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

复仇者联盟/复仇者/复联

8 / 1,460,341人    143分鐘 | 173分鐘 (extended cut)

導演: 喬斯溫登
演員: 克里斯伊凡 小勞勃道尼 史嘉蕾喬韓森 克里斯漢斯沃 傑瑞米雷納 山繆傑克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天莫獨醉

2012-05-01 02:52:02

愛你,所以希望你能飛得更高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愛你,所以希望你能飛得更高

沒想到Avengers會得到我在豆瓣的第一篇影評,本來想給四星的影片,也因為這個特殊的紀念,給個不太理性的五星吧!我寫不來吐槽式的影評,在這裡絮叨了一堆,只是作為小半個美漫迷,誠懇地希望能給對這部影片熱切的、或者好奇的大家帶來有用的資訊。
我覺得第一部Avengers應該是有特殊意義的,因為它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超級英雄團隊的電影(X戰警是一個以特殊基因連結起來的團隊,所以不能算),看到各路英雄整裝集結時的心情,是否可以媲美看到當年流星散落,小巷裡開來巨型紅藍卡車的激動呢?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的一點是,看完Avengers我就忍不住聯想到《變形金剛》系列,忍不住會想做一個比較。我也是一個鋼絲,可是到目前為止,變形金剛系列還遠遠沒有帶來它的漫畫所能激起的洶湧情緒和思緒。去年坐在變3的影院裡還是不免黯然神傷。

*前戲
4月29日的早晨,香港下著滂沱大雨,然而愛湊熱鬧的香港人依然坐滿了整個影院。最讓我驚奇的是,香港人對這箇中的幾位英雄似乎認知度還挺高。於是我在想,Avengers相關的電影營銷策略應該是成功的——先陸陸續續推出單人主角的「鋪路片」,介紹了英雄的前世今生,再蓄勢待發,一個完整的團隊電影自然就呼之欲出了。
儘管除了《鋼鐵人》以外的鋪路片,我個人認為質量都比較低(尤以《美國隊長》的節奏問題,《雷神托爾》的轉折問題為最令人惱火,這點後面還會再提),但是Avengers的確充分地利用了鋪路片所埋下的彩蛋/線索,讓看過一部份鋪路片再去看復仇者聯盟的觀眾時時被包裹在熟悉的溫暖中,拿鋪路片裡的主角們和他們在Avengers裡的表現對比,也讓美漫迷樂此不疲呵。

*登場
儘管集結的理由足夠老套,但每出現一張面孔都足以讓人腎上腺素激升一次啊!這話真一點都不假,最開始在基地的那場戲,看到那個老頭科學家沙維露臉時都能激動半天(老頭科學家是Jane Foster的同事,前者開導了托爾,後者不用說咯,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托爾女友),更不要說後面每位「主角」登場時都有相應的鋪路片線索保駕護航,讓各自的粉絲為之瘋狂了!


【本段含劇透:看過鋪路片,就會對鋼鐵人小秘兼女友Pepper與Agent Phil Coulson的熟稔恍然大悟,一旁托尼吃味的表情真是滑稽;同理還有悲愴的隔世之人,美國隊長,回憶他在二戰中的戰鬥、女友和一切點點滴滴,托爾和洛基的兄弟身世之爭……
話說黑寡婦亮相時的花拳繡腿漂亮依舊,不過和Agent Coulson聯繫時的對白挺逗的:
Coulson:你得去見見一個大人物(big guy)。
黑寡婦:誰?史塔克?那傢伙我早就搞定了(看過《鋼鐵人2》的人們會心一笑)。
Coulson:不是他。這回是一個真正的大——人物。
結果她去引出洞的就是團隊裡體積最大的人物——Doctor Banner,也就是綠巨人。】

*初遇

【本段含劇透:初遇段里最驚艷的鏡頭,我認為非航空母艦變形莫屬。儘管變形金剛看過N遍,但看到美隊和班納上了航空母艦以後,艦身突然破浪而出,還是挺驚訝的。順便提一句,白浪四濺的鏡頭讓人想起《X戰警:第一戰》里萬磁王把潛水艇變成「出水芙蓉」的橋段,當然場面是宏大了很多倍,倒是音樂反而不如X戰警的那段。
實際上,在初遇這一段時間裡,片子的一號反角,洛基這個陰柔帥哥就已經被抓,用的也是很老套的直接抓捕法,但在這個過程中,已在不知不覺間開始對各個角色進行刻畫,用力得當,值得表揚。比如鋼鐵人無視美隊,直接跳下飛機去追托爾,表明了他是片中最個人英雄主義的一位。這既是史塔克最大的缺點,卻也是他最大的優點,最後大戰中的表現已經很好的映襯了這句話。
之後就有了大家都猜得差不多的森林大戰橋段,托爾就是極易被激怒的莽漢一個……我立刻想起了變2里柱哥1挑3的段落,不過Avengers里巨型樹木倒下的鏡頭做的更勝一籌~】

*紛爭與磨難

這一段是全片最精彩的部份,也是影片的核心特點所在。高潮迭起,一環緊扣一環,起承轉合鋪墊過渡皆十分自然,每個主角的性格都有充分彰顯,各種性格之間的都有衝突摩擦和交匯,當真是火花四濺,可以說編劇的大部份心血都花在了這一段里。同時,劇情條理明晰,節奏適中,解決了《美國隊長》和《雷神托爾》裡的毛病。同樣是多線並行,比變3的劇本好實在太多了。毫無疑問,最突顯各位演員演技的也是這一大段。我心目中的演技排行,應屬班納博士的馬克兄、托尼史塔克的蘿蔔(儘管個人不是很喜歡他的輕浮作風)和洛基的湯姆為最佳。

【本段含劇透:

洛基:洛基作為反派,竟隱約有一些Joker(小丑)的影子,都是以言語作為最大的殺器,都是咄咄逼人地洞悉人性(小丑靠的是純粹的洞察,洛基還有超能力),都是故意被抓,都是在被監禁時可以造成天下大亂的敵人。(另:他和Joker一樣喜歡觀眾,這是大惡人都有的嗜好嗎?)誠如他所言,空中監獄關的並不是他,而是綠巨人,而他的計劃就是用內訌和綠巨人毀掉這座搭載了整個復仇者團隊的空中堡壘。到這一段的高潮時,Avengers如他計划得那樣分崩離析,足以讓觀眾留下深深的嘆息。這樣一來,等到最後大決戰時,外星軍隊這種純粹的武力型敵人就顯得很沒意思了。
雷神:托爾是洛基的反義詞,神經大條,一樣的陷阱可以掉進去幾次,而且感情用事(Sentiment這個詞在電影裡多次提到),最後還代替弟弟吃了那招「疑是銀河落九天」。可惜,一身腱子肉的Chris Hemsworth只演出了托爾的這些基本特徵,與其他幾位大佬演對手戲時明顯缺乏層次,念白也欠火候,以致於本應該火花對等的兄弟鬩牆裡,托爾的影響明顯弱化。
美國隊長:這樣就得說到同是新鮮人另一個Chris: Chris Evans。儘管《美國隊長》後半段的節奏爛得一塌糊塗,但當時我覺得Evans把這個悲情草根演得挺好的。到了Avengers里一旦有了比對,就覺得Evans對美隊的塑造還是太弱,電影曾經宣傳的一點「冰凍70年的英雄在陌生世界裡的痛苦與融入」幾乎沒有表現出來,使電影本可以很高的悲情維度大打折扣。但就Captain這個角色本身而言,編劇顯然還是花了心思的。不僅令我意外地負擔了數個笑點(當然是作為一個一本正經內心老成的年輕人,一次是10美金的賭約,還有一次是綠野仙蹤的典故),他並不是在大多數人想像中只是嚴格遵守命令的士兵。當我看到Captain直接殺入機密倉庫,幫助史塔克調查神盾的秘密目的時,我忍不住在內心大喊,隊長你的行動力太高了啊!甩給在電腦前黑的史塔克一句我認為這樣比較快太酷啦!這樣自主反抗的特徵絕對有發展成內戰反政府領袖的潛質啊!!!
鋼鐵人:儘管有人把復仇者分成兩個一組(目的大家都懂),但實際上導演做的非常好的一點就是為每兩個英雄之間都安排的各不相同的交集。毫無疑問,美隊最看不過當屬被安排與綠巨人一對的風流富豪鋼鐵人。不過,不管在兩人合作搶救引擎(鋼鐵人推引擎莫名地戳中笑點,好像小倉鼠踩輪子~)還是塵埃落定後的對話反思,鋼鐵人的表現都勝過美隊一籌。唐尼的表現確實純熟,彷彿他本人就是這樣一個表面吊兒郎當涎皮賴臉、但內裡嚴謹又重情義的人。編劇給他的戲份寫得也很不錯,從清潔能源的鋪墊引出托尼對神盾局真實目的的懷疑,再一次很好地表達了史塔克軍火商身份與其觀念的衝突。以及他那張一貫犀利的嘴,使鋼鐵人成為片中唯一一個和洛基口水戰能佔據上風的人。PS: 給鋼鐵人設計動作的人們GOOD JOB!脫和穿盔甲的方式都越來越華麗了,也基本避免了那個娘娘腔的起飛姿勢~
班納博士/綠巨人:似乎很多人都對綠巨人換演員表示不滿,但僅就影片而言,私以為馬克演得真的很棒!實際上,這一大段里多條線索的矛盾同時發展,最終引爆的交匯點就是綠巨人。他的掙扎和矛盾,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復仇者團隊的縮影。所以,也正是借他之口,道出了本片的中心(同時我認為是最佳台詞):We are not a team. We are a time-bomb.
在如此重大的負擔中,馬克卻是遊刃有餘,不管是刁難黑寡婦,還是與托尼「談心」,都透著一分淡淡的無奈感。在本段結束之時,變回班納博士的他孤獨地坐在廢墟里;最終大戰變為綠巨人前,他回頭道出控制變身的秘密:「I』m always angry」,那份悲涼和氣勢都讓我鼻頭一酸。
黑寡婦&鷹眼:謝天謝地,他們終究還是情侶嘛……鷹眼中招很多人通過預告片都猜到了,不過看著恢復正常的他對黑寡婦「Nat, Nat」(Natasha的暱稱)那樣親密地叫,真是由衷地開心。洛基對黑寡婦的那句「全世界都要面臨戰爭了,你卻為了一個人討價還價」,有夠犀利的。不過兩個人演技發揮的空間不大,倒是Jeremy Renner能把射箭表現出力量美來,實在太棒了!估計要征服很多MM啦。
弗里局長:塞繆爾參演的電影看多了,所以這次腹黑的官僚也沒有太多的驚艷。不過利用Agent Coulson的紀念卡片那段讓我無語了……局長不是一個典型的好人,而是典型的好官僚(幸好不是某些漫迷預測的那樣是大BOSS)。電影裡有一個鏡頭,是他把Coulson沾血的紀念卡扔在桌上,我自動腦補成一個隱喻:局長才是這個出牌的人,所有的英雄不過是他的牌而已。只有他這樣的人,能夠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Coulson之死),可以應付來自內部(復仇者)和外部(議員)的壓力。
Agent Coulson:真的沒有想到他會第一個領便當,畢竟看了那張親切的臉打了這麼多部鋪墊片的醬油,跟每個英雄都有對手戲,現在難免有些失落。不過從個人感情而言,第一部復仇者能犧牲的也只有他了,畢竟各位英雄才剛剛露臉。當然,在以後的復仇者電影裡,我認為英雄該領便當的也得領便當,和漫畫一樣,不然電影就會落入無聊的窠臼。一開始為那堆紀念卡嘲笑了Agent Coulson一番,沒想到他卻成了英雄們克服矛盾團結起來的契機。畢竟,「the avengers would never make it if they have nothing to avenge」。這個帶有復仇的動機,也解釋了Avengers這個名稱的由來。】

從這一大段里,可以看出導演的平均主義功夫做的相當不錯,甚至是我見過的團隊片裡處理得最好的之一。且不說每個人都有耍帥的鏡頭,托爾在雷電交加中降落在飛機上、美隊像超人一樣從空中直衝而下、甚至弗瑞局長黑風衣翩翩雙手撐台的演講姿勢都很帥,而那個一屋子人吵架時音效模糊和顛倒鏡頭也用得很巧妙。我幾乎可以說,導演表現了每個英雄的能力與性格,滿足了每個英雄的粉絲,卻又沒有使電影七零八落鬆鬆散散,多方互相交叉,確實做的難能可貴。

*決戰&結局
這是全片最大的缺點,是我最不滿意的地方,和不可能的任務4是一樣的毛病,一度讓我在變3時積攢的怨念之魂再次燃燒了起來。
被爭奪的對象Tesseract,我想起了變1的火種源;放在機器上直通天界打開宇宙之門,也和變3的機器一模一樣,飛出了來的也是大傢伙和小傢伙兼有之,實在有欠創意。
到達戰場以後,美隊表現出的領導能力非常沒有說服力(當然也和Evans演技欠佳有關),黑寡婦和鷹眼不知所終(他們到底在做什麼?),剪輯不如前一段高潮來得流暢,標誌性的集合站圈來得莫名其妙……

【本段含劇透:
其實,我大可以不用糾結這些。我本可以只要慶幸綠巨人的巨大戰鬥力,慶幸鋼鐵人超凡的機動力,慶幸美隊的頭盔被扒下來,慶幸雷神給美隊的一臂之力,慶幸洛基的「神棍」戳在托尼胸口讓我哈哈大笑,慶幸洛基被像破抹布一樣甩來甩去足夠解恨,慶幸每個人都打得爽……但是,我做不到無視那些。
其實決戰的情節安排還是有起伏之處的,比如那個飛彈。被局長用火箭筒攔截了一個,被鋼鐵人個人英雄主義、自我犧牲式地解決了一個,還一箭雙鵰炸掉了天空中的敵軍老巢。看到這個飛彈貼著海面飛馳的情景,腦海里瞬間跳出來變形金剛G1漫畫裡最讓人痛心的幾頁:在Optimus無力地挽回中,大無畏迎向那顆原子彈。在戰亂的廢墟上,一邊是Optimus作著讓人流淚的獨白,一邊是大無畏在海上飛翔。在一陣巨響中,大無畏擁抱了原子彈,化為塵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鋼鐵人擋的是飛彈,大無畏擋的是原子彈,所以托尼可以不死。但把威脅升到宇宙中,沐浴光芒,然後筆直地墜落,《超人歸來》也用過,似乎也比托尼的墜落要好(除了綠巨人接住托尼,這個還是很有愛的!)但總之,Avengers版本的擋彈頭,感染力實在不夠,彷彿因為知道鋼鐵人不會便當,就不肯好好作渲染了似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去拍著山寨似的情節呢?
倒是托尼掉下來以後的那一小段,影片又開始有自己的特色了。綠巨人,你腫麼可以這樣吼醒你的睡美人啊!!還有地球上的最後一個鏡頭,對準的是史塔克大廈原本寫有巨大的STARK字樣的樓頂。因為大戰的關係,只剩下了一個A,在鏡頭中間,昭告著Avengers時代的降臨。】

原聲:
操刀者乃是Alan Silvestri,代表作《阿甘正傳》里那段飄飛的羽毛旋律,他也是鋪路片《美國隊長》的配樂者。總體上延續了《美國隊長》大氣磅礴的風格,當然少掉了那種懷舊進行曲的元素。也正因如此,我在電影院裡感覺復聯第一部的原聲只能說是平庸之作,不如《美國隊長》來得令人印象深刻。更可惜的是,Avengers沒有能獲得像變形金剛系列Arrival to Earth一樣膾炙人口的旋律,否則絕對可以成為原聲史上的座標。當然亮點還是有的,比如鋼鐵人出場時,音樂的風格就明顯地繼承了Ramin Djawadi給鋼鐵人系列寫的配樂,簡直和托尼的小鬍子一樣具有標誌性。

思考&展望:
We are not a team. We are a time-bomb. – Doctor Banner
You humans are made to be ruled. – Loki
每部電影,包括這個以特效為賣點的復聯,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儘管沒有《黑暗騎士》那樣表現得深刻,但只要去挖掘,復聯當然也是有值得思考的地方的。
洛基嘲笑人類的論調,在於人類天生渴望被統治,從而獲得Peace-這個Peace,當然和復仇者們口中的Peace含義不同。但他的這番話是有依據的。人的本能是渴望風險還是平靜,就和人本性是善還是惡一樣無法定論,但不可否認人性有相當重要的一面就是追求太平,就像化學物質總是趨向於穩定一樣。即使被欺辱,即使被壓榨,只要有太平,一切都好說,這樣的例子難道不是比比皆是?在一個絕對統治(Rule)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位置,不必搶奪爭取(洛基語)也就沒有相互傾軋,多麼美好的平靜。中世紀的歐洲就是這樣一個絕對缺乏流動性的社會,赫胥黎的經典反烏托邦作品《美麗新世界》描述的也是這樣一個社會,一個會被很多人接受的社會,很多人,包括那群下跪讓洛基狠狠娛樂一把的人。
但是那群人裡有個怪老頭,非要站起來反駁洛基的論調。若不是美隊從天而降,他顯然要斃命當場(美隊也提到了他自身70年前的經歷,也就是反抗納*粹;可惜這個和托爾與洛基關於王之道的爭論一樣,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因為一個絕對統治的社會,顯然會不遺餘力剷除會打破社會平靜表面的任何苗頭。然而,世界上總是存在著自身力量強大的異數。他們覺得有什麼事是不對的,又是社會無法自我糾錯的,他們「頭上長角」,他們是「出頭鳥」。復仇者們就是這群異數。單獨存在的異數,只有可悲的象徵意義。而異常的、不穩定的物質碰撞,自然會導致爆炸——以及對周圍人的傷害。所以班納博士會說復仇者,這群性格迥異,互相看不順眼的強人並非一個團隊,而是一個定時炸彈。
幸好,有一個懂得召集也懂得及時改變策略的弗瑞局長(所以我說他才是那個打牌的人),重新組合這群不穩定的異數;幸好這群異數也懂得自我調適,為他們認定的目標共同努力。經過重組的異數軍團會變為強大和醒目,足以炸毀整個統治的木籠。然後他們就成為抗爭的象徵,變化的象徵,正義的象徵。
然而,當木籠被炸掉、所有元素都得到釋放以後呢,他們又將何去何從?這群過於活躍的異數是否又要內部蠶食,相互吞噬呢?或者,他們會否被時代拋棄呢?片尾的電視採訪里已經有所暗示,民眾質疑Avengers的存在威脅他們的安全,並對他們的神秘表示極為不滿。
所謂異者,是危險的,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光芒璀璨的,令人羨慕的,必有過人之長,亦有驚人之短。作為一個人,是要彰顯自己的異,還是強化自己的常,是堅守空中樓閣般虛幻的信念被現實磨傷,還是投入骯髒的波濤同流合污撈一些好處?我時常這樣問自己。也許,許多人因為不具有Avengers那樣天賦的強大,也許就沒有選擇「異」的資格。
是的,正因為延續這個話題的討論,我無比期待在Avengers電影系列中能出現驚奇的震撼之作——復仇者內戰(詳情請自行搜索)。不必新加入太多有名有姓的英雄,而是做上適當的改編,無疑會把英雄對打+打外星人的Avengers推向新的高度。我常覺得,不必把諾蘭的《蝙蝠俠》或者《全面啟動》作為唯一劇情好的商業片的標準,我也相信如果一個優秀的編劇操刀復仇者內戰(如果像黑暗騎士那樣優秀的另起爐灶當然一樣好),會把它變成經典。
會有如此迫切的願望,是因為變形金剛系列被賣拷貝毀得體無完膚,作為鋼絲只能氣得錘著桌子,為一段好漫畫都沒有被改編而痛心疾首,所以不希望復仇者重蹈劇情雜亂無章的覆轍。你知道,做著這種妄想的夢,為一部特效電影牽動這麼大的情緒,全部是因為愛,一種也許可以成為盲目的、可以被透支的愛。
因為愛你,所以給你打5星,所以希望的評分越高越好;因為愛你,會去影院看你三次,希望你的票房大熱;因為愛你,拋棄了嚴謹的寫作方法,變成了激動的報流水帳;因為愛你,所以花痴的同時還是忍不住挑挑揀揀你的不足;因為愛你,所以希望你能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真誠地希望,在未來的時間裡,我們對你的愛不是被透支,而是被報答。

評論