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諾曼第大風暴--Ike: Countdown to D-Day

诺曼底大风暴/艾帅与登陆日/Ike:CountdownToD-Day

7.2 / 2,775人    89分鐘

導演: 羅勃哈蒙
編劇: Lionel Chetwynd
演員: 湯姆謝立克 詹姆斯瑞馬 提摩西巴坦斯 傑拉德麥雷尼 Ian Mun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tonethen

2012-06-27 21:22:32

決策危險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生活中我們面臨著無數的「決定」,這些決定的正確與否,在決策之前難以判斷;對他人或個人影響有多大,是隨著你所處社會位置而決定的。一個普通人,可能會把決策更多的用在衣食住行、擇業、教育等方面,其涉及的因素比較單純,易於把握。這時的決策絕無半點危險可言。但當你成為軍隊的指揮官,政府的高層,企業的主人時,你的決策還會那麼簡單嗎?權力是迷人的,但權力背後的義務是沉重的。
    去年夏天看了部片子,《諾曼第大風暴》。這部發行日期為2004年的電影著實是因為中文譯名太爛而讓我錯過。發生在諾曼第的大事有多少,我不知道,但二戰時,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向歐洲進軍。僅是這一件大事,就有理由讓我們不能忘記這塊法國土壤——諾曼第。
   既然是和二戰有關,這部電影理所應當是部戰爭片。但這部片長一百多分鐘的另類戰爭片沒有一個戰鬥鏡頭。導演聰明的把視角切回至艾森豪的指揮部,讓觀眾了解史實背後的真相,體驗登陸成功背後,艾森豪將軍決策的艱難和痛苦。「歷史上沒有人擁有過你所要求的權力,凱撒與亞歷山大大帝都沒有,從來沒有。」電影開篇時,邱吉爾對艾森豪說。盟軍的海陸空所有兵馬歸艾森豪調遣,英軍的蒙哥馬利將軍,美軍的巴頓將軍都屬其統帥。歷史在這一刻選擇了艾森豪,將前所未有的權利賦予了他,也將前所未有的壓力扔給了他。邱吉爾首相和羅斯福總統的質疑、蒙哥馬利將軍的不服、巴頓將軍的桀驁、戴高樂總統的傲慢、對手隆美爾的狡猾、十幾位部下紛雜的意見和無休止的爭吵、一位好友酒後泄密,再加上陰晴莫測的鬼天氣,這些常人無法想像的因素構成了艾的決策難度——他要決定盟軍何時登陸諾曼第。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掌握了真理,都在向艾推銷自己的一套,在這個龐雜的系統中,所謂的集體意見其實就是集體無意見,最後還得艾來拍板決定,艾森豪是最終負責的,不僅是對登陸的成敗負責,更是對十幾萬士兵的生命負責。人是感性的動物,在重壓之下,軟弱的人趨於崩潰,從而做出不符理性的決策。而決策行為偏偏是項科學活動,其準確程度是與決策人的感性成份成反比的。影片最後關頭,氣氛是悲壯的。艾森豪拋棄了自然人的屬性,靠著堅強的意志、對自己團隊的充分信任做出了最終的決策。
    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體悟很多,聯想到企業、政治,很多東西都是共通的。經營企業最終是在經營人。經濟學裡有「理性人」的假設,這也是人際交往最基本的準則。你自己想要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其他人,不想和別人雙贏的,最終可能會雙輸。可悲的是,很多組織的部門間都處於「雙輸」的狀態,進行惡性競爭,最終魚死網破。高層做決策的難度之一便來自利益的平衡。利益看似是一個很骯髒的詞彙,但卻是一個逃避不開的事實。不是所有人都是雷鋒,靠利益驅動不是壞事。另一個難度我覺得是來自內裡,做決定往往是自我博弈的過程。一個人要有多麼長遠的目光才能放棄觸手可得的利益,帶領企業走向該去的地方;一個人要有多麼堅強的心理素質才能在敗局中看到勝利的曙光,帶領軍隊走出失敗的泥潭;一個人要有多麼寬廣的胸懷才能抵禦別人的不解和攻擊,帶領國家走上復興之路。有很多誘惑、威脅都會對決策過程造成威脅。只有分得清哪些是長久的利益哪些是暫時的利益,抵禦威脅,同時又敢於承擔決策失敗後果的人才配走上權力的頂峰。從這個角度講,決策,是危險的。
    歐陽東老師講過一句話:企業只能存在於領導人的思維空間。其實國家和軍隊也是這樣。對於組織而言,領導人的天花板就是它的天花板。你走到哪裡,你的國家、軍隊、企業就會追隨到哪裡。斗敢給個小公式:準確的決策=清晰而遠大的願景+專業而優秀的團隊+合理的利益分配+富有宏觀視野、能聚攏人氣、敢摔板凳罵娘、頭腦清晰、無比理性、敢於承擔責任的boss。我沒說決策是正確的,是因為沒人能做出正確的決策。沒人知道,諾曼第登陸發生在另外一天就是否會一定失敗。歷史無法重新來過,決策過後也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做不到正確,就儘量做到準確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