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點燃生命之海--The Sea Inside

深海长眠/长眠地中海/情流心海

8 / 85,390人    125分鐘

導演: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編劇: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演員: 哈維爾巴登 貝琳洛達 蘿拉杜納斯 克萊拉西庫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津

2012-06-02 00:42:38

長眠在深海的究竟是什麼?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記得蠻久以前我就一直想看這部片子,原因沒什麼特別,或是因為男主角賈維爾巴登,或是什麼豆瓣五星電影排行榜,具體我記不清了。而作為一個不喜下載電影的影迷,這張盜版碟我留意許久都沒有找到,於是也就一直擱著了。

    這麼擱著的時間裡,我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子,有次和她盤膝坐在旅館的床上聊天,幽暗的燈光下一邊抽菸,一邊天南海北,忽然她就提到了這部《深海長眠》,還有裡面的這句「生存是一種權利,不是一種義務」,老實說來,單就這句話的表達我並不認同,但另一方面我並沒有看過,只是就這句話談了些想法,和她便有了一些爭論,我們性子裡都是直率的人,幾句沒到一塊兒去,倆人關了燈,一扭頭就背對著各自躺下了。

    即便在互相沉默的時刻里,當時的我已然意識到同她爭論的其實並不是一個觀念問題,但依然無法遏制某種決定性的東西,加之各種各樣的原因,那個女孩後來還是同我隔絕了。

    但我不想否認,在她談論《深海長眠》的時候,切切實實地有東西擊中過我,也許是因為片子本身,也許只是我的確很喜歡她,whatever,在她離我而去之後,我還是難得下了這部片,在某個無眠的深夜靜靜看完了。

    這大概算是影片與我的一點淵源,可能有些囉嗦,但也許它是更為本質的東西,很多時候誠然我在閱片,但更像是藉由它們閱讀自己,尤其在她離去之後的悲傷里,我更像是透過影片去觸摸留存在記憶中的她罷。

    大體說來,這部片子還不錯。大抵講述的是一個年輕人在某次意外中不幸導致頭部以下高位截癱,此後近20多年的時間裡臥床不起,飲食起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親人照顧。影片所展現的那個衝突,來自他試圖安樂死,不過法律是立法禁止的。同時比較特殊的是,作出安樂死這個決定並不源於他的悲觀厭世,恰恰相反,年輕時的他也曾週遊世界,寫下許多出色的詩篇,即便癱瘓,更多的時候他仍然讓人感到溫暖,謙和有禮,談笑之間總是微笑,看起來他遠比常人更加熱愛生活。

    這一點我並不感到奇怪,對生命的本真了悟從來是包含著看似極端的對立的,我也不喜用類似熱愛生活是正能量、消極厭世就是負能量來評價這份體驗,正負這類範疇是無法表達生命的內在關聯的。如同安娜卡列尼娜在即將臥軌這個被認為「悲觀」的剎那所體驗到的竟是「生命以它過去的全部輝煌的歡樂呈現在她面前」。也許安娜是「悲傷」的,但重要的從來不止於此,而在於理解這份「悲傷」的真實性質。

     同樣的,這也是理解《深海長眠》主人公選擇安樂死這個決定的關鍵,也即去體驗「決定」本身所包含的所有情感。影片最打動我的也從來不是那些權利義務之說,而是主人公最後生活中那許許多多的悲欣交集。

    譬如其中那段曖昧不明而充滿矛盾的愛情,主人公是那樣深愛為他無償打安樂死官司的女律師,卻一再地推開她。當他獨自聽著鍾情的交響樂,思緒綿延出長年幽閉的房間,翻過山川,拂過青草,最後佇於一抹夕陽餘暉的海灘,那裡,四肢健全的他正輕柔地擁吻情人,他永遠無法活動的手此時正體感著她雙乳的溫熱;而現實地面對她滿是憐愛的溫柔眼神,他竟一時支支吾吾,語無倫次,說出了「你不要進入我的情感」之類傷害的話。話出口卻已立即後悔,她失落的神情無疑也觸痛了他,思緒迷亂的他此時竟渴求抽起一支戒了20多年的煙。

    這樣矛盾而動情的場景還有太多,深感惋惜的同時我卻忍不住感嘆,生命於他而言也許已經成為了界限的區分,自我界限之內的意味著絕對的自由,而一旦有人進入,無論是出於善意或惡意,都已然都構成一種侵入,甚至愛情、親情都已不能化解。也正因堅執於這樣一份「自由」,雖然悔恨,卻還是最終放棄了自己深愛的人,家人的任何參與,無論激烈的、溫情的,都像是一種徒勞。

    大概這是一種堅強吧,不過我想,與其說這是他身為人的堅強,不如說是他作為人的「意識」的堅強,但人終究是不能和「意識」劃等號的。於此相對的,我倒是想起了另一部類似題材的電影《不可觸碰》,同樣是一個因意外而高位截癱的高級知識分子,他也曾因此在一份看似只能柏拉圖式的愛情面前猶豫過,甚至如主人公般拒絕任何他人的介入。但最終一個滿是熱情的小伙子,一頓不講道理的瞎矇胡搞竟然重又讓他體驗了身為人的樂趣,和這部電影倒是相映成趣。

    當然,我始終無意評判《深海長眠》主人公安樂死的對與錯,彷彿按照某個標準他就必須繼續生存或死亡。生存當然不是一種義務,但生存是否僅僅意味著一份權利?在這句看似提綱挈領的影片總結之中,是否包含著某種巨大的遮蔽?我希望我們始終不要忘記影片中真正打動我們的是什麼,那絕對不是什麼權利義務之爭,而是那一個個鮮活人物的真實而混雜的生活處境。與其說這句「金句」的被銘記是原因,倒不如說是主人公真實生活打動我們之後的結果。

    也正因此,以權利義務這樣的東西來囊括整個故事的衝突是遠遠不夠的,甚至是一種降格。這些東西嚴重妨礙了整部作品的存在視域,試問,我們去除掉這些「純粹觀念」的表達,這部電影是否就會不那麼打動我們?不會的,那些矛盾與衝突依舊會有其不可代替的力量。更深地說來,也只有在人被理解為觀念性存在的今天,這樣的闡述才會引起如此多的共鳴,按克爾凱郭爾的說法,存在作為最為粘稠、緻密的東西,難道如今已經乾的只留下純粹的「權利」了?

    雷蒙最後還是如願安樂死了,即便立法並沒有通過,如果這讓他感到幸福,我祝願他在天國有所歸屬。但在我看來,立法是無法捍衛他真正的自由的,他的自由的實現來自我們更加深入地對「自由」的反思,而不是停留在生存「權利」這樣通俗的說法上。

    長眠在深海的決不僅僅是一個雷蒙,陽光之下,遠有某種更為幽深濕漉的東西召喚著我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