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飛越老人院--Full Circle

飞越老人院/疯狂老人院/FullCircle

6.6 / 203人    105分鐘

導演: 張楊
編劇: 張楊 霍昕 張翀
演員: 許還山 吳天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藍小漾

2012-05-25 03:01:16

飛越——中國老年人擺脫不了集體等死的命運?


羞澀的笑容,乾癟的皮膚,呆滯的肢體,茫然的眼神。

你見過老年人嗎?他們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但當他們拖著蒼老到不聽使喚的四肢在街頭穿梭,任人推搡,或因體力和智力的不支遭人嫌棄白眼,當他們晚景淒涼茫然的坐在老人院的太陽地兒里放空,接受模式化的探望和慰問,他們是誰,曾經做過什麼,都已經不在重要了。他們是模糊的,弱勢的,憨厚的,兩眼含淚的。他們被集體抽離了特點與個性,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略顯尷尬的稱呼,老年人。

這是一個沉重的題材。剛看到片名時,覺得影片名字略顯刻意。似乎導演在有意向經典靠攏,想借經典之勢將經典的餘威一股腦兒的移花接木進來。這種心虛和沒底氣的藉勢稍微挫傷了我的觀影熱情。但張揚很聰明,人文關懷的底牌在任何時候都是動人的。國內的片子一直都缺乏力量,源於大多數導演習慣用套路去敷衍觀眾,懶於去做一些深刻的思考和富於張力的表達。從這個角度來說,飛越老人院的視角和表述方式都是有意義的。

老年人本身就是極富抒情力量的催淚彈,片子放映的過程中,不斷有抽泣聲瀰漫,這都是意料之中。片子放映後,有人自發鼓掌,但終究沒能形成共識,掌聲稀稀拉拉後也就作罷。倒是隱隱表達了我對這部影片的看法,不夠好,但是動人。

以下略談談在我眼中,這部片子的動人之處和過火之嫌。

老人院呢,我小時候學雷鋒去過。即使沒去過,聽名字也是個傷心地兒無疑。老人們弱勢的毫無逆襲翻盤的可能——年邁、多病、老無所依、行將就木、集體等死,這一切本身就充滿了戲劇的哀傷感。老人們像瀕臨報廢的破車,跌跌撞撞的一頭栽進各自的終點,這哀傷濃的化不開,衰老的味道,漠然的味道,怎麼樣都揮之不去的遺憾和寂寞的味道,混合著失禁的屎尿味兒向觀眾兜頭潑過來,想到這裡,我就覺得自己有點兒扛不住,不知道導演要如何的詼諧風趣才能消解我的一片沉重。或者他正是要破罐破摔成心等著我們被催淚?正如前文所述,老年人本身已經是極富抒情力量的載體,在走進電影院的時候,我覺得我無論如何不想在給內心的沉重加碼兒了。

為了沖淡表現對象本事的悲劇性,導演聰明的用了一連串跳躍而活潑的鏡頭去切入故事,各色老人依次登場,他們衰老的身體和略顯童趣的神態形成了一種對比,這很電影藝術化,某種意義上說,這甚至形成了一種喜感,讓這組鏡頭頗具表現力和節奏感。

老周的出場亮了,這個人物本身十分有張力,他的出場強調了喜感的部份。在老人院的灰色底板上,這種亮色讓人驚喜,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套路化——似乎每個救贖靈魂的片兒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leader級的人物出場,振臂一呼,創造奇蹟的同時捨生取義,以達到感人肺腑、撼動觀眾淚腺之功效。對老周的這個人物的設置也是如此,癌症晚期,心願未了,這是他做這一切可愛的事兒的源頭。個人覺得戲劇的誇張無可厚非,無衝突不戲劇,但是最後的煽情部份有點過,老周怎麼就那麼對不起遠在日本的女兒了呢?那一段演的我有些難受,不是說導演不能煽情,其實從老周第一次犯病,我就知道結尾肯定要猛煽情,但是這種煽情手法讓我覺得難受。不明不白,莫名其妙的。感覺是編劇到這兒有點兒編不下去了。就好像你攢足了精神等著他甩一大包袱給你,結果他輕飄飄放了一個悶屁,一股語焉不詳的鬱悶。其實,老周的堅持是一種執念,這種執念從他的身上發散開來,影響了老人院裡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為這一點,才有了以後的飛越,才有了老人們集體煥發的第二春。所以老周的人物性格里,必須有那麼一點西方化的、個人的、飛揚的東西在,這樣才能撐得起故事,導演的本意可能是,老周救贖了大家,也通過這件事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對於這個我深刻的懂,存疑的是對於這樣一個討喜的人物,是否非得給一個看似合情合理但實則經不起推敲的結局?飛越瘋人院裡的主人公最後慘了,天性的跳脫和制度的僵化兩者對比烘托出巨大的悲劇感,但飛越老人院其實本不必隨著這個路子去昇華的。或者說,這種路子昇華不了人物,反而造人詬病。

一直與老周齊頭並進心意相通的是老葛。與一出場就在老人院裡玩出位的老周不同,老葛的身世來路都算清楚,他的悲哀他的無奈都清清楚楚的為我們所知。老葛的身上反應出三代人認知的巨大隔閡,也折射了一些社會矛盾。在老葛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平庸的悲劇——不是老葛一個人的,而是整個社會的。似乎每個人身邊,直接或者間接的,都有類似於老葛的情況出現過。這是導演的聰明之處。選擇老葛,將質疑和思考引向了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這個社會問題太普遍,甚至因為太習以為常,反而讓人覺得有些無所謂。有些殘酷,就是這麼的循序漸進卻堅定不移,它在歲月的磨折衷顯得溫和,淡然,卻在你最不設防的時候,讓你劇痛無比。導演想提示給我們的很多,骨肉至親之間的相處有時候就是如此的微妙,因為血濃於水,所以理所當然,因為至親至愛,所以苛求更多。在老葛這個人物的塑造中,導演其實是很犀利的,甚至不惜動用了很有殺傷性的計算法則,以達到數字特有的觸目驚心的震撼力。當我們盡享了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後,當如何在這巨大的愛下自處、回饋?父母與子女之間究竟當以怎樣的方式相處?當我們為自己的人生、子女的未來疲於奔命的同時,是否忽略了時日無多的父母?社會福利應該承擔什麼樣的社會角色?這一切,都引發我們的思考。

除了老周與老葛,裡面對於老人們的角色設置都可圈可點:因為經歷過,所以更精彩,老人們的表演緊湊生動,不時讓人忍俊。導演採用了一種西式的敘述方式,儘量淡化這個老人院的淒楚,將我們的注意力保持在一個輕鬆的格調上,讓這部片子有了一種黑色幽默的味道。公路部份的情節則更加重了片子的浪漫色彩和人性中的善意明快。一直把老周視為老頭子的老太太在河邊花叢裡的笑容讓我動容。也許遺忘是老年人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該記住的記著,該忘掉的忘掉,這才是最快樂的吧。

對於老人這樣一個已經被預設了太多悲劇性的群體,少些淒涼的晚景,多些溫暖的情懷也許是最穩妥厚道的處理方法。總體來說,我很喜歡張揚的這部片子。無論是取材、取景,都體現了導演力圖平衡溫情與犀利的苦心。雖然也有套路化的東西和過於煽情的毛病在,但我們在這部片子裡所期許的,無非也就是一些溫情與力量,緬懷與安慰而已。能夠獲得打動,就是一種成功。

最後,想用電影裡的一個橋段來結束文章:那年你還小,聽著你問我什麼是麻雀我就欣喜。儘管這橋段老套陳舊,但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的心柔軟的厲害。也許老人都是脆弱和容易感動的。正是這種脆弱和打動,讓你不由自主的願意順著導演的引導去啜泣,去微笑,進而無比強烈的意識到——他們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是我們生命的源頭和歸宿。當他們拖著蒼老到不聽使喚的四肢在街頭穿梭,或因體力和智力的不支遭人嫌棄白眼,我們所能做的有限,但絕對不止於一個擁抱,幾次探望,幾個紅包而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