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Kirsten

2012-06-15 23:15:58

看完的心情像胸口被悶聲敲了兩下


這是個觀後感。看完這部電影的心情,好像一把平底鍋在胸口上悶聲敲了兩下。

邊看邊穿越回我的初中時代,那座被周邊小學唾棄為「不好好學習就要去那個學校」的學校,我想起抱病上課的班主任,美麗的英語老師,苦澀的政治老師,受歡迎又離開我們去考研的蘿莉生物老師,年齡很大善解人意的數學老師(「你不要復習數學了,短時間內不會有提升,看看物理化學吧」);還有自己班上1/2單親&城市貧民家庭出身的同學、其他班根本不在學習的同學,破敗的土地籃球場,沒有什麼東西在賣的小賣部,黑道出身的看門老大爺……進入高中之後,享受著4人間帶空調熱水器、大陽台的宿舍的時候,我心裡還是有以前的那所初中。

這是一種奇怪的情結,不可否認的是高中和初中都各有各的痛苦,但是我明顯能夠察覺到初中老師們的掙扎與真實。這個是大多數高中老師身上沒有的。這兩所學校老師的收入差別太大,學生的素質也差的太遠。

但我永遠覺得我是來自那個初中,對高中沒有歸屬感。

回到電影中,我想起《陽光小美女》中叔叔對哥哥說的話:普魯斯特說,當他回憶往事時,他所有的成長都來自他痛苦的日子,而快樂的日子裡什麼都沒有留下。而高中?高中可是痛苦的好時機。

這話沒錯。劉玉玲的那段戲給我的印象反而比較深,尤其是反觀自己的狀態的時候。

片子本身劇情碎片化,獨白的地方也很怪。我總覺得通過人物表述的東西,不應該是直接的東西,而是符合人物本身的內容。就是說對象應該是某個角色,不該是觀眾本身。當然這似乎是一個比較老的觀念。關於獨白和旁白,我還是比較喜歡候麥的處理方法,即使是對觀眾的話,也是帶著人物個性的話。最重要的是這些話不一定反應他的真實情感,而是對自己真實情感有處理過的表述。而通過劇情中的行為和表達時有處理過的情緒或遮蔽的語言,來共同反映入物形象。

話說回來,看這個片子的時候,還真是要挑個好時機啊,看完直接睡覺,結果做了個非常壓抑的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