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畢業生行不行--The Post Grad Survival Guide

毕业生生存指南/毕业之后/毕业生生存指南

5.3 / 14,598人    USA:88分鐘 | Argentina:88分鐘 | USA:88分鐘 (approx)

導演: 維基傑森
編劇: 凱莉佛萊蒙
演員: 艾麗絲布莉達 查克吉爾福德 米高基頓 珍林區 Bobby Colema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W

2012-08-04 18:52:28

事業與愛情的偽命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最近,身體與心靈都格外輕鬆,最明顯的表現是習慣了邊聽歌邊敲字,喝一口清茶,享受這種難得的「放肆」,蝦米播放器里循環著若有若無的鄉村音樂,就這樣讓思緒無邊的飛揚。

第一次看 Post Grad 是在半年前一個寂靜的深夜,那時候沒有確定下一年將要飄向哪裡,沒有想好自己未來想做什麼、能做什麼,甚至對從未褪去的浮躁有一種習以為常的默許,螢光秒針轉過一格又一格,在黑夜裡發出令人難以忍受的光亮,難以入睡,卻不想再做徒勞的抵抗,於是翻到了《畢業生生存指南》,看到這翻譯惡俗的名字,沒有任何期待,只想用來催眠,但是它沒讓我得逞。

我一直認為,看電影的過程與其說是看情節,不如說是在找自己,在電影中,感受自己未曾體驗過的事物,重溫自己曾經歷過的往事,強迫自己檢視當下。電影讓我們有機會同時我們看到過去、現在、未來,如何能不熱愛呢?

現在的我,站在大學青春的尾巴上,論文停留在手邊,朋友們圍繞在身邊,陽台下是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但是20多天後,嗖的一聲,這一切都將同時消失,再多的畢業照片都留不住此時的光景,曾有朋友對我說,寫一篇對大學四年的總結吧,讓自己更明白這些年奮鬥卻也荒廢的青春,每次提筆,卻總是不知如何開始,所幸遇到了Post Grad幫我找到了情感的宣洩口。

主演里中國觀眾熟悉的有吉爾莫女孩中的Alexis Bledel,Glee中的Jane Lynch。如果非要以演員陣容豪華度來說,這部片子算是「屌絲」級別了,,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他的偏愛,因為它在講述的彷彿就是我或者我身邊的故事。

影片一開頭,在一群學士服中逆向而行的大學畢業生Ryden Malby,是一個對事情嚴格規劃的美麗女孩,她嚴謹的按照自己計劃的人生努力前行,拿全A成績、得到大學獎學金、少參加party少喝酒以勤奮學習保持獎學金、爭取在最好的出版社工作,雄心勃勃的要成為全美最好的出版人。同時,在她的身邊有一個青梅竹馬、無微不至關心她的男性朋友,從來都不是男朋友。看到這裡,你會說,天!多麼老套的故事,都可以預測結局了,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故事,卻讓我感動,因為它簡直就活生生的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卻直到被演繹出來後,才讓我們恍然大悟,當初自己的生活也很美,多麼痛的領悟!

一、「潛規則」不只在中國

LA熙熙攘攘的頂級出版社內,滿懷信心的Ryden 在面試時被冷冰冰的面試官無情的潛規則,儘管Ryden有光鮮的簡歷與堅定的理想,工作機會卻仍然被搶走,原因用俗話說就是「別人有熟人」。回到家裡,鬼馬的家人與默默愛她的亞當都變成了浮雲,找不到工作變成了心頭大患。特別是在同學離校聚會上,眼睜睜的看著同學都拿到了好的offer迫不及待炫耀的樣子,內心更加糾結。

這讓我想到了身邊真實的例子,三年一等獎學金的朋友卻在考研中落榜,拒絕工作,堅持要再考一年;同班同學在交談中問我:你這四年學到了什麼?其實他是在對自己說:這四年我都虛度了,再讓我做一次選擇,我不一定要上大學,社會大學可能會讓我成長的更快。

「讀書無用論」開始以燎原之勢蔓延,「讀書多不如關係硬,關係硬不如能力大」似乎被奉為定律,就連我自己,都曾懷疑強迫自己坐在書桌前的大學前三年,夏天長出了痱子,冬天手凍的發麻,這些日子究竟值不值?如果換一種可能性,在社會上闖蕩三年,又會是什麼樣子?

以上這些問題,從來都沒有答案,我也不想這麼著急的確定答案,我只知道,當我一次又一次收到郵箱裡的工作申請拒絕信時,當我畏懼大牌子的公司而沒敢邁出第一步時,當我躲在象牙塔里以學習的名義拒絕走向社會時,一定是我自己出了問題,是我自己封閉了自己的心靈,拒絕了另一種成長的方式,迴避了另一種更辛苦的成熟方式。

「潛規則」不止在中國,它存在於任何有人的地方,如果無法對抗它,那就愉快的走另一段路,而不是走回起點。

二、「Maybe I』m set, but that does not mean I』m happy」

這是亞當對最失落時Ryden說的話,那時,亞當已經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offer,握在手裡的似乎是一張貼著金子的通行證,但是,當Ryden低落對他說:你什麼都確定了,這多好時,他溫柔的摸著Ryden搭在他肩上的頭,說:你這個小笨笨,下一步確定了,並不表示我一定會開心,你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階段,知道了自己的夢想,現在你只需用一生去追尋夢想。

別人的生活永遠看上去更美,實際上,羨慕與被羨慕這表象下的一切,多數不為人知。

亞當喜歡音樂,也許稱不上夢想,但是努力的開演唱會證明白己音樂的價值,同時,他也被所謂的「成功」所誘惑,毫無疑問,律師離「成功」的距離更近,當他老爸說出:「I just want more for you」時,從他動容的眼神中,我就隱隱猜到了亞當的選擇。

是的,他選擇了哥大法學院,但是他並不快樂。現實中,太多這樣似乎需要急著確定下來的事情。身邊的朋友被催促著開始了工作,卻仍想上學;上了名校,卻不是喜歡的專業;結婚了,卻不是最愛……於是有人說,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連我現在,也沒有達成兩年前所期盼的去美國讀傳媒研究生。

我想,這種確定帶來的不快樂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完全違背了自己的意願,以後沒有機會再完成心願;另一種是現在雖然不是百分百滿意,卻仍然可以慢慢積累,達成目標。前者與後者的區別在於是否願意為之寂寞的積澱與等待。

即將畢業的日子裡,仍然圍繞著濃厚的「確定,但不快樂」的氛圍,曾經的學姐告訴我,畢業時的微笑只是偽裝,內心滿是擔憂與悔恨。我卻想說,親愛的,不如意只是暫時,請捉住這機會放肆的笑吧!這一刻過去,就再也不會有同樣的人跟你坳各種怪造型相互嘲笑嬉鬧的大哭大笑。

今後的日子,你仍可以努力向上,但朋友卻不一定再會見到……

三、爛桃花VS 悶騷青年
每個女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若幹的爛桃花,是這些爛桃花讓女孩們成長,也正是這些爛桃花們讓女孩明白最適合自己的究竟是哪種青年。

劇中的Adam是典型的悶騷男青年,愛著Ryden卻從不曾輕易說出口,Ryden面臨著一些女孩曾面臨的問題,一邊是裝文藝會耍酷的爛桃花,一邊是從不輕易表白的悶騷男青年,這兩者的區別是什麼,悶騷男青年們像Adam一樣孤寂的唱著「maybe one day you will know , how hard it is for me to show my heart」時,爛桃花們卻在女孩耳邊說著最溫柔的情話:「你知道我在見到你是想到的是什麼嗎?除了那美麗的臉龐和驚人的智慧,我還看到一個小女孩將要擁抱整個世界。」

女孩們會選擇誰?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因為再爛的桃花也需折花人,悶騷青年們也總有修成正果的一天

這讓我想起在畢業散夥飯上聽到的一個故事,姑娘芳齡二十有四,自小城來,在大城市裡漸漸迷失了方向,恨嫁之心與日俱增,混混沌沌中卻始終有一人揣在心頭,十年來暗戀情愫時刻縈繞心頭,驅之不散。若問這人是誰,姑娘會羞澀之情溢於言表,旁人勸其勇敢追求,卻始終未見良緣佳成。愛與被愛的故事天天在這個城市上演,但是暗戀十年會是怎樣的一種感情糾結,悶騷青年們始終都不明白的一件事是:為什麼ta沒有關注我?為什麼ta看不到我看的小電流?為什麼ta和別人手牽手?為什麼ta和別人結婚?最後的最後,悶騷青年們的結局是不在悶騷中毀滅就在悶騷中爆發!

Ryden畢竟是一個聰明的女孩,她選擇了悶騷青年,她為了悶騷青年大聲的喊出愛:「如果你再不理我,我會一直跟著你,我們約會吧!」這是多麼理想化的結局,悶騷青年負責繼續悶騷,暗戀對象負責倒追表白。現實生活中,這真的會發生嗎?

如果你問,怎樣不做爛桃花,怎樣不做悶騷青年,我說,毋寧問怎樣去追求自己之所愛,唯有四字而已:認真、勇敢。

四、回歸正題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逼迫自己做單選題,例如,請在工作與學習中選擇一項,請在愛情與學習中選擇一項,又例如,惡狠狠地對自己說,老子半年內勵精圖治,只能做這一件事,成敗與否,在此一舉!

可是,生活從來都是多選題,他要求我們多任務運行,他在我們面臨選擇時提供多條分叉口,他在我們成功或失敗時都提供更多可能性,只是我們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東西。

事業與愛情,從來不是相互衝突的存在,他們互相依存、互相支撐的存在著。所謂事業與愛情的命題,也是個虛有其實的偽命題。二十歲時,只有當我們學會兼顧學業、事業與愛情後,三十歲,我們才可以建立家庭、事業、自身發展的牢固三角結構;四十歲時,我們就可以靈活處理老人、孩子、愛人的多個家庭以及事業、自身發展的繁忙;五十、六十歲時,我們就會發覺當初的多任務處理是生活所能給予的最好考驗,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接一個的磨難,而所謂的幸福,只是磨難中積少成多的感恩與感悟,幸福不是誰給的,是靠自己追求得到的!

電影中的一個片段令我印象深刻,Ryden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工作,結束了一天的輸入數據、整理文件、清理boss高級定製皮鞋上口香糖的工作,深夜回到家,在與朋友聊天時,突然發現「what you do with your life is really just one half of the equation , the other half, the more important half really is who are you with when you are doing it. 在生命中做了什麼只是等式中的一邊而已,而更重要的一邊是當你做這些事情時,誰陪在你的身邊」。看,誰狹隘的說這部劇是講一個女孩為了愛情放棄事業,隻身來到紐約尋找愛人的故事?只有這句話才是編劇們一直想傳達的主題,編劇們想要告訴苦苦等待白馬王子解救的公主們:自己跳上馬,尋找一個王子和自己一起前行吧。

記得非誠勿擾上一個女孩曾問男嘉賓:如果我在結婚後做一個全職主婦,每個月花銷很大,你願意養我嗎?如果我是男嘉賓,我會反問這樣的女孩子一個問題:如果我每個月給你足夠的錢支使你幹完我需要你做的事情,你就離開我家,你願意嗎?還是剛才的那個問題,當家庭、事業、自身發展不能同時兼顧時,作為一個生活者,我們並不合格。成功的標準從來不是單一的,財富、地位的判斷體系過於老舊,一個生活的平衡者才是成功的生活者。

Ryden的追尋絕不僅僅是愛情,而是追尋一個更好的自己,過去的她過於狹隘、執著於自身的發展,現在,成熟的她開始追求平衡的生活。Ryden的老爸說:「自從你孩童時代起,你就把自己的一切都安排的很好,得高分、打掃乾淨房間、乖乖的吃蔬菜,可是我總覺得這有點麻煩,因為寶貝你知道嗎,這個世界很扭曲,並沒有什麼所謂的遊戲規則,所以關於你辭職、離開你唯一的家並飛行3000里到一個從未去過的陌生地方這件事,我覺得這是你最牛掰的決定,因為無論你在哪兒,都可以活的很精彩。」

世界這麼大,心安即是家……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