《低俗喜劇》的一大利器莫過於關懷香港觀眾,其居高臨下的點來自於香港以外的觀眾聽不懂地道粵語方言,領略不到笑話滋味,因為最地道的東西是在粗口裡,千變萬化、不得其蹤。但說個不好聽的,就因為你在香港,講出來的粗話都比別人有殺傷力不成……為了爆粗而爆粗,以及如何把粗口說得溫文爾雅脈脈含情,面對彭浩翔的這種「機靈笑話」,片子當真讓我好感全無。更何況,很多黃段子早不新鮮了,彭浩翔還非讓劇中人物極其認真地重複上一遍,相當之乏味。整部電影的最大毛病就是為了講段子而講段子,情節鬆垮,毫無節奏可言。

此外,片中出現來自廣西的土老闆,他的荒唐行為和那桌筵席成為了宣傳亮點。想想也極其可笑,《低俗喜劇》直接嘲諷的對像是內地和不開化的內地人。彭浩翔又一次收買了人心,要知道,這種現像當然不可能發生在香港,因為香港那麼文明。即便可以說有真人真事,香港電影不景氣,找錢找到了內地去。那麼,他還不如去講大亨和女明星,看哪邊影視圈更離譜。最後,如果彭浩翔真對內地有那麼大的敵意,何必夾著尾巴來北京廝混,兩邊討起好來。

《低俗喜劇》的走紅也暴露了港人的壓抑,即便廟街大叔喜歡丟來丟去好不自在,但在香港社會的道德體系里,講文明的要求恐怕比內地要嚴格出許多(這也反應在苛刻的電檢條例上)。彭浩翔成功釋放了很多人的苦抑,平時爆不得粗、耍不了賤,那假借電影,大家都爆漿瀨尿了一把。殊不知,在人人粗口的背後,這部電影暴露了它的弊病,沒有一個人物形像是成功的,每個人的出現都是形同詹瑞文,只為刻意引出一段粗口、一個低俗段子,甚至連小童都不放過。

即便調侃3D《肉蒲團》還有一絲昔日彭浩翔的影子,但到了這部電影,彭浩翔早已面目全非。《買兇拍人》時代,他真的會把「想拍電影」掛在口頭上,拼命把好玩的東西都用上。《AV》時代,即便也算真低俗,好歹有個年少輕狂、不負少年時,很傻很天真。現在的《低俗喜劇》,塞滿粗鄙卑劣的段子,散發著難聞銅臭,直叫感慨,人心不古。影片依然在談論電影,從頭到尾都在說拍電影,卻無恥敗壞,直叫人噁心反感。

如果真要在《低俗喜劇》里尋找所謂的港味,那當真是無比荒謬的事情,上了宣傳營銷的當。要地道港味,《桃姐》和《奪命金》方才是值得表揚的對象。就說眼下,面對慢慢失去本土特色的《麥兜》,觀眾依然能感受粵語之美,獨特性不可取代。這樣的文化保育,正經要緊,亦讓人正視和尊重。【南都週刊 9月】


註:douban著名彭黑 半輩子 以及 五色全味 對此文亦有幫助。前者貢獻了標題靈感,後者在鄙人嗾使下寫了《春嬌與志明》評論,結果遭狂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