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美國殺人魔--American Psycho

美国精神病人/美色杀人狂/美国杀人狂

7.6 / 745,033人    102分鐘

導演: 瑪麗海隆
編劇: Bret Easton Ellis 瑪麗海隆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威廉達佛 傑瑞德雷托 喬許盧卡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無痕

2012-08-26 00:20:12

人性的自我鬥爭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還沒有寫過影評,大家那麼早就看過了,我最近才看,正因為獨特的手法與結局,讓我印象更深刻,也許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所謂得意忘象,有時竭力想表達清楚反而言盡意亡。
  這個電影並不是要給人講故事,所以不必追究故事的人物、開端、結局。他們想表達的東西已經在電影裡表現出來了,至於領會得怎樣就看受眾了。
  其中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他們自我的滿足感。中國有句古語叫「知足者常樂」,他們內心的病與痛就是源於無止境地想要滿足內心的慾望。
  首先就是漂亮,一位漂亮的男士,一般都用漂亮來形容女孩,但他們真的只能用漂亮來形容。
  漂亮的身材:為了它,主人公可以做一千個伏地挺身;
  漂亮的身體:去做spa,把自己的皮膚「曬」成漂亮的顏色。
  名牌的衣服:容不得他人一點點的玷污,似乎別人摸一下,他就失去了高高在上、不容踐踏的領地。
  還有漂亮的名片,從一張張更漂亮名片的亮相,大家可以看到主人公臉上自信、驕傲的消失,代之以羨慕、嫉妒,甚至憤恨。
  由這一切衍生的攀比。為了更美,主人公在spa館裡曬皮膚,而paul很隨意地說自己家就有一張,還邀請主人公去看看,此時看主人公的眼神。甚至大家在談笑風生的時候,一個無名小卒很惶恐地特意地走過來,拿著一張新印的高級名片展示給他們看,只是為了讓他們看一看,想想是多麼令人噁心的場景,難怪主人公會忍不住想要對他下手。這也為他後來被殺點明了原因。
  但他們的攀比,只是外表的光鮮。人、名字,其他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物質的名字。這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即使製作了精美的名片,卻總被人認錯,而衣服的牌子卻不會。人們會因為某一個人穿同牌子的衣服、戴同樣牌子的眼鏡而被認為是另一個人。
  全場也緊緊圍繞訂座展開,他們似乎只有一個在華爾街工作的頭銜,大多時候一大早大家就聚在某一會客廳、餐廳。上班時也在訂餐,那個令人嚮往的餐館卻始終訂不到。在秘書面前為了顯示自己,謊稱訂到了,而那也只不過是個一般的餐廳。不知道那些訂到位置的人,會在什麼街工作,會怎樣安排自己精緻的生活。
  這些物質的攀比,是自我滿足的一個表現,另一個表現即是性。一邊ml,還一邊展示自己的肌肉,要拍攝下來。
  當這一切都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們會找其他發洩的方法。殺人就是主人公的選擇,也許那刺激的方式會稍稍安撫他快要窒息的心。在另一個電影裡一個殺人犯曾說過「殺人比殺死動物更有趣」之類的話。也許在他們看來,殺人正是他們扭曲心理的解脫之道。
  開始他殺的只是流浪漢,在深夜裡行動,但慾望的擴張、不滿足的膨脹、壓抑,使黑暗都無法承受。主人公殺了自己的好友,當他想殺那個向他炫耀名片的小子時,發現他是個同性戀,他放棄了、落慌而逃。因嫉妒而殺人和為泄憤而殺是不同的。他可以殺一個從無交集的、一點都不能和自己比的人,卻不殺一個同性戀。可見,他們的攀比隻是在同類和比自己低的那類人中。就像一般人可以容忍不相幹的人成功,卻忍受不了認識的人或本來不如自己的人比自己強一樣。不然他為什麼不去殺那些坐在那個高級餐廳的任何一個人。
  他們誰也不會承認自己錯了,主人公的律師,根本連他是誰都認不清。從這裡看來,這律師、和主人公談笑的那些朋友,私下裡不知道也在做著什麼見不得人的構當。只是主人公已經被自己的行為逼得走不下去,而別人只不過比他慢一步而已。
  至於那個老太太,有人認為是paul的家人,似乎也有道理,但我認為,是房東倒更合適一點。如果是家人,怎麼也會不知道他究竟是不是沒了。而警察也只能在調查階段徘徊,並不確認他從外人那裡聽到的見過paul之類的是否屬實。不過這一切都不能用邏輯來解釋,因為如果用邏輯,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它只是把一種心理和人性放大、誇張。他們的房子都是租的,所以那個老太太只是一個房東,他們和paul沒有任何關係,掩蓋著一切。
  在我看來,全片沒有多餘的場景,前面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為後面的結果鋪墊,只是那個結局需要我們自己去總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