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藍湖--Big Blue Lake

大蓝湖/BigBlueLake/Dalanhu

5.3 / 69人    98分鐘 | 104分鐘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曾翠珊
編劇: 賴月珊
演員: 唐寧 周俊偉 覃恩美 區偉麟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orothy

2012-06-07 05:54:36

從《大藍湖》看香港獨立電影的苦與樂



  《大藍湖》是獨立電影導演曾翠珊的第二部個人長篇作品,難得的是電影的發行與上畫均是交給了高先電影公司。一向香港的獨立電影很多都是私人放映或者有些少人參與但公開性的獨立電影節,其發行大多數是交給受藝發局資助的影意志發行。這是特別的是曾翠珊所拍的獨立電影不但能搬上螢幕有一定的影期外,特別的是有本地片商願意購片。原本想在國際電影節期間看看《大藍湖》與聽聽導演的分享,但鑒於不懂分身術且撞期便選擇了另一部有關香港音樂與土地的紀錄片。

  看過一些香港本土的獨立電影,雖然大多數都是紀錄片,但不失有劇情作品,如鍾德勝的同志電影系列,游靜的《好郁》,崔允信的《憂憂愁愁的走了》,梁碧芝的《遊園地》等等,一直以來無論是主流還是邊緣都是筆者所會欣賞的。相對商業的主流電影,如彭浩翔、葉念琛、王晶這類導演均強調要用明星,有綽頭、有宣傳,獨立電影反而強調的是獨立精神,反映了什麼現象,帶來什麼反思。至於明星效應其實不太重要,近年甚至出了些專拍獨立電影的演員,比如說是蔣祖曼、陳逸玲、盧鎮業。又或者獨立電影的演員是來參與試鏡的普通平民,對於演技沒有太多的深究,只是在乎內在的意蘊。

  對於喜好商業電影市場的受眾來說,看得多也會覺得悶,再加上近年來香港人愈來愈關注地區、關注生態、關注人倫關係之時。曾翠珊的《大藍湖》在題材上不算邊緣、不算小眾、影片是屬於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片,老少皆宜,成為商業片商認為有意思才賣片的作品。電影的資金得來並不易,沒有大型投資者的介入、又要支付演員與工作人員的薪金只有「頂硬上」。據知,曾翠珊的母親也有參與其中,且在拍攝期間不小心燒去了母親心愛的音樂盒,可謂是慘烈。幸運的是《大藍湖》為曾翠珊摘下了金像獎的新晉導演獎項,為獨立電影界吐氣揚眉。

  作為有留意獨立電影的觀眾,一部小眾的作品能有如此成就已是一件好事,在今日的導演群裡不少人都寄望神州,忽略了本土。聚焦本土的卻沒有做好本份,只顧拍流水作業的作品,創意、新形式、背後的意思統統是尋舊路的。此時,這部獨立電影出現在主流的視野裡,自然倍受讚同。原因是電影裡的元素包含了回家、母愛、錯愛、童年回憶等等。電影裡還加插了少部份類似是紀錄片訪談的橋段,訪問真正的蠔湧村民道出了他們的故事。

   真實,是電影其中一個以情說人的因素,有了真實的地方,真實存在的村民自然有說服力。曾翠珊以自己的家為起點,可算是較易上手的題材。可是在片中卻難找到關於這裡更多的故事,人倫之間的關係只是側面的草草描寫。顯得西貢這地方有點過橋抽板,並沒有探索到土地與社區那種密不分割的關係。若然在這方面有所推進,電影的處理相信會更佳。

  筆者認為戲裡的各種「情」眾多,可是沒有一種能徹底的推進,如果在拍攝上只抽取一種或者在感染力上有所提升。例如是只專注母親與女兒的關係,當女兒回到家裡看到母親之後,她怎樣反思,怎樣陪伴這位母親,如何重新的融入她的鄉土生活等等。在這方面是欠缺的,但筆者想的是曾翠珊可以在未來的作品裡好好的思考。

  香港的獨立電影在拍攝,籌募資金已經是相當困難,故此《大藍湖》縱使未夠火候,但理應是推動香港本土電影發展的一環。又或者《大藍湖》寄語我們的是有沒有找到真正的天堂其實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會存在在我們的心裡。所以寄望我們要回家與不要放棄,最好的是會來臨。

  像電影中的母親心裡惦記著丈夫,一家人最終學會了原諒對方,家庭的關係找到了一扇窗。女兒從一直在外工作,在外逃避到她發現身邊的人如是,她學懂了觀察身邊的人,用心想他們的苦衷,從而在這小地方發現與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她曾經是個自欺欺人的人,她發現了身邊的人如是,甚至是自己的家庭關係。香港的電影業界如是,不應該眷戀以往的輝煌,更不應因一兩部作品的突出而自滿。曾翠珊獲獎是時勢做英雄的曇花一現,真正要做的我想是如何推動年輕的電影人不甘只拍沒有難度的作品,而是讓他們拍出具有偏鋒與先鋒路線的香港作品。

  或者,《大藍湖》的成功對於觀眾與影人都有著相輔相承的作用,觀眾應該選擇與社會與主並進,有意識的作品。而影人更要清楚觀眾的口味,拍出引起話題與爭議的作品。至於文化與藝術界就在有限的空間裡做好教育工作,導正歪風,把真正的香港電影帶到充滿人文關懷、動之以情、有時代觸覺的時代裡,把非主流的資訊帶到主流當中,從而做到整體上的改變。

文:Dorothy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