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城市之光 City Lights

城市之光/CityLights:AComedyRomanceinPantomime/LichterderGroßstadt

8.5 / 196,190人    87分鐘

導演: 查理士卓別林
編劇: 查理士卓別林
演員: 查理士卓別林 Virginia Cherrill Florence Lee Harry Myers Al Ernest Garci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雨

2012-05-04 08:58:53

再也笑不出來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個庸俗、笨拙,被小孩戲弄被富人玩弄,卻富於浪漫主義情懷的城市流浪者,紳士般的拾起每個人都已散落的人情和尊嚴的花瓣,將它輕輕別在了自己的衣襟上。


小時候在CCTV上斷斷續續的看卓別林系列時,總是忍不住捧腹大笑,卓別林也成為了我心目中不可超越的喜劇之王。可當今天再來回味,已經無法大笑了,只有苦笑,無聲的笑,正如影片本身。
當我們現在討論一部喜劇時,往往首先是討論台詞,再談及表演。比如國產經典情景劇《武林外傳》,寧財神和尚敬的詼諧的劇本再配上閆妮沙溢等人精到的表演,成就了國產情景劇的一個高峰。


然而,當我們遵循著這樣一種思路看待喜劇,便難免畫地為牢地把喜劇限定在「詼諧、幽默的消遣文化」之內,使喜劇成為人們逃避現實的烏托邦,而不是批判現實的刀刃。喜劇可以很沉重,喜劇可以很嚴肅,喜劇更可以充滿震懾力。當卓別林承受著美國政府的壓力,冒著被德國納粹暗殺的風險,堅持拍完《大獨裁者》並全球上映時,喜劇已經不是供人消遣之物,而成為了戰時民眾的意識武器。

再如《摩登時代》,一部痛陳工業革命對人民的迫害,矛頭直指資產階級的控訴書,融化進了卓別林所扮演的工人的每一次神經抽搐、每一次失業與就業、每一次出獄與入獄之中,而喜劇不過是給了誇張現實的一個絕妙機會罷了。

喜劇的深刻內涵和巨大的表現力,早已被這位世紀初的電影大師挖掘並展現得淋漓盡致,只是後人只在不停地東施效顰罷了。


而《城市之光》之所以成為喜劇,或許仍舊是因為卓別林所塑造的經典流浪漢已成為美國喜劇文化的肖像譜,而其中所穿插的充滿誇張和巧合的喜劇情節也會讓人忍俊不禁,但我想,這更像是一部讓人心酸的故事片,一部揭示現實社會民眾生活狀態的紀錄片,一部揭人痛楚同時也給人希望的勵志片。

難以想像,一個生存艱難的流浪漢,如何憑藉自己的毅力與尊嚴,贏得了盲女的光明。而在此之前,賣花盲女也如流浪漢一樣,在城市不起眼的角落艱難行進。卓別林試圖揭示的,正是這樣一個社會現實:階級分化如此嚴重,以致於上層人民已經能夠完全無視底層人民的存在,置若罔聞的生活在夜夜笙歌之中。

如果說再現現實屬於批評層面,那麼表現愛情則應屬於褒揚層面。但是這份褒揚卻是令人心酸的。流浪漢假扮著富有的紳士,辛苦的扶助著盲女,但自己卻樂在其中。從旁觀者的角度看,這份「樂」更加深了其悲劇內涵。同時,他又被富人玩弄於酒醉與清醒之間,卻沒有任何抱怨與憤怒。他為了把錢帶給盲女不惜被捕入獄,而入獄的時候也只是故作無所謂地彈走了菸頭。當他最終看到康復的盲女經營著自己的花店,他也只是發愣般痴笑,並最終默默走開。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處在一個怎樣的社會,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這個社會中處於一個怎樣的位置。他就像一個窮困潦倒卻又浪漫的詩人,用枴杖和鴨嘴鞋寫出屬於一個城市底層人民的樂觀詩句,照亮了另一個人的世界。

如果最後流浪漢只是默默地走開了,賣花女仍舊一無所知地等待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這樣的結尾或者更趨近於現實。但卓別林顯然不希望單純的再現現實的無力與蒼白,他希望自己的喜劇能帶給觀眾更多關於未來的希望。賣花女得知眼前骯髒的乞丐正是幫助自己的人,她沒有些許的遲疑和嫌棄,而是真誠的微笑,把流浪漢的手緊緊握在胸前。

一座城市的雕塑卻撐不起這座城市的尊嚴,一座城市的光明卻由一名城市流浪漢點亮。
這是無奈的現實,也是微弱的希望。
在此面前,我們誰都笑不出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