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海賊天團3D--The Pirates! In an Adventure with Scientis

神奇海盗团/海贼天团(台)/海盗王之超级无敌大作战(港)

6.7 / 51,392人    88分鐘

導演: Peter Lord Jeff Newitt
演員: 休葛蘭 馬丁費里曼 伊梅達史丹頓 傑瑞米皮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2-06-10 02:49:26

超級無敵掌門海盜


上個世紀70年代好萊塢颳起災難片風潮,隨後就出現惡搞災難片的《空前絕後滿天飛》,80年代警匪動作片流行一時,各種套路立即被《重裝武器》嘲笑個遍,90年代青春驚悚片大行其道,譏諷面具殺手的大雜燴《驚聲尖笑》又順勢推出……按照這個規律,新世紀《加勒比海盜》系列一續再續,受追捧度節節攀升,勢必要誕生一部以此為對象的戲謔作品,但這份重擔落到與好萊塢隔洋相望的英倫公司阿德曼,還是頗令人始料未及(其實《史詩大電影》曾經戲仿過《加勒比海盜》,但該片太爛,影響太小)。阿德曼以粘土動畫《超級無敵掌門狗》系列享譽世界,曾憑此獲過奧斯卡殊榮,很難想像他們會放棄專屬品牌,跨過大西洋去趟惡搞電影這趟渾水。

Sorry,上面這段話是筆者在未經查證、未經深思的情況下寫下的,犯了兩個重要錯誤,改正如下:第一、《神奇海盜團》並非阿德曼以嘲諷《加勒比海盜》為目的的原創影片,它根據英國作家吉德安•狄福的《海盜們!》系列小說的前兩部改編而成,該系列誕生於2004年,正是《加勒比海盜》一炮而紅的次年,作者是否有惡搞企圖很難揣測,但阿德曼肯定是「清白」的。《海盜們!》已經出版五集,最新一本今年剛新鮮上市,配合電影宣傳;第二、即使光從劇情看,本片也很難歸入我們通常認定的惡搞類。開篇不久船長四處打劫屢屢碰壁那一段蒙太奇,別出心裁的開涮了海盜電影套路,但就此打住,「海盜大賽」更像是對海盜文化的謳歌而非顛覆,與維多利亞女王的對抗則是對史實的簡化和誇張(這點我們後面詳細談到),科學家的加入進一步稀釋了海盜元素的比重。整體看來,與其說是調侃《加勒比海盜》,倒不如說是致敬,你看兩片主角都是極具個性魅力(雖然魅力大相逕庭)、亦正亦邪的無厘頭船長,都因被捲入與「職業生涯」無關的是非而當了一回正面英雄。

其實說到被開涮,首當其衝的應是像徵大英帝國「日不落時代」的維多利亞女王,以及那位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大科學家達爾文。我沒讀過原著,不清楚這兩位是否在書中就那麼後現代,但阿德曼要進一步佔領國際市場,拿本民族的大人物開開玩笑必不可少。既然美國電影能把總統塑造成陰謀家、獨裁者、色情狂和被外星人搞死的大白痴,那麼英國人把逝世一百多年的女王描繪成陰謀食客加武術高手,想來也沒什麼過份的。其實英國影視劇一向樂於將矛頭指向上層,專門嘲笑大人物的政治諷刺劇更是一絕,只不過很多國人仍對英國人秉持古板、低調、悶騷的印象,因而對本片的戲說尺度大為驚訝。換個角度看,這也從反面論證,假如一個國家的電影總把近代偉人描寫的毫無缺點、光芒四射,那這個國家的電影創作一定束手束腳,不能任想像力馳騁,「與國際接軌」、「與好萊塢抗衡」等豪言壯語,當然淪為被影迷恥笑的瘋話了。

《掌門狗》的擁躉可能會哀嘆阿德曼的「墮落」,也許是更大的預算需要取悅更多的觀眾才能收回,這次他們選擇了保險、俗套而缺乏創意火花的敘事方法,與大量好萊塢流水線上出產的動畫片、喜劇片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全片是典型的三幕劇,第一幕介紹船長因「事業」受挫而鬱郁不得志,直至偶遇達爾文後啟程去倫敦;第二幕遵循小人物一路走高的套路,直到夢想近在咫尺時急轉直下,將觀眾情緒打入最低谷;第三幕當然是痛定思痛後的奮起反擊,打敗壞人贏回一切。你若看過十部以上的好萊塢動畫片,本片的主線就毫無懸念可言,不像《掌門狗》那樣充滿了難以預料的驚喜轉折。不過,儘管情節看頭知尾,阿德曼在《掌門狗》中積累起來的精湛手藝仍沒有丟,古屋追逐一場獨具匠心的道具互動和力學展示,機關巧妙十分過癮,對白大抖英式冷包袱,粘土人物特有的動作萌味和表情喜感展示的淋漓盡致,那「地圖冒險」的創意揮灑實在繽紛,最搶戲的小猴簡直是掌門狗轉世(或者說是前世),完全繼承了後者不開口就能笑翻一片的幽默感,並猶有過之:比如它亮出「But」的台詞本,主人示意它小聲點,它立刻掏出字體縮小的「but」,這已經超出尋常無厘頭範疇,進入梅爾•布魯克斯(《糊塗偵探》)、巨蟒團(《巨蟒與聖盃》、《萬世魔星》)引領的荒誕喜劇境界。

影片明確無誤的設定在1837年,絕非信手拈來,而與故事本身休戚相關,不能隨便置換。不妨岔開去談談歷史:十五世紀末歐洲人開闢新大陸,成為海盜禍端之始,例如當時英國殖民者為與西班牙人爭奪地盤(《加勒比海盜4》中對此有詳細描寫),遏制後者海上霸權,不惜對十惡不赦的盜賊頒發私掠證,獎勵他們的搶掠行為,政府授予特權的「武裝民運船」,其實是不折不扣的海盜基地,很多西班牙政府的通緝重犯,在英國都為推崇為民族英雄。但好景不長,著名的東印度公司興起後,與他們利益相牴觸的海盜就逐漸失去了生存空間,在公司全盛的18世紀末幾乎趨於滅絕。19世紀初,不斷掌控政府事務、已經超出殖民工具(《加勒比海盜2》中連總督都對公司高官無可奈何)的東印度公司遭到英國政府不斷加強的監管,實力逐漸衰弱,給海盜重新活躍製造了可乘之機,到1837年又隱約構成三方角力的局面。時年加冕的女王野心勃勃要燒出三把火來,當然少不了拿海盜開刀。當然,小說和電影並非歷史紀錄片,因此簡單的將矛盾歸結為女王與海盜的兩極對抗,是一種正邪二元對立的卡通化處理,但整個故事對歷史大背景的尊重不亞於某些「史詩大片」,這在動畫片中是不多見的。

拋開政治背景,1837年也為戲說情節製造說服力。時年加冕的維多利亞女王出生於1819年,正是芳齡18的少女,因此她才能純以女性魅力吸引痴情的達爾文,肆無忌憚當眾賣萌而不懼有損皇族尊嚴,舞刀弄槍更是不在話下。而達爾文生於1809年,28歲的他與如今許多大齡青年有著同樣煩惱,若時光前進170多年,他活脫脫就是《生活大爆炸》里埋頭實驗室、苦無異性緣的科學家宅男嘛。其實白富美女王(歷史上的維多利亞可是大美人一枚)與屌絲科學家的故事比《加勒比海盜》的小鐵匠和總督女兒更有戲劇潛力,加以雕琢,能拍出比《羅馬假日》更浪漫,比《紅磨坊》更悲情,比《公主日記》更詼諧的華彩篇章,可惜本片中船長氣場太強,只能將這條支線草草交代一番。筆者建議開個外傳,專攻這兩位的感情糾葛,片名可以叫《達翁情史》,講達爾文如何與女王交往時發現進化論。

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