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09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關雅荻

2012-07-05 00:59:50

網際網路時代下,獲取資訊的方式決定了你的行為


之前未有任何預期,看完出乎意料。

之前曾看過人肉搜索題材背景的電影《無形殺》,以為《搜索》又是一部類似題材的電影,沒想到人肉搜索只是電影的一個切入點,影片表達的內容讓我感慨,在我看來,陳凱歌這次表達的是:對生命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只是這種熱愛和追求,在快節奏的網際網路時代,被扭曲和變形了。

更有趣的是,這種表達在《搜索》里是以人物群象形式來呈現的,而不是傳統的單線敘事推動。
每組人物關係,從片頭就看出,在影片裡是平均發力的,沒有哪一組人物關係可以說是絕對主角。

人物群像是重點,情節在我看來卻不是。每個人物身上都有著各種缺陷和弱點,但也有可愛的一面。

怎麼說呢,這是一部有「愛」的電影,無論是愛從無到有(高圓圓,趙又廷),還是愛從有到無(王學圻和陳紅)。
看完這電影,我才想起來前一陣看過一個八卦說高圓圓和趙又廷好上了,因為如果你看了這電影,你會明白,這兩人在螢幕上已經愛上了,很明顯。

網際網路時代下,每個人獲取資訊的渠道和方式,決定了每個人的行為。上帝視角來看,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滿唏噓,但每個人都努力掙扎去獲得自己認為的「美好的生活」。

王學圻、姚晨、陳紅為代表的幾個角色,他們只按自己獲取的資訊角度來下判斷,來行動。很多行為,看上去那麼偏執,甚至可笑,但回頭一想,網際網路時代下的網民,或者你我,平時其實或許大抵正是如此,此時,你會看到《搜索》裡的人物是那麼的真實。

顯然,《搜索》追求的是人物心理的真實,而不是故事情節的真實。
而人物心理的真實是符合當下社會背景和網際網路形態下人與人溝通模式的:人已經稱為網際網路異化過的品種,或者說人已經是一種被外在技術異化中的「新人」了。

正是這種對「新」的思考,讓我覺得《搜索》具有了相當的時代性,這種時代性是跨地域的,在我看來,這個故事放到世界上大多數國際化大都市背景里,基本都成立。

從這個角度,陳凱歌借《搜索》完成了對張藝謀的一次反超。

以前陳凱歌的電影作品,故作呻吟感很強,總覺得一副苦大仇深,我不思考人類何以進步的姿態,讓觀眾很難親近,也讓我這種習慣了作者角度來看電影的人,覺得他沒啥大的進步和變化。

但《搜索》還是呈現了一個跟著時代思考的陳凱歌,依然在嚴肅思考,但片中這次高圓圓故作小清新狀的片段和王學圻略有神經質的表演,都很巧妙地化作了導演對這個故事本身呈現的一種反諷狀態,反而讓影片顯得不那麼討厭,或者說反而讓影片多了一份現代城市電影少有的黑色冷幽默氣質。

如果上面說的不是導演有意而為之的效果,那我唯有佩服有的駕駛員的確是能掛倒檔也能正向超車,運氣也是實力。

關於劇本,台詞另類,簡短,有狀態,有裝逼,有個別搞笑,比如別衝我咆哮等等,但大多數,都是在說人話,對於一部現代都市電影,這比什麼都重要。
譚飛出演電視訪談節目一段,刻意的誇張,這種故意誇大的戲劇效果應該是有意而為之。反倒張文伯扮演的水軍公司一場戲,本色演出,說人話,夠水準。

本以為《搜索》會是一部負能量聚集的電影,至少看預告片的時候我還是這麼認為,但最後卻是能從負面切入點中感受到源源不斷的正面力量。
片中每個人無論經歷了什麼,無論自己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但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去尋找著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哪怕看上去是那麼的悲劇。

《搜索》整體上來看,是近幾年在創作思路,最接近網際網路時代本質的一部電影,這是它對我最大的價值,也是讓我看完這部電影后一直在思考的主要動力。

如果可以,陳凱歌繼續拍《搜索2》吧,或許這是適合他的一個思索方向。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