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謝道儒

2012-06-08 07:14:51

2001太空奧德賽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人類鴻蒙之初與其他猿類並無不同。一天早晨,在一群猿類聚集地出現了一塊長板狀黑石。在黑石的影響下,這群猿類學會了使用工具,取得了進化的特權……時光飛逝,2001年,人類在月球挖出一塊黑石,黑石的材質難以辨別,只能知道它發出的電波直指木星。於是,兩名船長和三名休眠中的科學家駕駛一搜由電腦哈爾控制的飛船向木星進發了。不料電腦中途出錯,關閉了休眠科學家的維生系統,還讓在艙外維修的副船長獨自飄向太空。船長鮑曼排除萬難關閉了哈爾的系統,獨自一人飄向木星。在木星的衛星軌道上有一塊兩公里長的黑石,鮑曼不小心進入了黑石之中,得到了外星人的幫助,進化成了更高級的生命體星童。在絢爛的星海中,他朝著地球飛去……
    以上是《2001太空漫遊》的大略情節,這部作品於1968年同時誕生了小說和電影,小說作者是阿瑟克拉克,電影導演是庫布里克,兩位都是各自領域的大家。小說我是在高中讀的由郝明義翻譯的版本,而電影則是近日才有幸觀之。電影和小說的情節並無太大出入,但是在表現上既各有千秋又皆是經典。
    在小說中,作者對細節有更多的描寫,人物的感覺也更能細膩地表現出來,形象更加豐滿。而整個故事的邏輯也更清晰。在猿類與黑石的部份,克拉克詳細地描寫了黑石對猿類腦子的影響。而在鮑曼進化成星童的部份,小說的抽象性能給人更多的想像那無邊宇宙的神奇力量。
    至於電影, 則絕對是一場視聽盛宴。如果你曾經看過小說的話,就更能理解其中深刻的內涵。
    影片開始時有長達五分鐘的黑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樂章從無到有,在音樂的高潮,出現了光亮,碩大的字幕寫著「人類的黎明」。有人說,這五分鐘「我一直理解為開闢洪荒之前的宇宙——一直在運動有聲響但無法被記錄的宇宙,或者是胎兒還在母親的子宮裡的感覺。」如果這是導演的本意,那這還真是大膽而有創意的嘗試。
    在黑石啟迪了猿類的心智後,望月者(小說中對猿類之中一位的稱呼)望著地上的骨堆出神良久,平時對此視而不見的他這時抓起一塊脛骨,敲打、敲打、敲打!這時《查》的音樂再次響起,伴隨著音樂的推進,望月者的動作幅度越來越大,越來越猛,在擊碎一塊頭骨後他將這塊脛骨高高拋起……音樂戛然而止,脛骨變成了形狀相似的宇宙飛船。然後《藍色多瑙河》慢慢響起,飛船駛向太空站。千百萬年只在一瞬,從原始的狂野獸性到現代的理性科技不足一秒,這一段蒙太奇一直被評為影史上的經典。
    在那個時代,僅僅利用模型就打造出了太空中各具特色的太空站和飛船,其細緻程度絲毫不亞於今日精緻的的電腦特效。在浩渺的星河中,太空船緩緩地駛向太空站,工作人員在飛船中慢慢地行走,《藍色多瑙河》的樂音在耳畔飄蕩,如此質樸又如此優雅。
    奧德賽是古希臘著名的史詩之一,講述的是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在特洛伊戰爭中取勝及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的故事。《2001太空漫遊》的直譯就是「2001太空奧德賽」,整個故事就像是古代史詩的科幻演繹版:人類經歷千辛萬苦,終於回到了使自己成長的故鄉——黑石。鮑曼就是奧德修斯的化身,在漫長的星際旅行中「他也開始閱讀《奧德賽》——沒有哪一本書可以跨越時間的鴻溝,如此生動地向他娓娓細訴。」
    從標題的明喻,到故事的暗合,《2001太空漫遊》充滿了構建宏大時空的野心,而它也真正地做到了。《2001太空漫遊》無論是書,還是電影,都是當之無愧的神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