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普罗米修斯/异形前传/异形前传普罗米修斯

7 / 646,444人    124分鐘

導演: 雷利史考特
演員: 歐蜜瑞佩斯 麥克法斯賓達 莎莉賽隆 派翠克威爾森 蓋皮爾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2-09-05 07:49:28

伊甸園裡的外星人


最初傳出《異形》拍前傳的消息時,筆者第一反應是,異形反叛巨人族的故事要被搬上螢幕了——《異形》中那位被穿膛破肚的外星太空人的命運終於有了交代——令我一度很興奮,期待一部激鬥場面如《星河艦隊》般恢弘的戰爭大片問世,最不濟也要比《AVP》大幾十倍規模吧。誰知這段波瀾壯闊的物種大對抗,在本片中僅以全息圖像的形式浮光掠影的回溯,而且只透露了全事件的冰山一角。好比你打算看到一部犯罪片,結果卻是偵破片,犯罪過程在開場前就已完成,難免有幾分掃興,但少了血淋淋的犯罪過程來刺激眼球,卻足以用破案推理的智力收穫來彌補。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是網友們熟悉的哲學終極三命題,《普羅米修斯》為前兩個命題提供了闡釋,並為後一個留出了思索的空間,但它的答案卻與我們固化腦中的假設相去甚遠,令人頗有啞然失笑的無奈感。一直以來,無論在有神論者的神創說,還是在進化論者的天演論,人類生命的源頭、智慧的誕生,都是神聖而偉大時刻的見證,具有天地變色的劃時代意義,我們也以自身存在為榮,並通過科學和宗教的手段,拼命去搜尋、還原那驚天動地一刻的原貌和真相。但在斯科特鏡頭下,這本應莊嚴如儀式的過程,卻並不具有我們引以為豪的永恆意義,事實上,更像個荒誕的笑話。影片情節存在見仁見智的多種解讀,但無論你將開篇的「造人」解釋為意外、生物實驗或別的什麼,那份拷問意義時產生的無力感是揮之不去的——正如霍洛威回答戴維德時所說「我們造你只因為我們有這個能力」。從影片看,戴維德的仿真程度和自我意識只稍遜於人類,正如人類的思考能力和外形也並不比高大強壯的巨人族差去太多。戴維德之所以有此一問,是因為他的人工智慧已達到思索自身起源的程度,終極求索給他帶來的失望,精準的揭示了人類獲知哲學三命題答案時後必將面對的尷尬,以及信仰的崩塌,片尾伊莉莎白再次啟程尋找真相,影片卻唐突的結束了,因為無需再演,也不必有續集,結果已經是呼之欲出了。

年邁的維蘭德被巨人掀翻在地,喃喃念著「這毫無用處」時,我想到了《守望者》的笑匠,他被法老王打成重傷後苦笑著說出那句點睛的「這都是個笑話」,放在此刻維蘭德口中亦十分貼切。兩部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商業片,《守》中超級英雄身處殘酷現實被命運吞噬的悽慘境遇,恰如《普》中科學家的崇高使命遭遇毀滅危機時那份心理錯位,徹底擊碎觀眾輕浮而脆弱的幻想。你若沉浸漫畫英雄的卡通化風格,《守》如當頭一棒,把你打得七葷八素,你若堅信生命的崇高和深邃,《普》似飛來一掌,讓你從做著美夢的冬眠倉中徹底甦醒。斯科特和阿倫•摩爾都明白,不拘一格才能造就好故事,越是商業元素氾濫的題材越是如此。

當然,雖然主題之驚世駭俗讓人肅然起敬,但本片並非全無瑕疵。事實上,我越回想越覺得,斯科特是先有了這個「人類起源說」的創意,然後才把故事往上面套,他太想將這個理念毫無保留的鋪陳開來,因此在敘事中留下許多不盡人意之處。隨便舉一例,初探洞穴時,那地質學家見眾人研究死屍便既驚又怒,稱自己是為石頭而非屍體而來,之後便帶著另一生物學家與大部隊不歡而散。稍微嘴嚼下,這突發情緒也未免太過離譜:既然有勇氣沉睡兩年遠征外星球,而且出發前渾然不知任務,此人怎麼也該膽量過人,而出於職業習慣,科學家多半好奇心強烈,即使與專業無關,也不可能見了陌生骨骸就退避三舍,何況眾人一路都在研究地質和大氣,見到斷首死屍當然要設法開門,進入新環境後你這個地質專家明顯又有用武之地,為何要臨陣脫逃呢?怎麼也說不通嘛。唯一的解釋,就是此二人必需要「找個藉口」從團體孤立,這才能引出後面的恐怖事件,明顯成了被導演操縱的木偶,此處編劇水平令人落淚。

但儘管有著種種生硬之處,影片從整體上仍有十分抓人的戲劇張力,尤其是情節被怪獸片套路主宰之前,時時令我有觀看太空歌劇和《神秘博士》之類秘境冒險片時毛骨悚然、又迫切想探知真相的焦灼,情緒始終保持在閱讀偵探小說時揭曉兇手前一秒。本片的全知視角比《異形》更少,觀眾所見所聞幾乎沒有超出船員的視聽,能充分體驗身為一個探險者的情緒波動,感受隨著時間一點一滴凝聚起來的恐懼因素。二探洞穴時一邊霍洛威感染加重、一邊發現船員屍體的危機爆發,以及變異科學家在艙外的驚悚亮相,都將這種體驗推向峰谷,引發宣洩情緒同時累積新懸念的暴爽淋漓。

作為一部准硬科幻作品,《普羅米修斯》會令一部份觀眾精神抖擻,也會把另一部份帶入夢鄉,根據筆者的經驗,前者中很大一部份是技術宅和極客男,後者則多半由文科生和文藝女青年組成。此處並無褒貶,造成區別的是那些詳實而冷冰冰的科學論述:駕駛飛船時的「左轉幾度」、「關閉推進引擎」、「觸發反應爐」,崇尚科技審美的理工男們會聽的興奮不已,文藝青年們則在咒罵「真費勁,直接拍那玩意起飛降落不就行了」,探測大氣時敘述每種氣體的百分比,又會引來一些反感「直接說能不能呼吸多好,不知道我自然科學沒及格嗎」,至於大段分析外星科技成果的段落,在很多人看來拖慢了「打怪獸」的敘事節奏,也被不少觀眾認為是精華所在。《星際迷航》的原初劇集也是這般宅向,後來搬上大螢幕後就減弱了思辨,增加了視覺刺激,是商業上的考量。本片在北美賣座不佳,多少也和斯科特堅持一個硬科幻核心的劇本有關。

本片勉強稱得上群戲,船員們個個形象鮮明,角色塑造從《異形》繼承不少:開頭部份主要主角戲份平均,經歷過幾次危機後女主角的主導身份才漸漸明朗,最後部份則與《異形2》無不雷同,都是女主角與人造人聯手對付異形女皇(的父親),可能是斯科特的創作習慣,也可能是為了讓系列粉絲找回熟悉感。拉佩斯的表現頗給人西格妮•韋弗附體的錯覺,不算很漂亮,身材也略顯臃腫,但氣場和意志爆發力一流,屬於被逼急了直接由小白兔變成母老虎的女賽亞人。法斯賓德的人造人混合了正傳前兩集中同胞的性格,由於升任主角,觀眾可以更細膩的體察他身為人類附屬的複雜內心,為解答人類與創造者的關係架構了一座橋樑。至於女神塞隆,除了從機器人般的僵硬突然過渡到情緒豐富外,似乎沒給人留下別的印象,若說有什麼存在價值,大概是她以生命作代價告誡觀眾,逃避高空墜物時一定要先回頭看清方向,光靠腿腳快是不夠的。

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