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少年歌德的煩惱--Goethe!

少年歌德之烦恼/少年歌德/少年歌德之烦恼

6.6 / 3,004人    102分鐘

導演: 菲利普‧史托徹
編劇: 亞歷山大‧杜度納
演員: 亞歷山大菲林 米麗安斯坦 莫里茲布雷多 沃克布魯赫 布卡克萊斯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iaokang

2012-07-13 18:14:00

青春一瞥:評介電影《少年歌德之煩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青春一瞥:評介電影《少年歌德之煩惱》

廖康


長久以來,我心目中的歌德是寫《浮士德》那位睿智深邃的詩人,是《歌德談話錄》里那位老成持重的學者。我忘記了他也曾年輕,幾乎為愛情而自殺,是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的作者,是狂飆突進的浪漫主義詩人。德國2010年出品的電影Goethe!讓我回想起十八歲讀歌德成名作時所想像的作者的模樣和神情。大陸已根據英譯名Young Goethe in Love把電影轉譯為《少年歌德之煩惱》,也是讓觀眾聯想他的小說。其實,哪怕觀眾還沒有讀過小說,或者對歌德絲毫不了解,也不會影響對影片的欣賞。這是一個自成一體的愛情故事,激情勃發的青春故事,意外成功的喜人故事,反映時代精神的真實故事。但比真實更重要的,正如影片結尾的那句話:這不僅是真的,而且是詩。

那年歌德才二十三歲,雖然他在學法律,但興趣是寫詩。法學博士的口試沒通過,受到人們譏笑時,他在雪地上狂舞,雙腳踏出三個巨大的蔑視的字樣。那,就是青年歌德。那,就是我久違的歌德。那,就是我們也曾經歷的青春。那幾個鏡頭一下就把我帶到狂飆突進,向傳統挑戰的浪漫主義時代。他的活力、他的勇氣、他的自信,都在那幾個鏡頭裡一覽無餘。那怕我忘記隨後的故事,也不會忘記那幾個鏡頭。

父親安排歌德去韋茨拉爾法院實習。陰暗壓抑的寫字間,繁重無聊的文案工作與鄉村湛藍的天空、青翠的草地、墨綠的森林形成鮮明對照。自然在呼喚詩人,青春在呼喚詩人,愛情在呼喚詩人。一對戀人在林間草地上相遇的鏡頭,直讓我想到「郎意濃,妾意濃,油壁車輕郎馬驄,相逢九里松」的意境。他們的初吻演得異常精彩,讓我看到兩人心靈在顫抖,嘴唇在靠近,有些遲疑卻無法抗拒那巨大的引力。但隨後的鏡頭似乎多餘,沒有必要展示得那麼明白。

歌德在不知情中幫助不善言辭的上司向自己心儀的情人求愛這場戲營造得很好。觀眾雖然知情,但其張力不減。一是由於三人都演得好;二是得力於歌德的詩句:在其核心/將世界凝聚在一起的/是愛情。這本是他與夏綠蒂相愛的真實感受,卻被用來把情人吸引到另一個核心。夏綠蒂無可指摘。女人,為了生存,理所當然地比男人實際。何況她還是為了幫助家道中落的一群弟妹。歌德的上司也是好人,也是真愛夏綠蒂。他們在這難以調和的矛盾中痛苦,甚至決鬥。好在有一個是詩人,將悲痛和煩惱昇華為文學。我還記得當年讀的是郭沫若翻譯的,帶有四川味的小說。維特「百打百回」地為失戀哀嚎,曾經打動過無數德國青年,不少人甚至模仿小說主人公穿著黃分身和藍上衣自殺,一時形成了「維特熱」。那兩種顏色在我的想像中非常不搭配,但很奇怪,在電影中看上去卻很和諧。一定是美工把那藍色與黃色的濃淡調合適了。整個電影,就像歌德那套衣服一樣,把他們的感情和矛盾把握得適度,展示得恰當。

歌德雖然因《少年維特之煩惱》而一舉成名,但他後來並不喜歡這本書信體小說和維特的形象及做法。他自己也從狂飆突進的浪漫主義詩人變為魏瑪宮廷的樞密顧問和古典主義文學的代表,並主辦自然科學雜誌。他的變化之大,讓我忘記了他也曾年輕,也曾狂放,也曾浪漫。導演斯鐸爾茨根據維特的故事,把青年歌德搬上螢幕。詩人若地下有知,我想他不會像否定自己的成名作那樣否定這部影片,而會宛然一笑。

2012年7月11日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