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漂洋過海愛上你--The Brave Hearted Will Take Away the Brid

勇夺芳心/漂洋过海爱上你/TheBraveHeartedWillTakeAwaytheBride

8 / 77,512人    189分鐘 | Japan:183分鐘 | USA:181分鐘

導演: 阿帝狄亞喬布拉
編劇: 阿帝狄亞喬布拉
演員: 沙魯克汗 卡約兒德烏根 Amrish Puri Farida Jalal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天生中分頭

2012-09-09 22:44:04

在Simran父親放手的那一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長期以來,對DDLJ的Tag都是歸類為印度愛情片。但是,當我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發現Aditya Chopra要表現的東西遠遠超過愛情。如果僅僅把這部片子當做愛情片而論的話,不免埋沒了導演的辛苦用心。
    愛情和羅曼蒂克無疑是印度片逃不出的主題,但是DDLJ整部片子裡,除了Raj(Shah Rukh Khan飾)和Simran(Kajol飾)的談情說愛之外,更透露出的是Simran對自由的追求和印度傳統女性對自我犧牲的反抗。
    首先從時代看起,DDLJ拍攝於1995年,並且成為當年最賣座的影片,至今仍是寶萊塢經典影片之一,Shah Rukh Khan和Kajol「螢幕情侶」的完美之作。95年的印度處幹什麼狀態呢?20世紀90年代,印度啟動經濟改革。根據印度學者的研究,事實上印度真正的經濟改革開始於1993-1994年之間。非常類似於中國的改革開放,除了在經濟上取得巨大成就之外,印度的「改革開放」同樣帶來的是思想和文化的開放。相對於前期比較封閉試的發展,這樣的開放也頗有種中國改革開放的效果----即不同於傳統文化的新觀念突然引進,馬上帶動人民思想變革。而我和印度朋友聊到這個時期的時候,他們的回答也印證了這樣的推斷,更多的年輕人開始更加追求自由戀愛和西方的生活方式,包括電影音樂和其他形式的外來文化。DDLJ就是拍攝於這個改革潮流的初期。
    再從電影角色設置看,電影的開始部份有Simran裹著浴巾跳舞的片段,Simran和Raj剛上火車的時候,Simran的行李箱散開,Raj撿到她的bra。相對於印度電影中,連接吻,裸露和有暗示性的鏡頭都嚴格控制的情況下,90年代的電影中出現這樣的鏡頭已經是很大膽的拍攝了。從一開始,Simran就被塑造成為一個生在在倫敦,不拘於傳統束縛的印度女性形象。
    在印度電影中,Simran這樣的家庭並不少見:典型的印度教家庭,恪守傳統的父親在家中有絕對的話語權,母親作為典型的女性形象,一方面服從於丈夫和傳統,全心全意照顧家庭和兒女,另一方面又深知女性在婚姻家庭裡的犧牲,卻沒有改變的能力。而同時,作為新一代的女性,這樣家庭的女兒通常是以活潑俏皮,內心叛逆,顛覆傳統印度女性的形象出現。
在得知自己要回去印度,和一個沒有見過面的男人結婚時,Simran向父親申請去歐洲大陸玩一個月。在向父親提出申請的時候,她多次提到「唯一一次」,「生命」,「再也沒有機會了」等等句子,其實反映出來的還是作為印度女性被傳統束縛的無奈。而在歐洲旅遊的時候,遇到Raj,讓Simran的思想開始變化。她喝酒喝醉,到處撒野,游泳池裡胡鬧,就是放開心去做沒有做過的事,是一種內心的解放,Simran從骨子裡就不是一個文文弱弱、逆來順從的女孩。
從歐洲回來後,父親的不理解,堅持要回印度,把這樣傳統和自由的矛盾推到了高潮。「讓她哭,她的命運不可改變。她應該學著怎麼去接受,讓她哭個夠。」父親的話無疑不反映出傳統的不可抗拒。
Simran的母親其實在電影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開始勸Simran的時候,她說:「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爸爸就告訴我,男人和女人之間沒有什麼不同,我們都有平等的權力。但當我長大以後,我發現這只是個謊言。我不能上學,因為和我相比讓弟弟上學更重要。那只是我的第一個犧牲。然後,每走一步,不管是作為女兒,作為姐姐,作為妻子,我都要犧牲自己的幸福。但那時從前,當我第一次把你捧在手心裡,我就發誓,永遠不讓我所經歷的事在女兒身上重演,不管作為女兒,作為姐姐,作為妻子,每一步都不要有更多的犧牲。即使她是女孩子,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她要過得幸福。但是我錯了,我甚至忘了一個女人沒有權利發這樣的誓,她生來就是為男人們做犧牲的。為了自己的女人,男人們不管有沒有能力都不會做出犧牲。所以我勸你放棄自己的幸福。」這段話,本身已經是印度女性對自己生活的全部詮釋了----犧牲,為男人付出,放棄自我的幸福。也是千百年來,印度女性奉為傳統甚至是美德的東西。在印度文化中,女人一直是以男人的一種附屬品形式存在。
而後來,看到Simran和Raj的感情之後,Simran的母親做出了另外的舉動,勸女兒和Raj離開:「我錯了,Simran。我的女兒不用犧牲她的幸福,她不用犧牲她的愛情。Raj,帶我的女兒離開這裡。帶她走吧,我會處理好一切。」可以說,在整部電影了,Simran母親一角,一直推動著故事的前進。母親的改變,本來就是從她的時代到女兒的時代,女性地位追求過程中思想的改變。儘管這樣的改變不是一帆風順,儘管這樣的改變充滿了糾結。
同樣的改變出現在Simran身上,但與其說是她的改變,不如說是她的釋放。在歐洲旅行遇到Raj時的釋放,那是一種內心對自由的釋放。然後是回國後同意結婚,但是在Raj去旁遮普找她時,請求Raj帶她私奔,這時的釋放是更近一步的,不單單是內心不安的種子,而是開始主動追求自己幸福。而在電影的最後,還穿著印度傳統新娘禮服的Simran在母親和妹妹的支持下,奔到火車站,決心跟Raj一起走。父親死死抓住她的手腕,她帶著哭腔,幾近絕望地向父親請求:「讓我走吧,爸爸。Raj就是我的生命,沒有他我活不下去。讓我去找我的Raj。」這樣的表白已經把她內心的所有情感推向了頂峰----為了自己的幸福,不要包辦的婚姻,不要像母親或者更多女人一樣的犧牲!作為女人也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當然,釋放出這一心聲的,不止是Simran一個人。而是在特定時代下新思想的產物。Aditya Chopra用這部電影,力求反映更多年輕人的心聲,或許,這也是90年代,印度在開放和發展的影響下,希望通過電影改變或者警醒的東西。電影本身就是社會的反映,是理想的縮影。電影中Simran的形象,也是很多印度女性心裡在某種程度上希望成為的樣子。
父親放手的那一刻,Simran驚呆了。而就是那一刻,是Simran和母親爭取的女權的勝利。Simran奔向開動的火車,Raj伸手她住她。
正如他們的相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