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蜘蛛人3--Spider-Man 3

蜘蛛侠3/蜘蛛人3

6.3 / 640,912人    139分鐘 | 156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山姆萊米
編劇: 史丹李
演員: 陶比麥奎爾 克絲汀鄧斯特 詹姆斯法蘭科 湯馬斯海登喬許 陶佛葛瑞斯 布萊絲達拉斯霍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illchild

2012-08-30 08:27:53

關於老蜘蛛人電影的閒言碎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蜘蛛人》系列最晚的一部《蜘蛛人3》上映於2007年,那時候智慧型手機還沒有主宰很多人的生活,社交網路,部落格什麼的還沒有產生巨大的影響力,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現在還有很大差別。當年的屌絲帕克居然能和高帥富哈里同爭一女並且屌絲還最終抱得美人歸,擱到現在,這個真不信。。。
 
為什麼一上來就談科技就談時代變遷,因為這件事對於電影和電影觀眾的影響太大了。小時候我在電影院看《玩具總動員1》,覺得當時的3D技術太牛逼了,畫面簡直就像真人演的一樣,但是到了現在,終於發現片子的紋理還是挺生硬的。《蜘蛛人》畫面場景很炫酷,動作驚險迅猛,但我腦子裡為什麼總是覺得太假太假太假,是因為時間和技術的侷限性嗎?!還是因為我看的是網上下載的。。。

當然,一部電影的情節主題內容人物等等人文的東西,才是影片的靈魂和根基,這樣說似乎又與大片的概念有些違背,但是你願意看一部只有視覺衝擊力的特技場景,大家沒頭沒腦的打來打去飛來飛去嗎?!

說說影片的內容,《蜘蛛人》1~3部總體的脈絡是彼得帕克在高中時代被蜘蛛咬了之後身賦異能。在其叔叔被劫匪槍殺以後終於領悟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真諦,成為拯救城市的蜘蛛人英雄,三集中大戰四個反派,並最終都取得勝利的故事。期間穿插了嬸嬸對彼得帕克的靈魂指導,和女友MJ的分分和和,以及與高帥富哥們兒哈里關於殺父問題的恩恩怨怨。

影片中彼得帕克是一個在理科方面很有才華的學生,而影片的所有不靠譜情節也是以科技元素為根基的。第一集中哈里父親諾曼是一個軍火商,掌握高精尖科技,最終用科技把自己送上了絕路;第二季中八爪魚博士研究人造太陽;第三集中沙人也是在掉到科學家的實驗坑裡才成為了沙人。重用特技的片子無非只有兩個主題,科幻或者魔幻,或者是科技讓不可能變為可能,或者索性就是魔法創造了奇蹟。必須從二者中找到的一個根基才能讓觀眾覺得可信。

但是科幻與魔幻在一部片子裡是不能並存的,並存只能將片子裡的一切推翻不成立,然後就剩下整部片子在瞎扯淡,這電影還怎麼欣賞。科幻講求的是一切超能力都有現實和科技的依據可循,就是因為科技發達到某種地步,才有了兇悍的武器,普通人才藉助高科技成為各種超能英雄;但魔幻恰恰想反,它強調就是因為神秘不可知的魔力和法術做了不可能的事情,比如《哈利波特》通篇就是在講魔法,一根棍子就能解決各種問題,這找誰說理去?!但因為是魔幻題材,觀眾也會覺得可信。但是《蜘蛛人》中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在這樣一部整個故事都是以科幻為立足點的電影裡,哈裡的父親諾曼在與蜘蛛人的搏鬥中死在了自己的飛行器下,哈里卻一直認為是蜘蛛人殺死了父親並揚言報仇。在哈里自我刺激替父報仇的情節里,哈里父親的畫像會說話,哈里家的大鏡子也會顯現父親的影像,這已然是沒有科幻根據的,很說不通的情節,已經屬於魔幻的範疇。

或許有人會說,這其實是哈里內心掙扎的一種表現形式,所有的影像都是哈里內心的幻象。即便如此,這樣的安排也是不妥的。影片中蜘蛛人彼得同樣有內心描寫的段落,而這些情節被安排在彼得夢中或躺在床上,這樣詮釋就可信得多。

一部把科幻與魔幻混淆的片子,繼續往下看總是有些脫離感,覺得假。

影片中貫穿始終的主題是對靈魂的救贖。彼得殺死害自己叔叔的盜賊是救贖,因為叔叔的諄諄教誨彼得在一開始不置可否;彼得向嬸嬸承認是自己放走的盜賊殺死了叔叔,也是對自己內心煎熬的一種救贖,而嬸嬸最終原諒彼得也使彼得救贖成功;第二部中八爪魚博士無法自控為非作歹,最終醒悟,自己獻身解決了人造太陽,是他對自己犯下罪行的救贖;同樣的情節還出現在第三部沙人向彼得道歉的橋段里。

而最慘的要數彼得的好友哈里,在最終發現蜘蛛人不是殺害自己父親的兇手時,他挺身而出幫助了危難中的蜘蛛人,並最終替蜘蛛人擋死,這也是對自己誤解好友,把好友折騰得死去活來的一種救贖。但是有必要讓哈里這麼慘嗎?!哈里腦袋撞傷是不是彼得所為?哈里毀容是不是彼得所為?為什麼最終享福的總是彼得,哈里這麼倒霉?!導演仇富?!

順便說說電影的配樂,倆字,壓抑。三部電影的配樂子乎都是交響樂,我理解這是想表現影片的緊張氣氛或者英雄主義的恢弘,但是一部改編自漫畫,人物造型那麼時髦,那麼波普藝術,演員俊男靚女,又是給年輕人看的電影,來點吉他,來點失真是不是更帶勁,顯得不老態龍鐘。。。

ps:本文僅就電影論電影,作者沒看過蜘蛛人原漫畫,有何不妥望粉絲見諒,討論可以,罵人滾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