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悲情城市--A City Of Sandess

悲情城市/ACityofSadness/ACidadedaDor

7.8 / 5,190人    157分鐘

導演: 侯孝賢
編劇: 吳念真 朱天文
演員: 李天祿 陳松勇 高捷 梁朝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獅子青銅

2012-07-18 17:23:10

我從未失去過你


        今天是侯孝賢高峰論壇的開幕式,所以有幸看到了侯導本人。和我印象中的台灣人一樣,溫和,禮貌,遣詞典雅有禮。嘉賓的問題東拉西扯,但是侯導還是能很自然的轉到自己希望傳達的內容上來,不至於死氣沉沉的回答那些泛泛的問題。那位業內人士問:您的鏡頭似乎都是靜止不動的,很慢,也很少切換。侯導說:不動?那是因為那時都是非演員,動鏡頭他們會緊張,會幹擾到他們。。。你看後來舒淇他們,我的鏡頭也動的。那位人士又說,您的片子都很「實」,相對如今的「眩」,「魔」,您怎麼看?侯導說:實是一切的基礎。我的主要問題,就是怎麼把實再放大。
        毫無疑問,侯導的意圖是,透過寫實的鏡頭,滲透更多日常生活的氣息和意味,藉以提醒我們這些故事,其實就在我們人生的隔壁,而不是需要花錢去坐在黑暗中觀賞的螢幕上。發掘故事的普世意味,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本能,恨不得一個字道盡時間的所有蒼涼。
        蒼涼,是侯導總結自己的一個詞。不光是光影的含義,還有所有表演和構架背後,關於命中不休的輪迴的期望。
        故事的開篇和結尾有個小八卦:都看到一個名字,詹宏志。開始是作為策劃,結尾是作為某配角人物。才知道將歐美推理系統介紹給中文世界的詹老師是什麼概念和形狀。瞬間走神想起混孟京輝和王朔的徐靜蕾。(後來在別處看到,四位知識分子分別是詹宏志、吳念真、謝材俊(唐諾)和張大春,這..)
        故事從一場分娩開篇:收音機播放著天皇投降的御昭,同時老大的妻子在分娩。在觀眾和角色一同焦躁的同時,來電了。世界、城市和個人生活的交錯,就從此刻開始。聽起來無比遙遠的收音機,後來卻左右了整個大家庭的命運;彼時讓人坐立不安的分娩,反而無是無非的自然生長,不過是多了個延續的契機。
        這部片子,從整體來看風格非常清晰,明顯受到一些日本市民電影的影響。如同大家的一致評論,侯導很少使用特寫,節奏也很慢,多數使用固定機位的中遠景長鏡頭。然而,正是這種固定機位,因為建築和街道的i位置固定,全靠導演調度演員的走動和動作體現出流動的生活氣息以及日常化的強調,配合近乎真實生活的嘈雜聲響以及克制的音畫異步效果,對即將發生的戲劇化的劇情起到了充分的延遲和烘托作用。而且,在不同時段出現的同一機位,很容易通過光線的差異和著裝的差異,體現出時間的流動和風氣的變遷,更適合以較為委婉的方式指出時間的變化,正和侯導反覆強調電影是「時空變化」的理念契合。幾處場景都可看出導演精細的構圖安排體現出真實的層次感。除此之外,侯孝賢在室內戲中表現家族的儀式化的日常生活場景時,演員的調度和走位也脈絡清楚,靈活自然,全無煙火氣息。侯導深諳中國文化的抑揚之道,越是驚天動地的消息,越做平淡表現。天翻地覆的國家消息,往往都是收音機播報而已;人物的愛恨情仇,也因為主人公是聾啞人,用默片化的字幕做一個總結。幾處砍殺和死亡的暴力鏡頭,不是黑暗中混亂的聲音中偶爾露出的肢體,就是遠景砍做一團的小小人群。越是到具體人物的命運,鏡頭才會稍近,展現人物在特定場景下的情感反應。在感情累計至一定程度時,侯孝賢會安排一個非常緩慢而安靜的遠景,對這個情感加以平複和醞釀;直至無可釋懷時,鏡頭直對整個蒼茫而寥落的海島,雷聲滾滾而至,是非常濃重的詩人氣質和悲憫情懷。
        從結構來看,這部電影的頭緒雖多,但是結構絲毫不亂。開場是一個面臨巨變的大家庭,好像一棵開枝散葉的大樹;大哥作為主人公之一,專來負責應付世間的人情世故,消解悲劇的意味。實際上,有好幾場戲都使用大哥的憨直來製造小的包袱,放鬆觀眾的神經。老三的不務正業;老四作為聾啞人,先是與世無爭,然後毅然投身革命,其實都是不顧現實而執於妄念的一種。從幾位老師喝酒對國民黨解放台灣的疑慮開始,以及從老三退伍回來,被上海佬誘惑走私開始,故事進入了一個匯聚的過程:各個分支逐漸削減,老大試圖保護和挽回局面,但是往往不如人意,幾番波折後三弟被人打成了傻子;時局混亂,幼稚的知識分子紛紛夭折,只剩下老四被慘劇所震撼投身反抗運動。最終故事聚焦至這個家庭本身,到老大意料中的意外身亡為止,幾乎不再有任何懸念。最終,鏡頭落入祖孫三代的晚餐,老者麻木,中著痴呆,幼者無知。所有其他參與故事的人都以死亡或者坐牢的形式離開了故事。
        這樣就匯總到了一個主題:關於政權的交替,新統治者的粗暴和無情,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基於利益的激烈衝突。開端是豐富多樣的生活,結尾是了無生趣的破碎家庭,展示了一個歧零的悲劇。
        在影片開始時,導演用很長一段英文,介紹了故事的背景:二戰日本承認戰敗,國民黨接管台灣;由於國民黨駐台,產生了一系列本地人和外省人的矛盾。這段話裡,有非常清晰的介紹文化差異的部份:本島人說日語,客家話;外省人則說著北京口音、上海口音、廣東口音以及其他城鎮口音的人選。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之下,設定主人公老四是聾啞人,這個設定頗值得玩味和思考。不過,後續的故事證明,即使是聾啞人,也無法逃脫被暴政抓捕,肆意槍斃的時代。
        就表演而言,片中的演員都可以說以本色出演,頗為動人。陳松勇憑藉此片拿下台灣金馬影帝可以說實至名歸,他把性格憨直、處事老練、既有江湖義氣又眷護家人的大哥林文雄表現的淋漓盡至。被港台影評界公認為是一位「面對江湖義氣與家庭親情都有真情流露的傑出演員」。辛樹芬可以說是侯孝賢可遇不可求的經典演員,完全將自己典雅嫻靜的氣質發揮,營造出一個靜的,安定畫面和劇情氣氛的優美角色。這兩個人物,在侯孝賢導演的掌控下,一動一靜,一張一弛,猶如太極的黑白兩色,貫穿整部電影。而扮演陳松勇的四弟、辛樹芬的聾啞人丈夫的梁朝偉,也能充分運用肢體語言和靈活的面部變化,將一個樸素、平和,逐漸走上抗爭道路的普通青年表現的讓人信服,也算不易。在我看來,雖然梁是極好的天才演員,但是表演過於豐富靈動,反而不宜侯孝賢生活化的電影風格。
        拜吳念真和朱天文兩位先生所賜,整部電影的台詞極具真實可信的生活氣息,又飽含感情的力量和穿透力。

關於青春和愛情的:  
        同運的
  櫻花
  儘管飛揚的去吧
  我隨後就來 大家都一樣

吳老師被槍斃的遺言:
        生離祖國
        死歸祖國
        死生天命
        無想無念
分別化自日本俳句和能樂,既貼合時代的文化烙印,又深沉動人。

        悲情城市的人物生活,其實並不在城市,遠離那些決定國旗式樣、國家名稱和秩序的人。然而,他們的生活無可避免的受到遙遠的城市的推動,宛如池塘的角落依然被暴雨的波瀾所搖撼。
        在那個時代,作為一個聾子,即使不聽、不說,也無法不看,只要呼吸,生活,就不得不做悲劇的見證。勝者高呼解放,曰進步,對只求安穩生活的百姓,完全無法理解其意義而如同發出奇怪聲音的野獸。
        幾十年過去了,侯導的電影終於煥發出別樣的意味。侯導含蓄的談到當時受到檢嚴的管制;如今,放眼中國大陸,幾十個民族分佈在廣袤的土地上,種種的政策變遷,社會運動,文化革命,人口遷徙,民族融合,改朝換代帶來的文化衝突,壓制和反抗,至今依然不見半點聲音。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