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蜘蛛人:驚奇再起--The Amazing Spider-Man

超凡蜘蛛侠/蜘蛛侠惊世现新(港)/蜘蛛人惊奇再起(台)

6.9 / 705,471人    136分鐘 | 153分鐘 (Extended Cut)

導演: 馬克偉柏
編劇: 艾文沙吉 史蒂夫克勒伍
演員: 安德魯加菲 艾瑪史東 萊斯伊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2-09-06 17:54:34

一個低齡英雄的超凡進化和退化


超級英雄片的劇本基調,通常和主人公平均年齡有著密切關係。《黑暗騎士崛起》有一堆老頭子當綠葉,因此嚴肅正經的像是黑色犯罪片,《特攻聯盟》最爆眼球的是個小蘿莉,當然可以cult暴力加R級笑料這麼混著來,再比如《超人前傳》就遠不如《超人》那麼有現實邏輯。遵循此規律,比起薩姆•雷米的三部曲,《超凡蜘蛛人》回歸帕克同學的高中時代,編劇當然能更無所顧忌。大鬧地鐵、球場復仇這樣高調展示超能力,換在其他大俠片裡,怎麼也得花幾個鏡頭敷衍點藉口,但本片裡則是鬧了就鬧了,旁觀者驚訝過就過了,之後誰也不會把這等奇事和蜘蛛人的出沒聯繫到一塊——同檔期打擂的蝙蝠俠見到蜘蛛兄弟保護身份這麼容易,估計會哭的。

當然,這不是漏洞,主角身份決定了劇本的無厘頭風格。青春躁動的高中生往往做事不考慮後果,影片更進一步,賦予他們衝動後可以不計懲罰的虛擬特權。天大地大任我闖禍的肆意,被初獲超能力的彼得•帕克發揮到極致,同時又無需擔心被人識破,就像喜劇片裡那些被車撞了下一個鏡頭就完好如初的角色一樣。健忘症和速愈症都是喜劇邏輯的一部份,觀眾自覺將其調用後,得以甘之如飴的享受造夢機器的催眠魅力。蜘蛛人也許永遠達不到蝙蝠俠電影的深邃和恢宏,但後者也永遠無法比它更接近真人卡通,至少波頓和舒馬赫都未能做到。這也是青少年世界與成人社會的分水嶺。

可惜的是,儘管耍帥細節編織的肆無忌憚,該系列電影的另一重要支線——感情戲卻未能有等量齊觀的表現。本該刻骨銘心的初戀被拍成了一鍋溫吞水,兩個小時中一直在加熱,從未沸騰過,重演了《蜘蛛人1》的若干套路,論曲折程度卻猶有不如,甚至不比六十年代原著漫畫多幾個波折。更蹩腳的是台詞,不到四級口語水平的大白話佔據了大部份篇幅,筆者觀看過程中突然對英語水平重燃自信,甚至能挑出若干個翻譯不妥——大學畢業後除了看賈伯斯演講,已經很久沒體驗過這種良好感覺了。簡單不一定不好,但本片的台詞完全不足以挖掘情感深度,也缺乏俏皮的火花。彼得和格溫的甜言蜜語可以在任何一部三流肥皂劇中找到對應,伯父伯母的家教能力顯然比正傳三集退步許多,堂堂警察局長竟然像個愣頭青一樣和後輩吵架,蜥蜴博士一步步淪陷在科技泯滅人性的深淵中不能自拔,他的變異經歷和性格弧光是對正傳中綠魔、章魚博士、沙人的雜糅式複製,那些瘋狂或自省的獨白也相似到難以忽略。影片的笑料和萌點基本靠動作營造,台詞幾乎沒抖出像樣的包袱,最近熱播一部《終極蜘蛛人》卡通片,每集二十分鐘裡爆出的如珠妙語,起碼是本片兩個小時裡的十幾倍。雖說動作片的文戲相對次要,但一部大螢幕作品的台詞還不如電視卡通雕琢,也未免說不過去。

不過白開水似的對白倒也並非百無一用,最起碼為烘托彼得的兩面性格有所助益,這也算是本集首創之一。熟悉蜘蛛人漫畫、遊戲和卡通的影迷一定了解,雖然彼得木訥內向,但他一旦變身蜘蛛人後就變成個語帶嘲諷、喋喋不休的脫口秀主持人,即使在激烈的戰鬥中照樣舌燦蓮花,常常連珠炮般攪得對手方寸大亂,不失為極具個人特色的戰術。正傳三集的蜘蛛人和彼得一樣沉默寡言,但本集中安德魯對著刀子賣萌、用超能力戲弄偷車賊、與警員交涉時,完全復原了碎嘴小子風格,與摘下頭套後判若兩人。彼得本就是個思維機敏、有幽默感的人,面具為他提供了掩護身份,得以展示性格中平時被壓抑的一面。現實里,不少人面對面社交能力很差,上了網卻風趣瀟灑,正是此性格雙重性的展示,如果留意,很多超級英雄在變身後都會經歷性格轉變,固然出於自我保護,同時也是一種壓抑的釋放。本片到了後半段,隨著面具被不斷摘下,身份不斷曝光,蜘蛛人的兩種身份界限被模糊了,他的口才也相應消失了。

另一突破是加強了蜘蛛人的技術宅傾向,房間裡滿是科技小玩意,自製高強度制服和蛛網發射器,精通電腦網路,能在下水道活用蛛絲探測敵情,某種程度上說,大反派的變異也有他的「功勞」。身為科學家的兒子,智力上當然虎父無犬子。神乎其神的蜘蛛感應曾被不少影視作品強化,讓蜘蛛人隨心所欲的「敵未動、我先動」,很是敗筆,本片徹底弱化了這一作弊式的存在,讓他以智力和科技自我武裝、自我提升,是個高明的思路。雖然加入復仇者聯盟遙遙無期,但提前準備總是好的,漫畫裡鋼鐵人能輕易強化蜘蛛纖維,也能隨意讓蜘蛛感應失靈。混在神盾局,沒點技術頭腦,光靠變異肯定玩不轉。

安德魯•加菲爾德以28歲的「高齡」飾演高中生,顯然在肢體語言上下了一番功夫,從全景看體型動作無懈可擊,但一到面部特寫,化妝再好也難免露出「老態」,叫人看出原是位低齡大叔在裝可愛。其實美國片常用二十多歲甚至三十多歲的男演員演高中生,正傳中的托比•麥奎爾也是裝嫩,但筆者當年看時並沒有這份錯位感。有朋友說,當你能察覺演員扮年輕時,就是你已經老了。我衷心希望他說的不對。

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