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沉默的羔羊/沉默的羔羊

8.6 / 1,547,125人    118分鐘

導演: 強納森德米
演員: 茱蒂福斯特 史考特葛倫 安東尼霍普金斯 泰德李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古畑平三郎

2012-08-18 00:43:20

漢老師與福同學的故事


        據說當初選角的時候,兩位主角的第一人選是西恩-康納利和米切爾-菲佛,很難想像如果真是如此,這部片子會變成什麼模樣。康納利老先生雖然在螢幕上沒少幹過殺人放火的勾當,但穿個背心去咬人還是有點過;而三十多歲的菲佛同學演一個童年受過心理創傷的聯邦調查局菜鳥學員?謝天謝地。
    後來的事實證明,兩位備胎才是合適的人選。安東尼-霍普金斯在舞台上滾爬的年頭不短,不過當時擱在美國還算不上太大牌,有賣力的空間和條件;朱迪-福斯特則是放下奧斯卡影后的身段主動求演,還專門飛了趟紐約嚮導演表示願坐板凳隨時候場——殊為難得。八卦一點的想法是:原著中這個角色的經歷,對她而言多少有些感同身受的意思。
    然後這兩人就上演了你來我往+智勇雙全+互惠互利+曖昧不清的對手戲,檔案和畫卷共舞,棍棒與子彈齊飛。不過,比起某些重口場景,關在防彈玻璃牢籠中的禿頂心理醫生和穿著劣等皮鞋的外省小鎮女生之間的複雜關係——研究對象+師生+父女+戰略合作盟友+情人——是重看這部片子的理由。
    兩人本可以沒有什麼交集,當初Crawford領導派福斯特同學去見見漢尼拔老師,大概也就是因為自己忙著追蹤野牛比爾,抓個以前有印象的學生去給自己的論文搜集點材料而已。誰知大隱隱於牢,加上漢尼拔同志關了八年沒見過異性,竟然一發而不可收,拖拖拉拉先後見了四次。何況漢老師面前的這位矮個子女生,儘管仍需磨礪,但絕對是可造之材:被髒話潑面卻神情自若,措詞低調合理,溫和中透著堅毅,有不俗的領悟能力,善於活學活用,反擊時冷靜且適度,而最關鍵的,她有向上爬的意願。如果漢老師想離開這個鬼地方,擺脫那個其實更應該關在鐵欄杆這一邊的牢頭,去外面的廣闊天地看看風景,那麼這個菜鳥學員絕對是最對路的交易對象。
    第1次見面結束,漢老師做了兩件事:一是佈置了難度適中的課外作業,檢驗一下學生的智商和膽量,順帶也向福同學展示自己的能力——別看關在這三寸地界,老師我依然有給你上課的資本;二是在後來用唾沫星子淹死了隔壁那個膽敢對女生不敬的宅男,為福同學出了口惡氣。Crawford領導對此事件的判定輕描淡寫:漢尼拔同志純屬自娛自樂,福同學你不用多想——在變態面前,正常人的智商總顯得不夠高。
    矮個女生交上來的作業基本可以打A,漢老師獎勵了一條毛巾,在滿意之餘也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一張紅中打出去。然後發生了一樁扭轉乾坤的大事件:某高幹的女兒被野牛比爾綁架,即將成為下一個犧牲品。交易的砝碼一下子就變得沉甸甸的,福斯特同學不失時機地跟進一張白板,她偽造參議員手書忽悠漢尼拔老師透點內部資訊,漢老師則順水推舟一石二鳥:既套了福斯特同學的童年傷痕,從而揪住了對方的辮子,又真真假假地放話給牢頭Chilton聽,這哥們還在上面戴個破耳機傻不拉及地搞什麼監聽,根本不知道自己馬上就會掉進漢老師埋的大坑。在這個世界上,誰又比誰傻多少。
    於是搶功心切的牢頭先生一手安排了漢老師與高幹媽媽在外地的見面,客觀上為漢尼拔同志展翅高飛提供了契機。在這種情況下,悵然若失的福斯特同學來見了漢老師最後、也是最精彩的一面,所有的童年創傷和陰影在兩人的談話中展示無遺。
    福同學並非下界來解救眾生的聖女,她甚至都還沒有完成拯救自己的基本任務。母親早逝,父親成為童年生活的全部,正因為如此,父親遭歹徒槍擊身亡,對她人生的衝擊是毀滅性的,即使長大成人,這條悠長的陰影卻始終籠罩在心頭。福同學寄居在農場的時候,在一個陰冷的清晨,聽到待屠羔羊的哀鳴(原話like a child's voice),便不顧一切地抱起一頭奪路而逃,或許可以理解為:她把自己潛意識中孤苦無依的念頭投射到了羊羔身上,救羊羔其實是在救自己——當然也有可能是救父親,畢竟她的描述是「But he was so heavy.」,然後又重複一遍「He was so heavy.」。在第3次談話中福同學曾提到,她的父親遭槍擊後在病床上足足撐了一個多月才去世(「He was very strong.」),鈍刀子才折磨人,這種創傷越深,潛意識中進行拯救的意願就越強烈。
    因此,福斯特同學如此積極地拯救參議員的女兒,固然有爭上位的因素在,但更多地是在試圖進行自我修復。漢老師終於完整地釐清了福同學的心理疙瘩,作為回報,也把裝著重要提示的檔案材料交還給了該學生。當然他的心理可能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畢竟在福斯特伸手取材料的時候,漢尼拔輕輕撫摸了一下她的手指(第四次見面開始漢尼拔調侃過「People will say we're in love.」)。
    本片除了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獎,還拿了最佳影片的稱號,這似乎跟那幫白人男性老評委的保守派作風有些出入。不過片中在福斯特同學孤身涉險、最終拔槍幹掉野牛比爾的時刻,外面的一束光線照進了黑屋,邊上有一面小小的美國國旗,或許可以看成是種隱喻。渲染恐怖氣氛、玩玩心理遊戲是票房上的考慮,但把一些現實問題向公眾進行展示,才是本片積極的地方。誠然老美拍片有時給人以少見多怪唯恐天下不亂的感覺,但隱約想起《費城》里談到愛滋病和同性戀的問題、《死囚168小時》中探討過死刑的存與廢、《驚爆內幕》里也有新聞業者的道德掙扎,再掃一遍我們這廂的螢幕,多少是有些慚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