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我把青春給你#我有嗎?

2012-07-13 08:27:12

標題譯作「超脫」不合適


超脫這部電影,英文名為detachment,翻譯過來是超脫,在文中的某一句話detachment也被翻譯成了超脫。在我看來,這種翻譯實為不妥。首先,detachment,在結尾處,被寫成了detach-ment,也就是說,導演很明顯的在告訴我們,電影的意思是取detach的名詞引申義。而detach在英文裡表達的是一種分離的感受。考慮到影片在最開始之處引用了加繆的話,我感到自己與靈魂相距甚遠,但又從未如此真實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這裡有一種很明顯的分離的意義,所以從最淺層的含義上來說,detachment應該是想要傳遞出分離的這種感受。另一方面,我認為這部電影也沒有實現主人公個人的救贖以及超脫。但是為什麼。
有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認為這是一部教育題材的電影,把它同許多類似題材的電影相比較,但是我不這麼想。我認為這是一部關於主人公自己的一部敘事電影,恰好他是一名代課教師,所以在他眼中最關切的事情就是學生們的事情,就是一名教師的職責問題,而不是探討整個教育體制的問題,所以我們可以很肯定的說,這部電影和教育體制沒有任何關係。這是一部關懷個體的電影,是一部探討寫作與閱讀的電影,是一部探討童年和成年關係的電影,是一部探討人與人之間所需要的關懷的電影。
整部電影中的某些細節是我想要深入探討的。首先,我認為男主人公處在一種非常困難的局面中,這不僅僅是因為她母親自殺本身,還有其自殺的原因。主人公說自己的父親在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自己的家庭,他幾乎沒有任何關於父親的印象,整個影片對於母親的回憶也是處在一種虛幻的背景之中。鏡頭不斷擺動,讓人不安。在自己的祖父即將去世時,很奇怪的是,主人公用一種極其幼稚的聲音在向他訴說,一改之前溫和的語氣。而他訴說的主語竟然變成了daddy。看到這裡我很奇怪,我以為主人公是個心理變態,但這似乎就是導演或者編劇在向我們暗示,他的父親就是他的祖父,祖父和母親亂倫的結果就是他,祖父既是母親的爸爸,也是他的爸爸。這種淪喪道德的關係是讓主人公生不如死的主要原因,也是他的祖父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承受如此大壓力的主要原因。當然,主人公對這種關係是不認可的,但是他不得不去接受。
這就是人們生活中面臨的巨大困難。在他的課堂是,他向所有人暗示了這一點,主人公問大家,什麼是double thought。就是兩種對立的觀點都是正確的,他們都是同時存在的,就如同生活中有很多是謊言(lies),謊言的對立是事實(facts),但是人們往往不願意去面對事實,而選擇去相信謊言,畢竟謊言相對更加滿足人們內心的需求。這才是本片所探討的核心價值。對立的衝突,無法選擇的艱難。
寫作和閱讀又是一種衝突,簡單的說是一種輸入(input)和輸出(output)的衝突,更深層次的,在我看來,閱讀是一種防衛的姿態,主人公說我們要利用閱讀來defend ourselves,讓我們不受到來自社會的種種偏見的威脅。寫作,主人公一直在要求自己的祖父記日記,與此同時,我們總能看到主人公隨身攜帶的小本子,和他給別人的禮物——本子,他記錄自己的生活的一大堆日記本,這是他在為自己情緒所尋找的出口。不得不承認的是,在我們生活的某些時刻,寫作成為我們宣洩情感的唯一途徑,如果當我們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talk)的對象時,我們就利用寫作來表達自己。(不難發現,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傾訴對象,女心理教師在那個教導主任那裡,女教師在男主人公那裡,大家都有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傾訴的對象。但值得注意的是男主人公沒有。)這種無對象的寫作、輸出,與確定讀者的閱讀、輸入相比,又是一種完全對立的衝突。在主人公看來,閱讀幫助我們鞏固自己的思想,寫作讓我們釋放自己的情緒。兩者無法統一又彼此遙遠的分離存在,如此真實的存在。
這部影片又是一部關於童年和成年的探討。童年的經歷、陰影,成年後的悲傷,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主人公不能實現自己從童年到成年的轉換,他說青少年們不是精力旺盛而是無聊之極,說自己同樣是無聊透頂,這很明顯的就是在暗示他並沒有脫離童年,他所要尋找的是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線,他希望自己能夠擺脫童年,使得彼此能夠分離開。並不是一種超越、一種超脫,而是一種基於雙方平等對立的基礎上的選擇。讓靈魂與肉體對立,讓閱讀與寫作對立,讓事實與謊言對立,讓父親與母親的父親對立,讓童年與成年對立。之後再讓他們彼此分離開,彼此疏遠。淺層的那些人與社會的對立就不需要再過多陳述了。
由此,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這部影片所傳遞出的並不是一種達到超脫的目的,也不是身為人師應該如何教學的觀點,而是一種在矛盾的世界中無處安放自身的窘境,是一種難以在對立中選擇的艱難。這才是在公交車上,男主人公淚流不止的原因。這才是為什麼,這部影片的標題既沒有超脫的含義,也不應含有超脫的含義的原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