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強‧艾德格--J. Edgar

胡佛/强‧艾德格(台)/J.艾德格(港)

6.5 / 133,676人    137分鐘

導演: 克林伊斯威特
編劇: 達斯汀藍斯布萊克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喬許盧卡斯 娜歐蜜華茲 德莫麥隆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陳劍JHU

2012-08-28 18:45:36

老奸巨猾《胡局長》是非功過誰評說


這回的奧斯卡懷舊成風,不僅有《藝術家》和《雨果》爭相向電影史上的先驅們致敬,傳記片裡和《鐵娘子》爭奇鬥豔的還包括《我與夢露的一週》(A Week with Marilyn) 和關於聯邦調查局前任局長的《胡佛傳》(Edgar)。
《胡佛傳》的陣容不凡,不僅有美國電影協會終身成就獎得主、兩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擔任導演,編劇也由2008年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同志電影《米爾克》(Milk)一片的達斯汀•蘭斯•布萊克擔綱,主演胡佛的則是當年《泰坦尼克》裡的清純小生,現在的「演技派」中年男人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不過他的演技和《禁閉島》(Shutter Island)和《全面啟動》(Inception)裡的那兩個總是眉頭緊鎖,神經兮兮的角色並無太大差別。
在《禁閉島》和《全面啟動》里萊昂納多的角色的妻子總是慘遭橫死,而這部片子裡,胡佛乾脆就是終身未娶,看來小李子的戲路越來越廣,但是戲裡的女人緣卻越來越少。不過這也不奇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老爺子選擇《米爾克》編劇來撰寫劇本,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傳說中的胡佛的同性戀傾向,以及他和門徒托爾森長達50年的地下戀情。但在日前接受GQ雜誌採訪時,迪卡普里奧和伊斯特伍德都強調:這不是一部同志電影!用伊斯特伍德的話來說:「他們是形影不離的夥伴。是不是同志應由觀眾判斷。但電影並不是關於兩個同志,而是關於一個男人,他如何操縱身邊的所有人,經歷8屆美國總統仍權勢熏天的故事。我根本無所謂他是不是同志。」
從這個角度上獎,老爺子沒有撒謊。整個電影雖然有一些曖昧鏡頭,但是主要還是集中在胡佛在聯邦調查局50餘年的生涯,其中擔任局長48年!這不僅是空前的,也註定是絕後的,因為自他以後,聯邦調查局局長一職根據新的立法不得超過10年,這和美國的各個分支的官員們對胡佛的恐懼不無關係。
胡佛的崛起,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社會對於無政府主義的恐懼。胡佛於1895年1月1日出生在華盛頓,1915及1917年在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分別獲得學士及碩士學位,畢業後隨即進入司法部工作。1919年24歲時被提拔為司法部調查局新成立的情報部主管,展開對國外政治勢力對美國滲透的偵查和情報工作。1919年美國司法部長米切爾•帕爾默家裡被無政府主義分子投擲餌雷炸彈,年輕的胡佛騎著自行車第一個趕到現場,並隨後展開偵查,順利抓獲了當時美國無政府主義的精神導師埃瑪•高德曼和肇事暴力分子。1921年胡佛被提升為調查局副局長,1924年成為代理局長,旋即被柯立芝總統任命為局長,年僅29歲。這與胡佛縝密的推理和偵查,及他對無政府主義的無情打擊不無關係。
這個片子的主體由另外一個轟動美國甚至全球的「林德伯格」綁架案來串起。查爾斯•奧古斯都•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是一名美國飛行員,在1927 年由紐約花費33小時由紐約飛往巴黎,成為首個進行單人不著陸的跨大西洋飛行的人,也成為了美國的國民英雄。在那以後,他的名聲為他帶來了巨額財富,但是也帶來了不期而來的厄運。1932年3月1日晚,綁匪從他位於紐澤西的豪宅中綁走了他20個月大的兒子,並索贖金五萬美元。儘管付出了贖金,11天後小查爾斯•林德伯格的屍體還是在離家不遠的灌木叢中被發現。該事件轟動一時,光偵查就花了兩年。考慮到當時的科學手段,偵破難度比今天的辛普森案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胡佛巧妙的將公眾對偵查的詰難轉化為籌碼,推動國會通過了林德伯格法案,為他一手建立的聯邦調查局爭取到了一條影響深遠的原則:罪犯一旦跨州即為聯邦犯罪,聯邦調查局將取代州警成為執法主體(儘管在今天看來這有點不證自明)。該原則是聯邦與地方職能分權的第一條紅線,也是FBI迅速崛起的關鍵。
胡佛迅速地推動聯邦調查局的正規化、現代化和媒體公關。他為聯邦探員爭取到了配槍執行任務的權力;要求僱員必須是大學畢業生;建立了第一個全國的指紋檔案庫;建立了聯邦犯罪研究實驗室。實驗室的建立,及其對於罪證的分析,最後成為了對林登伯格綁架案嫌犯定罪的主要依據,其主要罪證是嫌犯使用的一條手工製作的梯子,其鋸痕如同指紋般的獨特條紋。同時他也大力與媒體周旋,努力突出聯邦探員在電影、漫畫中的正面形象。美國社會從對罪犯的俠盜般的讚賞,慢慢變成了對G-Man(Government Man的縮寫,並成為聯邦調查局探員的綽號)的崇拜。
少年得志,春風得意,權傾朝野,是胡佛這時的絕妙寫照,但是如同任何熱愛權力的人一樣,他也對失去權力有著深深的恐懼。很難說是出於公心,他開始收集權勢者們的秘密檔案,包括總統及其家人,並以此作為權力的籌碼。在48年里,美國換了8位總統,16位司法部長,但FBI局長卻始終名叫J•埃德加•胡佛。他所擁有的權力是之後任何FBI領導所無法超越的。
理察•海科在《胡佛傳》中寫道:「胡佛知道怎樣保守秘密,這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他不僅知道這些秘密,而且沒有人知道他究竟知道哪些秘密。」「沒有一位總統敢解僱胡佛,因為沒有一位總統知道胡佛究竟知道些什麼。這對總統來說是最大的恐嚇。」
60年代後出於對蘇聯勢力的恐懼加深,胡佛對很多組織團體都心存懷疑,使用包括滲透、造謠、竊取、監聽在內各種手段遙控。最大的事件自然是對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博士的非法監聽。在電影的最後一部份,胡佛以他收集到的桃色資料要挾他拒絕諾貝爾和平獎,卻遭到拒絕。諷刺的是,胡佛自己跟門徒托爾森同樣見不得光的關係讓他也成為紐約黑幫的要挾對象。晚年胡佛開始對身邊任何人都不相信,變得更加冷酷無情,脾氣也更加怪異,撒的謊更多也更大。
1972年5月2日早上,胡佛被發現死於華盛頓家中的臥室地上。當天下午,尼克森總統在自己的私人日記上寫道:「他在一個適當的時候死了:幸運的是,他是在位的時候死的。如果他在之前被迫下台抑或主動辭職,他都很可能被人殺死。」然而,在對全國發表的官方講話上,尼克森卻是這樣說的:「今天,所有美國人都對J•埃德加•胡佛先生的去世感到悲傷。作為聯邦調查局的局長,胡佛先生擁有赤誠的忠心,卓越的能力和非凡的奉獻精神。可以說,他是在他自己所生活的這個年代裡的一個傳奇。」
老奸巨猾的胡局長剛剛死去,另一個表里不一的騙子就粉墨登場,不能不說是那個時代的一出充滿戲謔的悲喜劇。
胡佛對美國政治的影響是深遠的,甚至直到他死後。尼克森上台後,為了制約胡佛,成立了自己的非正規調查隊伍「管子工」,不過其專業素質實在是不敢恭維,首先在對《五角大樓秘密檔案》泄密者艾爾斯伯格博士的調查中破綻百出,顏面盡失。後來又在1972年夏天的水門事件中被華盛頓特區警察抓個正著。尼克森隨後在秘密錄音中指示他的助手,讓中央情報局阻撓聯邦調查局調查水門事件。而後在《華盛頓郵報》對水門事件的持續調查報導中,兩位記者鮑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爾•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對整個事件進行了一系列的跟蹤報導,正是由於他們報導的內幕消息揭露了白宮與水門事件之間的聯繫,從而最終促使了尼克森的辭職。而向兩位記者提供內幕情報的綽號「深喉」的內線人物,正是聯邦調查局當時的副局長馬克•費爾特(Mark Felt),胡佛30多年的手下,很難說他不是對尼克森對聯邦調查局的不信任和阻撓心懷不滿而泄密的。
尼克森下台直接導致了美國在70年代的政治社會危機,和民眾對於政府極端的不信任。尼克森任命的副總統福特在繼任之後的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赦免尼克森可能犯下的罪行。這也導致他在1976年和卡特的選舉中失敗,而卡特的人質營救失敗,導致1980年雷根勝出,政治新保守主義和經濟新自由主義開始步入美國政治舞台,而世界格局也為之改變了。
所以,如果沒有胡佛,或者胡佛不是一個權力慾這麼強,對聯邦調查局控制得如此緊密的人,尼克森之後的總統很可能是一個共和黨人,那1980年在危機中上台的就會是一個民主黨總統,而我們今天的世界也不會是現在這樣。
當然,歷史無法假設,但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可以是千姿百態。那讀者心目中的胡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