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螢光幕後--Network

电视台风云/荧光屏后(台)/荧光幕後

8.1 / 171,266人    121分鐘

導演: 薛尼盧梅
編劇: 派迪查依夫斯基
演員: 費唐娜薇 威廉荷頓 彼德芬治 勞勃杜瓦 Wesley Add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uvey

2012-06-29 06:29:02

「預言者」帕蒂


(舊作。貼過來,算是存檔。)

 2011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最佳改編劇本的獲得者、《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的編劇阿倫•索金上台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無法形容我現在的感受,捧走這35年前曾頒給帕蒂•柴耶夫斯基的獎項,他當年也是因為一部名字里有『Network』的電影而獲獎。」他指的正是這部1976年的以「Network」命名的經典電影——《電視颱風雲》,帕蒂是本片的編劇。

《電視颱風雲》講述的是一個關於虛構的美國廣播電視公司UBS的故事。曾經的王牌主播霍華德即將被解聘,他在一次直播上揚言要在一週後的節目裡自殺,第二天,本應為自殺事件道歉的霍華德又大放厥詞,情緒激動、言辭激烈地表達出對時代的憤怒。出人意料的是,此期節目引起了極大的共鳴,帶來了很高的收視率,於是霍華德也得以繼續在UBS繼續表達著他的憤怒與瘋狂。此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越來越失去控制,為了高收視率,UBS不折手段,最後甚至不惜謀殺使得收視率再次大幅下跌的霍華德。

其間劇情的起伏,在這裡很難用三言兩語說清楚,豆瓣的劇情介紹用了兩千多字,仍然難以將這個充滿了戲劇衝突、擁有舞台劇般極富張力的長對白的電影講明白,我就不不自量力做無謂的嘗試了。對於沒看過的人,你只需要知道,這是一部講述電視業的瘋狂的電影,為了收視率,電視台可以做任何事情,而幕後大佬們並不在乎電視台播了什麼,只要不損害他們的利潤。霍華德在直播中的種種出格行為,甚至煽動全美國的大批觀眾頭伸出窗外大叫,都沒有驚動大BOSS,而當他在電視上洩漏了母公司出售給沙烏地阿拉伯的計劃時,麻煩來了,這場風波最終為他帶來殺身之禍

這部70年代中期的電影在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而「預言性」正是我們回顧這部經典時用的最多的詞語。帕蒂沒有看到今天的電視業「真人秀」的氾濫,沒有看到大眾傳媒日益嚴重的審丑傾向,也沒有看到新聞的極端商業化和商品化,卻發出了最響亮的對於粗俗、諂媚的內容帶來的危險的警告。

這是一部充滿批判和反諷的嚴肅喜劇,但他的矛頭並不僅僅指向電視從業者和電視行業,這是一場對科技的異化作用,和對資本對現代性的反思。是的,你也許會想到波茨曼的《娛樂至死》,但你同時也需要知道,這本振聾發聵的書孕育於八年之後的1984年。波茨曼說,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波茨曼還說,奧威爾的預言並未成真,我們反倒是離赫胥黎的預言越來越接近。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帕蒂比奧威爾更準確的預言了我們今日的文化困境。當然,帕蒂和波茨曼針對的更多是西方世界,在地球的其它角落,這兩者是可以神奇地並存的。

基於以上原因,《電視颱風雲》更多地被認為是一部「編劇的」電影,但也正是由於本片導演、曾拍攝出《熱天午後》《十二怒漢》的西德尼•呂美特的克制,才使得它得以成為一部「編劇的」電影。不同於一般的好萊塢電影,本片幾乎沒有配樂,僅有的幾處音樂都是片中的電視節目裡的配樂,去除了配樂這種對於觀眾情緒有著粗暴操控功能的東西,本片最大地被還原到了故事本身,顯得無比「現實」,當然這也註定了本片不是一部容易看的電影。

「如果你今天將這部電影放進DVD,你會覺得它是上週寫出來的,」阿倫•索金說:「你會希望帕蒂能夠復活,好來寫一寫『網際網路』」。

是的,每當新的媒介出現,人類都會經歷一段迷茫,不知道它會將我們帶向何方。今天,我們的預言者又在哪裡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