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沉默之屋--Silent House

寂静的房子/ 一噤到底(台) / 沉默的小屋

5.2 / 23,389人    86分鐘

導演: Chris Kentis Laura Lau
編劇: Laura Lau Oscar Estevez
演員: 伊莉莎白歐森 亞當特斯 Eric Sheffer Steven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釋空華

2012-08-19 06:04:39

群醜退去,夢魘襲來:人格分裂視角中的《寂靜的房子》


群醜退去,夢魘襲來:人格分裂視角中的《寂靜的房子》

釋空印

孤身一人,是體會恐怖片的極境。與往日的埋頭學習不同,原本期待著若干高人對《房子》有所解析,無奈評論居然以吐槽為多。實在令我對豆瓣鑑賞恐怖片的能力與口味產生質疑。莊子曰:「道在屎溺」,所以「道」的滋味自然令人反胃。話說回來,為什麼會反胃呢?只能是視覺、味覺都出現了差池,視God為shit,心造萬法,卻不嫌髒。

長鏡頭是《房子》的一大特色,和喪屍偽紀錄片的形式作用相類似,都使人體驗到了如臨其境的真實感。不同的是《房子》的長鏡頭基本都是圍繞主人公薩拉拍攝,一方面使觀眾對童顏巨乳的淺層次需求得到了滿足,另一方面在深層邏輯上影片所展示的世界是薩拉的內心世界,而她理所當然地成為電影畫面的中心。

當索菲亞手掌被劃破倒地消失的時候,《搏擊俱樂部》的小驚喜再次出現。因此,從人格分裂角度分析電影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由於並非專業人士,所以摘錄百度百科「人格分裂」一條的相關內容結合影片進行分析。

一. 後繼人格:索菲亞
後繼人格和主體人格:J•G•沃特金斯和R•J•詹森的研究表明,如果個體在童年期所處的家庭環境是蠻橫的和忽視的,則兒童的需要就會常常遭受挫折,從而引發憤怒或不滿。如果這一環境對兒童的憤怒或不滿拒絕接受,或者說在兒童的憤怒或不滿出現時立即予以處罰,則兒童就會被迫壓抑真正的情感,僅僅展現社會認可的遵奉行為。又由於兒童天生的好奇心有可能被保持下來,兒童時期所受的刺激導致兒童在兒童時期的性格將會被同時保留,而且這種性格有可能被新衍生出來的人格壓制。於是,兒童處於矛盾或衝突之中:一方面為避免處罰而壓抑真正的情感,另一方面被壓抑的情感並未消失,而是想千方百計出來表現一番。在這種情況下,兒童只有通過創造想像中的遊戲夥伴,即把自我中的有些部份體驗成客體(「他」、「她」或「它」),藉此與孤獨或寂寞作干鬥爭。爾後,凡那些無法為父母或其他成人接受的行為,或者經常受到處罰的衝動,便有可能被分離出來,壓抑入想像中的遊戲夥伴之中:我是好人,他是壞人。這裡,「我」是主體人格,「他」是另一種人格或後繼人格。此時,主體人格尚能意識到另一種人格的存在,把自身看作為主體,把另一種人格看作為客體(即想像中游戲的夥伴)。(作為夥伴,主客體之間有一定的機率產生相互間完全信任的關係,所以當客體要求暫時接管主體時,主體將會欣然接受。但當客體所作所為違反主體直接意識時,主客之間即可馬上發生衝突,導致極端行為。)
索菲亞:從劇情可知,以清新氣質出場的索菲亞初次與薩拉見面時便稱是其童年玩伴,兩人曾一起玩「過家家」。臨走時,索菲亞強調薩拉一定還記得她。結合薩拉童年收到侵犯、虐待的交待與有關以上後繼人格理論可知,索菲亞既是薩拉在受到侵犯後被壓抑情感、體驗的客體化「玩伴」,藉以反抗現實中的孤獨、無助。在「玩伴」這一形象上,索菲亞其實是薩拉對美好童年的虛妄的幻想。而索菲亞臨走時的提醒,則真正開啟了薩拉的童年記憶。索菲亞的出現,實則是薩拉童年記憶的回歸。而夜晚以血色長裙著裝出現的索菲亞則更像是見證薩拉悲慘童年的復仇女神。而當薩拉認識到曾經所受的傷害而產生報復心之後,代表被壓抑的反抗情結的索菲亞則立刻消失了。綜上,索菲亞作為薩拉的後繼人格一方面是她賴以度過悲慘童年的「玩伴」依賴,一方面承載著被深藏著的仇恨、反抗。

二.分裂人格:神秘男性
分離的人格部份:但是,當挫折繼續時,當憤怒或不滿因為不斷的拒絕或懲罰而變得日益增強時,所引起的憤怒或不滿就會越來越多地被壓抑入分離的人格部份。積累的憤怒在大腦中不斷分離解剖催化使這種極端憤怒愈是加劇。為了釋放這些被壓抑的東西,後繼人格和主體人格之間的「隔牆」就會加厚,使雙方或多方之間不可滲透,互相獨立。慢慢的,主體便不再意識到它的存在。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在青春期,環境對個體的外部要求有可能變得更大。對個體來說,由這些外部要求引發的挫折和不滿也有可能變得更多!於是,在「隔牆」的那一邊,被壓抑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所佔「空間」就會越來越大,從而削弱了主體人格。由於那個被隱匿和分離的人格過份強烈的要求表現自己,它就會週期性地接管主體人格,成為後繼人格。這種接管的原因同前。這種接管方式是以激烈的和交替的人格變化表現出來的,具有週期性的性質。當後繼人格在一特定時間接管主體人格時,它的攻擊和憎恨,以及其他主體人格無法接受的紊亂行為,會變得格外明顯。極端的表現是:如果這種後繼人格指向他人,便會導致殺人;如果指向主體人格,便會導致自殘或自殺。當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表現出這種三性的行為。
神秘男性:所謂一種加強、升級的後繼人格,在薩拉的人格中攻擊父親和叔叔的人格是以一個神秘男性的身份呈現的。這一神秘男性所代表的人格充滿了暴力與恐怖,乃至在施暴時薩拉的主體人格也不得不藏匿、逃避。當這一人格暴力襲擊父親和叔叔時,薩拉的主體人格選擇了藏匿、桃避,說明薩拉主體人格並不接受如此暴力的人格。因此,在最終父親、叔叔都被攻擊受傷時。薩拉的主體人格選擇了用「槍」消滅這一人格。
值得注意的是神秘男性有著當年侵犯自己的父親的影子和輪廓。這說明,這一人格是隨著父親暴烈的侵犯、虐待而產生的。而此人格出現的時機,則分別是父親、叔叔將當年侵犯薩拉的罪證照片藏匿而產生的。叔、父二人對罪惡的掩蓋與詭辯讓薩拉的極端人格被激發。

三. 其他
曖昧氣氛:影片的前半部份,父親、叔叔對薩拉的態度總使令我感到些許微妙。比較直接的是叔叔把燈光打在薩拉身上審視,並說些似恭維似曖昧的話。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似乎都指向了曾經不太光明的歷史與某些被隱匿的心理。
房子:作為實體的房子是薩拉童年的物質載體,已經長霉失修。作為內心人格居住的心理的「心房」,薩拉從未進行過內部溝通。因此,影片中薩拉奔走逃匿於各個房間的過程實則是主體人格逃避分裂人格的過程。父親、叔叔被分裂人格攻擊的同時,而薩拉的主體人格選擇的是逃匿。
牆洞、錘子:房子的故事似乎從被發現的牆洞開始,而故事的發展也從薩拉內心的人格間隔被打通開始。牆洞,隱喻著不同人格之間的激烈更替。一錘子砸出了回憶,最終也是一錘子結束了復仇。
照片:照片是最終讓薩拉見到真相的罪證,然而當一切都黯淡下來,一次次照相機的閃光燈卻在此之前不斷提示著曾經的記憶。一連串閃光之後,薩拉躲在撞球桌下,回憶出了當年被父親、叔叔二人擺佈的經歷。關於照片的畫面內容經定格分析基本應該屬於裸照性質。
攻擊人格:父親被攻擊是分裂人格做的;叔叔被捅了一刀,那時索菲亞拿著刀,所以叔叔是被後繼人格攻擊的。攻擊的人格不同,說明當年侵害的程度不同。父親施暴是主要的報復對象,叔叔旁觀是脅從犯罪,程度次之。
血:床單上的血,便器中的血,浴池中的血,是當年薩拉受侵犯的地方。
酒瓶:酒瓶無疑是陽具的象徵。薩拉把父親綁在椅子上與他玩的遊戲,就是父親當年猥褻她的景像。還有浴池中浮著許多瓶子,說明當年父親在浴池裡也沒少干「好事」。
皮帶:被放了的父親大發淫威,揮舞著皮帶當鞭子使,父親真是尼采的好學生。
後門鑰匙:索菲亞再次出現時,薩拉向她索要鑰匙,索菲亞給的鑰匙不是前門鑰匙。後繼人格索菲亞是薩拉反抗人格的代表,這說明在薩拉童年時就知道要想逃離父親的施暴只有走後門。所以,薩拉開始逃出房子的時候就是後門,這應該是童年數次經驗的積累所致。
在薩拉逃出房子遇見叔叔之間看到了童年時的自己。這也說明,薩拉童年時也曾這樣逃出過房子。
    
    以上是暫時想到的,以後有體會會再補充。
總之,一部電影需要挖掘的東西有很多。

我還是無法理解那些評低分的都是怎麼想的。

新浪部落格 http://blog.sina.com.cn/lastwarriors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