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第一次--First Time

第一次/FirstTime

6.6 / 364人    106分鐘

導演: 韓延
演員: 楊穎 趙又廷 袁詠琳 趙樹海 江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武束衣

2012-06-08 15:19:07

有生之年狹路相逢,終不能倖免


    在如今這個能把「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放在任何新聞最後一句做玩笑的時代,指望看到部大陸純愛片似乎是有點奢望的。《非誠勿擾》上展示現實利益的廝殺引人關注,而《失戀33天》靠性格化喜感段落去包裹小女生心路更大獲成功。僅僅只說愛情的事,像陽光下的氣泡般飄忽與脆弱。人們似乎都羞於承認最初被這些情緒打動的時刻,然後大量成年人看著台灣的《那些年》在各地狂收票房大惑不解。


    所以這便是這部《第一次》出現的最大意義。


    不管《第一次》本身跟導演坦言的靈感源頭——《戀愛進行時》有多少重合之處。這個故事從創意到設計,在那些看慣韓劇台劇的觀眾眼裡,依然談不上有什麼絕對的驚喜之處。身患遺傳病卻帶著美麗回憶的女孩,帶著搖滾夢想和傷痛家庭的男孩,還有關懷和控制欲都過大的母親。一對戀人開始對抗上輩的阻攔,然後對抗彼此的負擔,最後對抗命運的過程,也幾乎能算此類題材的標準配置了。但這並不是決定電影質量的關鍵,編劇兼導演韓延極大去挖掘了兩人互動中的各種點滴,在敘事上也玩了花樣,即便是些簡單轉折都盡力鋪墊誤導內容,讓基於人物自身的煽情戲能落在實處。本片有些地方讓人想起林書宇的《星空》,都同樣是簡單的青春,被鏡頭簡單地關注,然後確實證明了,安靜下來拍電影,讓電影好看,絕不是那麼難做到。


    從成片來看,電影的硬件方面較加分,無論是攝影,美工,燈光,音樂乃至於後期調色、卡通合成,都讓這段愛情自然呈現出輕鬆的一面。其實在許多電影人抓著頭皮想去找到真實"地域性"或者"階層性"的人物特徵時,可能恰巧忘記了,那些把中國人感動到死去活來的外國片,從來都與我們生活隔得很遠。打動觀眾的法寶並不是創作表面上跟他們一樣的人,而是讓那些他們願意去理解和關心的角色活起來。


    關於本片這個「戀愛」設局和破局的關鍵設計,倒也不能說是多新鮮,重要是看能否從這種略帶懸疑的情節和極端的人物關係里,找到讓故事緊湊感情昇華的方法。任何有經驗的人都清楚,從有愛情滋生這一天起,謊言與欺騙就是這狀態里最容易被關注的東西。如果只停留在橋段上看,我們可以發現《愛情三十六計》《和我前妻談戀愛》等故事與《第一次》都是近親,遠一點的,連《盛夏光年》都有類似的設計。但如何去講這個故事非常重要,稍不注意會極易落進矯情的陷坑,怎麼也爬不出來。對應於現實邏輯上的生硬之處,比如"為什麼女主角可以隨便做舞蹈的主角"這類事,如果情緒做對了,反而能逼著那些在意的觀眾感嘆自己愛較真。


    好在趙又廷與楊穎這兩名主演在螢幕上簡單乾淨的個人氣質,承載得起純愛題材"不接地氣"的天然特點。同樣是傻呵呵的對視,同樣是小清新的內心獨白,搭配上鼓浪嶼乾淨的背景,所謂"糖水MV"反不會令人心生厭煩。而且這也應該是楊穎從影以來最豐富又討喜的一個角色了。也許會有觀眾感嘆結尾人物走向那個接近於「自我毀滅」選擇的遺憾,但換角度說,是這段感情給了她去面對一切的勇氣與坦然。如何活著才算是真正活著,這是個太大的話題。對於宋詩喬這個女孩來說,至少她心滿意足地燦爛過。


    電影里許多小細節的設計反覆使用,彌補了故事線內容的不足。林安兒的剪輯極大豐富了故事裡的人物糾結,在很多地方看得出是寧可暫時造成敘事時間混亂,也要把情緒最強一面剪出來給觀眾。只是也許編導對事件力量信心不足,有點太過於依賴音樂的推動,八九首歌的量在片中稍微顯得有點滿了,江珊那段唱「you're my sunshine」的段落更直接叫人齣戲,也許是種另類趣味。


    導演說,在劇本初稿里用了很多技巧,但終於決定按著自己的脈搏來寫,覺得到某段自己臉紅心跳,就知道感覺寫到了。


    也許對於任何一部電影來說,創作者過於自我無視其他是一場災難。但如果創作者自己一點也不投入,只想著如何計算這個故事,同樣是一場災難。哪怕《第一次》還不算做到多麼出色,但它在一部純愛片裡,也許隱約拍到了真正的愛情。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